連日來,疫情牽動著老百姓的心。目前,我市疫情防控的重點是什麼?有老年人的家庭要重點注意些什麼?網上流傳的關於個人防護的說法靠譜兒嗎?記者就此對話市疾控專家,給您帶來及時、權威的疫情防控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連日來,疫情牽動著老百姓的心。目前,我市疫情防控的重點是什麼?有老年人的家庭要重點注意些什麼?網上流傳的關於個人防護的說法靠譜兒嗎?記者就此對話市疾控專家,給您帶來及時、權威的疫情防控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受訪專家
朱鑫 洛陽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
趙進奎 洛陽市疾控中心消毒與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長
提醒:老年人更應多防護,居家清潔消毒這樣做
記者:近期疫情防控的重點有哪些?
朱鑫:針對此次疫情,目前還沒有疫苗,也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藥物,所以防控感染依然是當前防控的重點,尤其要做好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工作,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少聚餐等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記者:家裡有老年人的,要重點注意些什麼?
朱鑫: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建議老年人儘量減少外出,如果確需外出,務必做好個人防護。同時,要儘可能避免老年人聚集和集體活動。
記者:在防護方面,還要注意哪些方面?
朱鑫:建議大家做好居家清潔消毒,主要是做好空氣流通、環境和物品清潔。特別注意手頻繁接觸部位如水龍頭、門把手、各種開關按鈕等的清潔;抹布應定期煮沸或微波消毒,必要時可使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最好用可拆卸拖布的拖把拖地,並及時清洗拖布,晾乾保存,必要時可使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拖布。
解答:口罩到底該咋選?戴N95口罩要注意啥?
記者:針對此次疫情,哪種口罩起不到有效的防護作用?
趙進奎:之所以戴口罩,就是要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但並不是所有口罩都能阻擋飛沫,比如棉口罩、活性炭口罩等,這些材質的口罩織物密度效果達不到,不能有效起到防護作用,推薦大家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N95口罩等。
記者:關於N95口罩,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
趙進奎:不建議肺功能不好的人戴N95口罩,因為這種口罩的呼吸阻力大,長時間佩戴可能出現胸悶甚至缺氧等不適。有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者,不建議佩戴有呼吸閥的N95口罩,因為這種口罩不過濾呼出去的氣體,會增加病毒傳播的可能。
求證:自製口罩靠譜兒嗎?一次性醫用口罩能重複使用嗎?
記者:網上有消息稱,口罩摘下來後放在乾燥處,用乾淨袋子保存,就可以再次使用,靠譜兒嗎?
趙進奎:一次性醫用口罩的設計就是為了一次性使用的,不建議重複使用。鑑於目前口罩緊缺的現狀,作為萬不得已的權宜之計,網上說的這種做法基本可行,但忽略了一個重要步驟——保持乾燥和清潔!因為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內層是吸溼層,戴一段時間後內層很容易溼,可能導致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如果您不得已需要保存一次性醫用口罩,我們建議將取下來的口罩放在太陽下暴曬或自然晾乾,用紫外線燈照射也是可以的。
網上還有說法稱,將口罩放在沸水中消毒、晾乾就能重複使用,這是不可取的,用沸水煮會導致口罩材質發生變化,失去了防護的意義。
記者:近期網上有不少關於自製口罩的消息,自己縫製的口罩能起到防護作用嗎?
趙進奎:近期網上確實有一些關於自製口罩的消息,比如「用紙巾、棉布製作口罩」「用棉布、保鮮膜、紗布製作口罩」等。總的來說,這些自製口罩難以起到有效阻擋飛沫的防護作用,是不推薦的,而且使用保鮮膜易導致熱蒸汽聚集,增加細菌、病毒滋生的可能。
注意:室內鍛鍊更安全,少用手去揉眼睛
記者:網上有消息稱,戶外空氣裡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必要戴N95口罩,這是真的嗎?
趙進奎:我們提倡在人員密集場所和通風不良的環境中戴口罩,在室外鍛鍊時不建議戴口罩,尤其是N95口罩,容易導致呼吸不通暢,對自己的肺功能其實是一種傷害。如果在室外需要與人交流,應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遠離飛沫噴濺。當然了,以目前的疫情來看,還是提倡少出門,可改為室內鍛鍊。
記者:普通百姓是否需要戴護目鏡進行防護?
趙進奎:近距離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確診患者的醫護人員需要戴護目鏡,普通百姓沒有必要戴,但要注意少用手去揉眼睛。
有問題,只管來問!
面對疫情,科學防控最重要。那麼,什麼樣的方式才是科學的?有哪些誤區需要避免?微信群流傳的「辦法」為什麼不可信?相信您一定希望聽到最權威的聲音。
自即日起,《洛陽晚報》在廣大讀者、網友和專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您如果有與防控疫情相關的問題,可拿起手機給我們留言,我們將匯總並挑選其中有代表性、有關注度的問題,請專家進行解答。
方式一:關注洛陽晚報微信公眾號,直接在對話框內留下您的問題。
方式二:關注晚報《健康周刊》微信公眾號,點擊頁面左下角「互動中心」《你問我答》欄目給我們留言。
不驚慌,不傳謠,不盲目,請您相信,科學就是最好的防疫武器!(洛陽晚報記者 曾宇凌 通訊員 梁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