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一種棗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的關注,由於長期滯銷,許多棗農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它就是黃河灘棗。黃河灘棗顧名思義,就是生長在黃河邊上的棗,也有人叫它「木棗」「灘棗」。紅棗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在河北、山東、陝西、山西等地都有種植,特別是山西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原因,紅棗的產量一直居於全國前列。山西的紅棗皮薄、肉厚、口感好,特別是黃河灘棗,也叫木棗,更是被人們稱為「果中之王」。
黃河灘棗不僅口感好,而且富含糖、酸及維生素C及鉀、鈉、鈣、錳、鋅、鐵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也很高。中醫裡,不少人也將灘棗作為一味藥材入藥,由此可見它的藥用價值也很高。黃河灘棗目前市場上能賣到10元一斤,然而就是這麼好而且不貴的特色農產品,近幾年卻遇到了之前沒有的困境。上世紀90年代,山西呂梁一帶棗樹種植面積可達到200萬畝,幾乎是全國最大的紅棗集中生產區,每年紅棗的產量能夠達到30萬噸。這片地區的許多農民朋友依靠種植棗樹,實現了脫貧致富。然而近年來,由於黃河灘棗的滯銷,在山西數百萬斤的灘棗爛在地上沒有人管,許多棗農血本無歸,上千棵的棗林沒人管理,農民掙不到錢都外出打工了。
黃河灘棗的滯銷也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的注意,近年來在廣泛調研之後山西省政府部門採取了「電商下農村」「立即辦」「救急救緊」等措施,果斷出手救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發放貸款,舉辦「年貨節」為黃河灘棗打開銷路這些方面不遺餘力,使得黃河灘棗的銷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和上世紀90年代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
為什麼之前幫助了許多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黃河灘棗,如今卻無人問津呢?筆者通過走訪農戶了解到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近年來,許多山西的優良紅棗品種被引進到新疆等西北地區種植,這些地方的地理氣候環境更加的適宜紅棗生長,所以新疆大棗很快就進入了人們視野。新疆大棗迅速佔領全國市場,衝擊了黃河灘棗的銷量。二是紅棗的種植、管護、防蟲害需要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山西棗區的許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導致紅棗的管護較為疏散,造成了紅棗的質量下降。三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紅棗的質量要求也更高了,人們不僅有了更多的選擇,其中新疆紅棗打出了品牌,博得了消費者的青睞,黃河灘棗被搶了不少風頭。
各位朋友,你認為黃河灘棗有機會再搬回一局嗎?它和新疆大紅棗相比,誰更勝一籌呢?你吃過黃河灘棗嗎?你們是喜歡新疆大棗還是黃河灘棗呢?歡迎大家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