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滅霸他爸
提到「飛魚」反艦飛彈,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在馬島戰爭中大顯神威,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大西洋運送者」號運輸船。
實際上,「飛魚」飛彈一戰成名之後,成為明星武器,被銷往多個國家,參加了多次實戰,將美國海軍「斯塔克」號飛彈護衛艦擊成重傷,則是「飛魚」飛彈的另一次傑作。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從法國購進了一批「飛魚」飛彈,用來襲擊途徑波斯灣的伊朗油輪,伊朗不甘示弱,也派出海軍艦艇襲擊伊拉克油輪。
隨著戰爭升級,伊朗和伊拉克開始喪心病狂襲擊其他國家的油輪,為了保護油輪安全,美國等多個國家向波斯灣派遣戰艦護航。
1987年,兩伊之間的「襲船戰」達到巔峰,美國海軍向波斯灣增派了先進的「佩裡」級飛彈護衛艦「斯塔克」號。
「佩裡」級飛彈護衛艦首艦於1976年下水,1977年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艦長135.6米,艦寬13.7米,吃水4.5米,最高航速為29節,滿載排水量3605噸。
「佩裡」級是以防空為主的多用途飛彈護衛艦,裝有先進的AN/SPS-49遠程對空警戒雷達,作用距離高達400千米,此外,還裝有SPS-49對海警戒雷達。
艦上裝有一座MK13-4型多用途飛彈發射架,既可以發射「標準-3」型艦空飛彈,也能發射「魚叉」型反艦飛彈。
其中,「標準-3」型備彈36枚,「魚叉」型備彈4枚。
艦上設有一座「奧託」式76毫米火炮,射速可達每分鐘90發,直升機庫上方則安裝有一門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火炮,射速高達每分鐘3000發。
「佩裡」級還配有2架反潛直升機和先進的電子戰設備SLQ-32(V)2。
服役之後,美國海軍對「佩裡」級進行不斷升級改造,是該級護衛艦在80年代中期成為全球最先進的護衛艦。
但這麼出色的護衛艦,在「飛魚」飛彈面前依然付出了37名水兵死亡的慘重代價。
1987年5月17日,「佩裡」級「斯塔克」號護衛艦,在波斯灣執行巡邏警戒任務,由於附近幾十海裡處還有多艘美國戰艦,所以「斯塔克」號艦長布林德爾心情十分輕鬆。
當天晚上21點02分,從伊拉克空軍位於巴斯拉的基地起飛一架「幻影」F-1式戰鬥機,飛往波斯灣。
這架戰鬥機很快被「斯塔克」號護衛艦的雷達發現,但當時美伊並非敵對狀態,而且伊拉克的戰機經常前往波斯灣與美軍戰艦擦身而過,故雷達操作員並未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
但這一次,伊拉克的飛行員將美軍戰艦當作了油輪,直撲過來。
22時05分,艦長布林德爾令報務員用國際標準通信預言向伊拉克飛機發出問詢,但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幾分鐘,伊拉克戰機向美軍護衛艦連續發射兩枚「飛魚」飛彈,隨即掉頭返回基地。
奇怪的是,「斯塔克」號護衛艦上的先進雷達鎖定了伊拉克戰機,但並未發現其射出的飛彈,飛彈逼近護衛艦時,才被一位水兵用肉眼發現。
艦長接報立即命令軍艦立即轉向,希望通過艦尾的「密集陣」打掉飛彈,但一切已經太遲了,兩枚飛彈先後命中軍艦左舷。
爆炸引發大火,軍艦的通信和指揮系統被燒毀,蔓延的大火和濃煙共造成艦上35名水兵死亡,另有2人失蹤,後來才找到兩人的屍體。
「斯塔克」號艦體受損嚴重,進水傾斜,並未沉沒,但先進護衛艦被反艦飛彈擊傷一事,還是引發多個國家海軍人員的熱烈議論。
面對媒體的追問,艦長布林德爾一連說了「四個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我不知道操作員錯在哪裡,我不知道這一切是不是鬼使神差,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使飛機未發警告就發射了飛彈。」
這次事件受益最大的依然是法國,「飛魚」飛彈再次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