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考網2020年註冊消防工程師考試高頻考點連載
一、高頻考點
知識點7:機械排煙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和設置
1.機械排煙系統的組成。
包括擋煙垂壁、排煙口、排煙防火閥、排煙道、排煙風機、排煙出口(2018年綜合能力 第49題)。其中,擋煙垂壁可以是活動式的,也可以是固定式的。
2.工作原理。
當建築物內發生火災時,採用機械排煙系統,將房間、走道等空間的煙氣排至建築物外。當採用 機械排煙系統時,通常由火場人員手動控制或由感煙探測器將火災信號傳遞給防排煙控制器、開啟活 動的擋煙垂壁將煙氣控制在發生火災的防煙分區內,並打開排煙口以及和排煙口聯動的排煙防火閥, 同時關閉空調系統和送風管道內的防火調節閥,防止煙氣從空調、通風系統蔓延到其他非著火房間, 最後由設置在屋頂的排煙風機將煙氣排至室外。
3.機械排煙系統的設置。
1)當建築的機械排煙系統沿水平方向布置時,每個防火分區的機械排煙系統應獨立設置。
2 )建築高度超過50m的公共建築和建築高度超過100m的住宅,其排煙系統應豎向分段獨立設 置,且公共建築每段高度不應超過50m,住宅建築每段高度不應超過100m。
3)《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範》規定,除敞開式汽車庫、建築面積小於1000m2的 地下一層汽車庫和修車庫外,汽車庫、修車庫應設置排煙系統,並應劃分防煙分區。
4)機械排煙系統的組件及設置要求見表3 - 9 - 3。
排煙風機 設置在專用機房內,該房間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隔牆和1.5h的樓板及甲級防火門與其他部 位隔開,且風機兩側應有600mm以上的空間,對於排煙系統與通風空氣調節系統共用的系統,其排煙 風機與排風機的合用機房,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機房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②機房內不得設置用於機械加壓送風的風機與管道;
③排煙風機與排煙管道的連接部件應能在280T時連續30min保證其結構完整性。
排煙風機應滿足280T時連續工作30mm的要求,排煙風機應與風機人口處的排煙防火閥連鎖,當該閥 關閉時,排煙風機應能停止運轉
排煙防火閥安裝在機械排煙系統的管道上,平時呈開啟狀態,火災時當排煙管道內煙氣溫度達到2801時關閉,並 在一定時間內能滿足漏煙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煙阻火作用的閥門,一般由閥體、葉片、執行機 構和溫感器等部件組成(2017年綜合能力第20題)。
下列部位應設置排煙防火閥:
①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
②一個排煙系統負擔多個防煙分區的排煙支管上;
③排煙風機人口處;
④穿越防火分區處
排煙口閥(1)排煙口的設置應經計算確定,且防煙分區內任一點與最近的排煙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大於30m。 排煙口的設置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排煙口宜設置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牆面上;
②排煙口應設在儲煙倉內,但走道、室內空間淨高不大於3m的區域,其排煙口可設置在其淨空高度的 1/2以上;當設置在側牆時,吊頂與其最近的邊緣的距離不應大於0.5m; (2019年技術實務第78題)
③對於需要設置機械排煙系統的房間,當其建築面積小於50m2時,可通過走道排煙,排煙口可設置在 疏散走道;
④火災時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開啟排煙區域的排煙閥或排煙口,應在現場設置手動開啟裝置;
⑤排煙口的設置宜使煙流方向與人員疏散方向相反,排煙口與附近安全出口相鄰邊緣之間水平距離不 應小於1. 5m (2018年技術實務第65題);
⑥每個排煙口的排煙量不應大於最大允許排煙量,最大允許排煙量應計算確定;
⑦排煙口的風速不宜大於10m/s (2018年綜合能力第75題、2018年綜合能力第84題)。
(2 )當排煙口設在吊頂內且通過吊頂上部空間進行排煙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吊頂應採用不燃材料,且吊頂內不應有可燃物;
②封閉式吊頂上設置的煙氣流人口的頸部煙氣速度不宜大於1.5m/s;
③非封閉式吊頂的開孔率不應小於吊頂淨面積的25%,且排煙口應均勻布置(2019年技術實務第78 題)
排煙管道 (1)設置排煙管道的管道井應採用耐火極限不小於1.0h的隔牆與相鄰區域分隔;當牆上必須設置檢修 門時,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2 )機械排煙系統應採用管道排煙,且不應採用土建風道。排煙管道應採用不燃材料製作且內壁應光 滑。當排煙管道內壁為金屬時,管道設計風速不應大於20ms;當排煙管道內壁為非金屬時,管道設 計風速不應大於15ms。
(3 )排煙管道的設置和耐火極限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豎向設置的排煙管道應設置在獨立的管道井內,排煙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0.5h;
②水平設置的排煙管道應設置在吊頂內,其耐火極限不應低於0.5h;當確有困難時,可直接設置在室 內,但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於1. 0h;
③設置在走道部位吊頂內的排煙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區的排煙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於 1. 0h,但設備用房和汽車庫的排煙管道耐火極限可不低於0. 5h。
(4 )當吊頂內有可燃物時,吊頂內的排煙管道應採用不燃材料進行隔熱,並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於 150mm的距離
知識點8:機械排煙系統主要設計參數
1)最小清晰高度的計算:走道、室內空間淨高不大於3m的區域,其最小清晰高度不應 小於其淨高的1/2,其他區域的最小清晰高度應按下式計算:Hq=1.6+0.1H,其中,巧為最小清晰高度(m );對於單層空間,//取排煙空間的建築淨高度(m );對於多層空間,取最高疏散樓 層的層高 ( m 。
2 )淨空高度的確定方法:
()對於平頂和鋸齒形的頂棚,空間淨空高度為從頂棚下沿到地面的距離;
(2 )對於斜坡式的頂棚,空間淨空高度為從排煙開口中心到地面的距離;
(3)對於有吊頂的場所,其淨空高度應從吊頂處算起;設置格柵吊頂的場所,其淨空高度應從上 層樓板下邊緣算起。
3)排煙系統的設計風量不應小於該系統計算風量的1. 2倍。
4)當採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儲煙倉的厚度不應小於空間淨高的20%,且不應小於500m;當採用 機械排煙方式時,不應小於空間淨高的10%,且不應小於500mm。同時儲煙倉底部距地面的高度應大 於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019年技術實務第43題)
5)除中庭外下列場所一個防煙分區的排煙量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建築空間淨高小於等於6m的場所,其排煙量應按不小於60m3/(l^m2)計算,且取值不小 於15000m3/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於該房間建築面積2%的自然排煙窗(口);
(2 )公共建築、工業建築中空間淨高大於6m的場所,其每個防煙分區排煙量應根據規定計 算確定,且不應小於表3-9-4中的數值,或設置自然排煙窗(口),其所需有效排煙面積應根
註:①建築空間淨高大於9.0m的,按9.0m取值;建築空間淨高位於表中兩個高度之間的,按線性插值法取值; 表中建築空間淨高為6m處的各排煙量值為線性插值法的計算基準值。
②當採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儲煙倉厚度應大於房間淨高的0.2倍;自然排煙窗(口)面積=計算排煙量/自然 排煙窗(口)處風速;當採用頂開窗排煙時,其自然排煙窗(口)的風速可按側窗口部風速的1.4倍計。
(3)當公共建築僅需在走道或迴廊設置排煙時,其機械排煙量不應小於13000mVh,或在走道兩 端(側)均設置面積不小於2m2的自然排煙窗(口)且兩側自然排煙窗(口)的距離不應小於走道長 度的2/3。
()當公共建築房間內與走道或迴廊均需設置排煙時,其走道或迴廊的機械排煙量可按 60m3/(h. m2)計算,且不小於13000m3/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於走道、迴廊建築面積2%的 自然排煙窗(口)。
6)當一個排煙系統擔負多個防煙分區排煙時,其系統排煙量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當系統負擔具有相同淨高場所時,對於建築空間淨高大於6m的場所,應按排煙量最大的一 個防煙分區的排煙量計算;對於建築空間淨高為6m及以下的場所,應按任意兩個相鄰防煙分區的排 煙量之和的最大值計算;
(2 )當系統負擔具有不同淨高場所時,應採用上述方法對系統中每個場所所需的排煙量進行計 算,並取其中的最大值作為系統排煙量。
7)中庭排煙量的設計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中庭周圍場所設有排煙系統時,中庭採用機械排煙系統的,中庭排煙量應按周圍場所防煙分 區中最大排煙量的2倍數值計算,且不應小於107000m3/h;中庭採用自然排煙系統時,應按上述排煙 量和自然排煙窗(口)的風速不大於0.5m/s計算有效開窗面積;
(2 )當中庭周圍場所不需設置排煙系統,僅在迴廊設置排煙系統時,中庭的排煙量不應小於 40000mVh;中庭採用自然排煙系統時,應按上述排煙量和自然排煙窗(口)的風速不大於0.4m/S# 算有效開窗面積。
知識點9:補風系統的設計要求
1)除地上建築的走道或建築面積小於500m2的房間外,設置排煙系統的場所應設置補 風系統。
2 )補風系統應直接從室外引人空氣,且補風量不應小於排煙量的50%。
3)補風系統可採用疏散外門、手動或自動可開啟外窗等自然進風方式以及機械送風方式。防火 門、窗不得用作補風設施。風機應設置在專用機房內。
4)補風口與排煙口設置在同一空間內相鄰的防煙分區時,補風口位置不限;當補風口與排煙口設 置在同一防煙分區時,補風口應設在儲煙倉下沿以下;補風口與排煙口水平距離不應少於5m。
5)補風系統應與排煙系統聯動開啟或關閉。
6)機械補風口的風速不宜大於10m/s,人員密集場所補風口的風速不宜大於5m/s;自然補風口 的風速不宜大於3ms。(2018年綜合能力第75題)
7)補風管道耐火極限不應低於0.5h,當補風管道跨越防火分區時,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 於 1-5h。
知識點10:防排煙系統的聯動
(1)對採用總線控制的系統,當某一防火分區發生火災時,該防火分區 內的感煙、感溫探測器探測的火災信號發送至消防控制主機,主機發出 開啟與探測器對應的該防火分區內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閉加壓送風口的 信號,至相應送風口的火警聯動模塊,並開啟送風口,消防控制中心收 到送風口動作信號,發出指令給裝在加壓送風機附近的火警聯動模塊,啟 動相應送風機,同時啟動該防火分區內所有樓梯間加壓送風機。當防火分 區跨越樓層時,應開啟該防火分區內著火層及其相鄰上下兩層前室及合用 前室的常閉送風口,同時開啟加壓送風機(2019年技術實務第68題)。
(2 )當火災確認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能在15s內聯動開啟常閉加壓 送風口和加壓送風機(2018年技術實務第8題)。除火警信號聯動外, 還可以通過聯動模塊在消防中心直接電動控制,或在消防控制室通過多 線控制盤直接手動啟動加壓送風機,或現場手動開啟常閉型加壓送風口, 由送風口開啟信號聯動加壓送風機。另外設置就地啟停控制按鈕,以供 調試及維修用。系統中任一常閉加壓送風口開啟時,相應加壓風機應能 聯動啟動。火警撤銷由消防控制中心通過火警聯動模塊停加壓送風機, 送風口通常由手動復位。消防控制設備應顯示防煙系統的送風機、閥門 等設施啟閉狀態 (1)加壓送風機的啟動應滿足下 列要求:(2019年綜合能力第86
題)
①現場手動啟動;
②通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 啟動;
③消防控制室手動啟動;
④系統中任一常閉加壓送風口開 啟時,加壓風機應能自動啟動
(1)火災發生時,與排煙閥(口)相對應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到火災信號 後發送至消防控制主機,主機發出開啟排煙閥(口)信號至相應排煙閥 的火警聯動模塊,由它開啟排煙閥(口,排煙閥的電源是直流24V。消 防控制主機收到排煙閥(口)動作信號,就發出指令給裝在排煙風機、 補風機附近的火警聯動模塊,啟動排煙風機、補風機。
(2 )除火警信號聯動外,可通過聯動模塊在消防控制中心直接電動控 制,或通過多線控制盤直接手動啟動,或在現場手動啟動排煙風機、補 風機。需要設置就地啟停控制按鈕,以供調試及維修用。
(3 )當火災確認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在15s內聯動開啟同一排煙區 域的全部排煙閥(口)、排煙風機和補風設施。並應在30S內自動關閉與 排煙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擔負兩個及以上防煙分區的排煙系統,應 只打開著火防煙分區的排煙閥(口),其他防煙分區的排煙閥(口)應 呈關閉狀態。系統中任一排煙閥(口)開啟時,相應排煙風機、補風機 應能聯動啟動。(2018年綜合能力第84題)
(4 )火警撤銷由消防控制中心通過火警聯動模塊停排煙風機、補風機, 關閉排煙閥(口。
(5 )排煙系統吸人煙溫達280T時,排煙風機停止。可在風機進口處設 置排煙防火閥,或當一個排煙系統負擔多個防煙分區時,排煙支管應設 280T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當煙溫達到280T時,排煙防火閥自動關 閉或通過觸點開關(串人風機啟停迴路)直接停排煙風機。或在排煙防 火閥附近設置火警聯動模塊,將防火閥關閉的信號送到消防控制中心, 消防中心收到此信號後,再送出指令至排煙風機火警聯動模塊停風機。 消防控制設備應顯示排煙系統的排煙風機、補風機、閥門等設施啟閉 狀態 (1)排煙風機、補風機的控制方 式,應滿足下列要求:
②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
④系統中任一排煙閥或排煙口開啟 時,排煙風機、補風機自動啟動;
⑤排煙防火閥在280T時應自行關 閉,並應連鎖關閉排煙風機和補 風機。
(2 )活動擋煙垂壁應具有火災自 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和現場手動 啟動功能,當火災確認後,火災 自動報警系統應在15s內聯動相應 防煙分區的全部活動擋煙垂壁, 60s以內擋煙垂壁開啟到位。
(3 )自動排煙窗可採用與火災自 動報警系統聯動或溫度釋放裝置 聯動的控制方式。當採用與火災 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時,自動 排煙窗應在60s內或小於煙氣充滿 儲煙倉時間內開啟完畢。帶有溫 控功能自動排煙窗,其溫控釋放 溫度應大於環境溫度30T且小 於 100T:
4.5.1防煙系統的聯動控制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由加壓送風口所在防火分區內的兩隻獨立的 火災探測器或一隻火災探測器與一隻手動火災報警 按鈕的報警信號,作為送風口開啟和加壓送風機啟 動的聯動觸發信號,並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控 制相關層前室等需要加壓送風場所的加壓送風口開 啟和加壓送風機啟動。
2 (略)。
4.5.2排煙系統的聯動控制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由同一防煙分區內的兩隻獨立的火災探測器 的報警信號,作為排煙口、排煙窗或排煙閥開啟的 聯動觸發信號,並應由消防眹動控制器聯動控制排 煙口、排煙窗或排煙閥的開啟,同時停止該防煙分 區的空氣調節系統。
2應由排煙口、排煙窗或排煙閥開啟的動作信號, 作為排煙風機啟動的聯動觸發信號,並應由消防聯 動控制器聯動控制排煙風機的啟動。
4.5.3防煙系統、排煙系統的手動控制方式,應能 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上手動控制送風 口、電動擋煙垂壁、排煙口、排煙窗、排煙閥的開 啟或關閉及防煙風機、排煙風機等設備的啟動或停 止,防煙、排煙風機的啟動、停止按鈕應採用專用 線路直接連接至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眹動控 制器的手動控制盤,並應直接手動控制防煙、排煙 風機的啟動、停上。
4.5.4送風口,排煙口、排煙窗或排煙閥開啟和關 閉的動作信號,防煙、排煙風機啟動和停止及電動 防火閥關閉的動作信號,均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
器。
4.5.5排煙風機人口處的總管上設置的280SC排煙 防火閥在關閉後應直接聯動控制風機停止,排煙防 火閥及風機的動作信號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器。 條文說明(省略)
※該部分內容為考試重點,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聯動控制設計要求結合學習。
知識點11:系統的安裝檢測與調試
1)風管採用法蘭連接時,其螺栓孔的間距不得大於150mm,矩形風管法蘭四角處應設 有螺孔。
2 )板材應採用咬口連接或鉚接,除鍍鋅鋼板及含有複合保護層的鋼板外,板厚大於1.5mm的可 採用焊接;風管應以板材連接的密封為主,可輔以密封膠嵌縫或其他方法密封,密封面宜設在風管的 正壓側。
3)排煙風管的隔熱層應採用厚度不小於40mm的不燃絕熱材料;風管接口的連接應嚴密、牢固, 墊片厚度不應小於3mm,不應凸出管內和法蘭外;排煙管法蘭墊片應為不燃材料,薄鋼板法蘭風管應 採用螺栓連接。
4)分管與風機的連接宜採用法蘭連接,或採用不燃材料的柔性短管連接。如風機僅用於防煙、排 煙時,不宜採用柔性連接。
5)防火閥、排煙防火閥安裝的方向、位置應正確,閥門順氣流方向關閉,防火分區隔牆兩側的防 火閥,距牆端面不應大於200mm;應設獨立的支吊架。
6)排煙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構件的距離不應小於1.5m。活動擋煙垂壁與建築結構(柱或牆)面的 縫隙不應大於60mm,由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擋煙垂簾組成的連續性擋煙垂壁,各塊之間不應有縫隙,搭 接寬度不應小於100mm,手動操作按鈕距樓地面1. 31.5m。(2019年綜合能力第46題)
7)風機外殼至牆壁或其他設備的距離不應小於600mm;風機應設在混凝土或鋼架基礎上,且不
應設置減震裝置;若排煙系統與通風空調系統共用且需要設置減震裝置時,不應使用橡膠減震裝置。
8)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聯動調試:
(1)當任何一個常閉送風口開啟時,相應的送風機均應能同時啟動;
()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調試時,當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發出火警信號後,應在15S內啟動 有關部位的送風口、送風機,啟動的送風口、送風機應與設計要求,聯動啟動方式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範》(GB5116 )規定,其狀態信號應反饋到消防控制室。(018年綜合能 力第65題)
9)機械排煙系統的聯動調試:
(1)當任何一個常閉排煙閥或排煙口開啟時,排煙風機均應能聯動啟動;
()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調試。當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發出火警信號後,機械排煙系統應 啟動有關部位的排煙閥或排煙口、排煙風機;啟動的排煙閥或排煙口、排煙風機應與標準和設計要求 一致,其狀態信號應反饋到消防控制室;
(3)有補風要求的機械排煙場所,當火災確認後,補風系統應啟動;
()排煙系統與通風、空調系統合用,當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發出火警信號後,由通風、空調系 統轉換為排煙系統的時間應符合標準要求。
知識點12 :防排煙系統的驗收 IPH
防排煙系統施工完成後,工程驗收工作由建設單位負責,並應組織設計、施工、監理等iyi 單位共同進行。工程竣工驗收時,施工單位應提供下列資料:
()竣工驗收申請報告;
(2 )施工圖、設計說明書、設計變更通知書和設計審核意見書、竣工圖; (3 )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報告;
(4 )防煙、排煙系統施工過程質量檢查記錄;
(5 )防煙、排煙系統工程質量控制資料檢查記錄
系統設備手動功能驗收()送風機、排煙風機應能正常手動啟動和停止,狀態信號應在消防控制室顯示;
(2 )送風口、排煙閥或排煙口應能正常手動開啟和復位,閥門關閉嚴密,動作信號應在 消防控制室顯示;
(3 )活動擋煙垂壁、自動排煙窗應能正常手動開啟和復位,動作信號應在消防控制室顯示
設備聯動功能驗收 火災報警後,根據設計原理,相應系統及部位的送風機啟動、送風口開啟,排煙風機啟 動、排煙閥(口)開啟,自動排煙窗開啟到符合要求的位置,活動擋煙垂壁下降到設計 高度,有補風要求的補風機、補風口開啟;各部件、設備動作狀態信號在消防控制室顯示機械防煙系統的驗收 方法
()選取送風系統末端所對應的送風最不利的三個連續樓層模擬起火層及其上下層,封 閉避難層(間)僅需選取本層,測試前室及封閉避難層(間)的風壓值及疏散門的門洞 斷面風速值,應分別符合相關規定且偏差不大於設計值的10% ;
(2 )對樓梯間和前室的測試應單獨分別進行,且互不影響;
(3 )測試樓梯間和前室疏散門的門洞斷面風速時,應同時開啟三個樓層的疏散門
機械排煙系統的驗收 方法 ()開啟任一防煙分區的全部排煙口,風機啟動後測試排煙口處的風速,應符合設計要 求且偏差不大於設計值的10% ;
(2 )設有補風系統的場所,還應測試補風口風速,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偏差不大於設計值 的10%
知識點13:防排煙系統的維護管理
1)防煙排煙系統巡查是指系統使用過程中對系統直觀屬性的檢查,主要是針對系統組|_ 件外觀、現場狀態、系統檢測裝置準工作狀態、安裝部位環境條件等的日常巡查。(2019年 綜合能力第53題)
2 )正常工作狀態下,正壓送風機、排煙風機、通風空調風機電控櫃等受控設備應處於自動控制狀 態,嚴禁將受控的正壓送風機、排煙風機、通風空調風機等電控櫃設置在手動位置。
3)周期性檢查。防排煙系統的維護管理見表3-9-7。
表3-9-7防排煙系統的維護管理
檢查維護周期 檢查維護項目
每季度 應對防煙、排煙風機、活動擋煙垂壁、自動排煙窗進行一次功能檢測啟動試驗及供電線路檢查。 (2018年綜合能力第21題)
每半年 (2016年綜合 能力第22題)應對全部排煙防火閥、送風閥或送風口、排煙閥或排煙口進行自動和手動啟動試驗一次。 (2018年綜合能力第21題)
每年對所安裝全部防煙、排煙系統進行一次聯動試驗和性能檢測,其聯動功能和性能參數應符合 原設計要求(2018年綜合能力第21題)
分析:防排煙系統是建築內的重要系統,從近幾年的出題情況來看,每年的分值在12分左右,主 要是選型、維護和啟動方面的內容。今年的重點估計在設置部位、一些具體的設計參數方面。另外, 維護管理也應該是綜合能力的重點內容。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自然通風與自然排煙方式的選擇, 開窗有效面積的計算方法,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和機械排煙系統的選擇和主要設計參數和防排煙系統的 聯動控制方式。對《建築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 —2017)的熟悉及掌握,是此部分考試取得理想分 數的關鍵。
四、高頻真題
6.(2019年技術實務第30題)(知識點3)某多層商業建築,營業廳淨高5.5m,採用自然排煙方 式。該營業廳的防煙分區內任一點與最近的自然排煙窗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大於( )。
A.37.5m B.室內淨高的2. 8倍
A.室內淨高的3倍 D.30m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排煙系統知識。根據《建築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1)第
4.3. 2條防煙分區內自然排煙窗(口)的面積、數量、位置應按本標準第4.6. 3條規定經計算確定, 且防煙分區內任一點與最近的自然排煙窗(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大於30m。當工業建築採用自然 排煙方式時,其水平距離尚不應大於建築內空間淨高的2.倍;當公共建築空間淨高大於或等於6m, 且具有自然對流條件時,其水平距離不應大於37.5m。D選項符合題意。
7.(2019年技術實務第32題)(知識點5)某公共建築,建築高度為98m,地下3層,地上30 層,防煙樓梯間和前室均設有機械加壓送風系統且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加壓送風系統分別獨立設置。 關於該加壓送風系統設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上樓梯間頂部應設置不小於2m2的固定窗
B.前室的計算風量僅考慮著火層所需風量
C.地上樓梯間送風系統豎向可不分段設置
D.前室的計算風量僅考慮著火層和上一層所需風量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防煙系統知識。根據《建築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的 相關規定:
3.3.11 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尚應在其頂部設置不小於lm2的固 定窗。靠外牆的防煙樓梯間,尚應在其外牆上每5層內設置總面積不小於2m2的固定窗。A選項不 正確。
3.3.1建築高度大於100m的建築,其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應豎向分段獨立設置,且每段高度不應 超過100m。C選項正確。
3.4.2註:2.表中風量按開啟著火層及其上下層,共開啟三層的風量計算。B、D選項不正確。
8.(2019年技術實務第43題)(知識點8 )當採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儲煙倉的厚度不應小於空間 淨高的( ),且不應小於500mm,同時儲煙倉底部距地面的高度應大於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 高度。
A. 25% B. 15% C. 10% D. 20%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儲煙倉知識。根據《建築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M1)第
3.6. 2條當採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儲煙倉的厚度不應小於空間淨高的20% ,且不應小於500mm。同時 儲煙倉底部距地面的高度應大於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D選項正確。
五、考題預測
(一)習題
9.下列關於機械加壓送風的設置要求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機械加壓送風機的進風口宜直通室外,且應採取防止煙氣被吸入的措施
B.採用機加壓送風的場所應設置百葉窗或可開啟的外窗
C.送風井(管)道應採用不燃燒材料製作,且宜優先採用光滑井(管)道,不宜採用土建井道 D .機械加壓送風管道應獨立設置在管道井內
E.未設置在管道井內的加壓送風管,其耐火極限不應小於0. 9h
10.採用自然排煙方式進行排煙時,廠房和倉庫的外窗設置說法正確的是( )。
A .側窗應沿建築物的兩條對角線均勻設置
B.頂窗應在屋面均勻設置且宜採用手動控制 C .頂窗應在屋面均勻設置且宜採用自動控制
D.屋面斜度小於等於12°,每200m2的建築面積應設置相應的頂窗
E.屋面斜度大於12°,每200m2的建築面積應設置相應的頂窗
11.新建人防工程的( )部位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
A.建築面積大於50m2,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
B.丙、丁類生產車間
C.甲類生產車間
D 總長度大於 20m 的疏散走道
E.電影放映間
12.某辦公大樓,共10層,建築高度為35m,設置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防 排煙系統等消防設施,辦公樓每層劃分一個防火分區。當消防聯動控制器和正壓風機控制櫃均處於自 動狀態時,下列報警信號能啟動正壓送風機的是( )。
A.首層大廳內一隻感煙火災探測器和一隻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 B .位於第二層的一間辦公室兩隻感煙火災探測器發出的報警信號
C .第五層內一隻感煙火災報警探測器發出的報警信號和第八層內一隻感煙火災探測器發出的報警信號
D.第三層不同房間內的感煙火災探測器發出的報警信號
E .位於第九層房間內的一隻感煙火災探測器發出的報警信號和該層一隻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發出的
報警信號
13.機械排煙系統的排煙管道應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
A.必須採用非金屬材料製作
B.採用不燃材料製作
C.當吊頂內有可燃物時,吊頂內的排煙管道應採用不燃材料進行隔熱,並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於 100 mm的距離
D.排煙管道井應採用耐火極限不小於1.00h的隔牆與相鄰區域分隔,當隔牆上必須設置檢修門 時,應用丙級防火門
E.當排煙管道豎向穿越防火分區時,垂直風道應設在管道井內,且排煙井道必須有1. OOh的耐火極限
14.對防排煙系統進行維護管理,在下列項目中,屬於日常檢查內容的是( )。
A .防火閥的手動或自動啟動、復位試驗
B.排煙窗的手動或自動啟動、復位試驗
C.排煙防火閥的手動或自動啟動、復位試驗
D.加壓送風機、排煙風機的外觀
E.加壓送風系統、機械排煙系統控制櫃的工作狀態
15.下列關於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包括加壓送風機、加壓送風管道、加壓送風口等
B .當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而前室不送風時,樓梯間與前室的隔牆上可能設有餘壓閥
C .常閉式加壓送風口常用於前室或合用前室
D.加壓送風口分為常開式、常閉式和自垂百葉式
E .常閉式加壓送風口常用於防煙樓梯間
16 案例分析。
某辦公樓,地面設計標高為±0.000,地上共40層,層高3m,女兒牆高度為1.5m。設有火災自 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等消防設施。消防控制室設置在首層靠外牆部位,可直 通室外,該樓設置了機械加壓送風裝置及機械排煙裝置,設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根據案例描述回答以下問題:
1)請指出該樓防排煙系統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2 )請描述圖中機房的耐火等級。
3)簡述該樓房排煙系統聯動控制程序。
4)請說明該樓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風管在哪些地方應設置防火閥。
(二 答案詳解
9.【答案】BE
11.【答案】ABDE
【解析】人防工程的下列部位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建築面積大於50m2,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 物較多的房間;丙、丁類生產車間;長度大於20m的疏散走道;歌舞娛樂放映遊藝場所;中庭;總建 築面積大於200m2的人防工程。
12.【答案】ABDE
【解析】根據聯動控制要求,應由加壓送風口所在防火分區內的兩隻獨立的火災探測器或一隻火 災探測器與一隻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作為送風口開啟和加壓送風機啟動的聯動觸發信號, 並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控制相關樓層前室等需要加壓送風場所的加壓送風口開啟和加壓送風機啟 動。任一常閉加壓送風口開啟時,相應的加壓送風機應能聯動啟動,A選項正確;辦公樓每層劃分"防火分區,消防聯動控制器和正壓風機控制櫃均處於自動狀態,該防火分區內兩隻獨立的火災探測 器或一隻火災探測器與一隻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都能聯動開啟加壓送風機,B、D、E選項都 相當於同一防火分區內發出的兩個火災報警信號,故能啟動正壓送風機;C選項是不同防火分區內發 出的火災報警信號,故不能啟動正壓送風機。
13.【答案】BE
【解析】排煙管道必須採用不燃材料製作,且不應採用土建風道,當採用金屬風道時,管道風速不應 大於20ms,當採用非金屬材料風道時,不應大於15ms。a錯誤。當吊頂內有可燃物時,吊頂內的排煙 管道應採用不燃燒材料進行分隔,並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於150mm的距離。C錯誤。排煙管道井應採用 耐火極限不小於1 . 00h的隔牆與相鄰區域分隔,當隔牆上必須設置檢修門時,應用乙級防火門。D錯誤。
14.【答案】DE
16.【解析】(1)防煙樓梯間與合用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應分別獨立設置,加壓送風時,房 間壓力 <走道壓力 <前室壓力 < 防煙樓梯間壓力。當建築高度大於100m的高層,送風系統應豎向分 段設計,且每段高度不應超過100m。所以該樓應設置至少4個加壓送風機(2個給前室送風,2個給 樓梯間送風)。
建築高度大於100m的公共建築和建築高度超過100m的住宅,排煙系統應豎向分段獨立設置,且 每段高度,公共建築不宜超過50m,住宅建築不宜超過100m。所以,應設置至少3個排煙機,豎向分 段設置,每段不超過50m,住宅建築不宜超過100m。所以,應設置至少3個排煙機,豎向分段設置, 每段不超過50m。
機械加壓送風機及排煙風機不能設置在同一機房內,它們應分別設置在專用機房內。
(2)加壓送風機和排煙風機分別設置的專用機房,均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隔牆和1.5h 的樓板及曱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隔開。
(3)火警時,同一防煙分區內的2隻獨立火災探測器的火警信號發送至消防控制主機,由消防聯 動控制器聯動開啟排煙閥。並由排煙閥開啟的動作信號,作為排煙風機啟動的聯動觸發信號,由消防 聯動控制器聯動啟動排煙風機。當火災確認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在15s內聯動開啟同一排煙區域 的全部排煙閥、排煙風機和補風設施。並應在30s內自動關閉與排煙設施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擔 負兩個及以上防煙分區的排煙系統,應僅打開著火防煙分區的排煙閥,其他防煙分區的排煙閥應呈關 閉狀態。系統中任一排煙閥開啟時,相應排煙風機應能聯動啟動。
(4)該大樓的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風管在管道穿越防火分區處、垂直風管與水平風管交接處 的水平管段上、風管穿越通風、空調機房及重要的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牆和樓板處、風管穿越 變形縫的兩側等地方應設置防火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