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技藝「雕刻」抗疫暖心瞬間

2020-12-19 合肥網

「這個麵塑的醫生,穿著防護服,又萌又很堅定,真是神了。」12月8日,在合肥市蜀山區文化館,蜀山區「文藝抗疫」主題創作作品正式展出。來自該區非遺傳承人的40件作品讓市民連連稱讚。

對此,蘆雕刻作品《最美逆行者》創作者市級非遺傳承人姚瑤表示,疫情初期,許許多多的醫務工作者逆行而上,奔赴一線,這是一束溫暖的生命之光。「我想儘自己所能,記錄這份感動。」記者了解到,此次作品展為期一個月,同時還將同步在蜀山區文化館公眾號上線上展示。

楊晨 張娜 孫雨靜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文/攝

「這個麵塑的醫生,穿著防護服,又萌又很堅定,真是神了。」12月8日,在合肥市蜀山區文化館,蜀山區「文藝抗疫」主題創作作品正式展出。來自該區非遺傳承人的40件作品讓市民連連稱讚。​對此,蘆雕刻作品《最美逆行者》創作者市級非遺傳承人姚瑤表示,疫情初期,許許多多的醫務工作者逆行而上,奔赴一線,這是一束溫暖的生命之光。「我想儘自己所能,記錄這份感動。」記者了解到,此次作品展為期一個月,同時還將同步在蜀山區文化館公眾號上線上展示。楊晨張娜孫雨靜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汪漪文/攝

相關焦點

  • 合肥蜀山區舉辦「文藝抗疫」主題創作作品展
    12月8日起,合肥蜀山區「文藝抗疫」主題創作作品將正式在蜀山區文化館展出,為期一個月,將集中展出非遺傳承人的40件作品,涉及剪紙、葫蘆雕刻、麵塑、根雕、麥稈畫等門類。  據介紹,抗疫期間,蜀山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及非遺傳承人積極響應,立足自身領域,投身文藝戰「疫」的主題創作中,推出了一批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優秀作品,展現了蜀山群眾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營造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濃厚氛圍。
  • 「千方百劑」戰疫情 湖南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助力抗「疫」
    紅網時刻記者 胡邦建 通訊員 肖正湖 長沙報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防疫的戰場上,湖南非遺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1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大門類,傳統醫藥被進一步應用到疫情的診療防控中。
  • 戰疫·秀洲 | 巧手繪彩蛋 傳遞抗疫力量
    近日,在嘉興市秀洲區,嘉興市非遺傳承人許歡歡在居家防疫期間,特別創作了系列彩蛋繪畫作品,將抗擊疫情的感人場面,轉化成鮮活生動的文藝作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打氣。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這段時間,我在家看新聞、看電視,經常被一線戰『疫』人員感動,無論是白衣天使,還是社區工作人員,是他們的堅守和付出,為抗擊疫情點亮了希望之光。」許歡歡說,這些感動讓她有了創作的靈感。
  • 小蛋殼大世界,全家上陣讓非遺技藝發揚光大
    03以「藝」抗「疫」傳承的不只是技藝還有正能量2017年6月的一天,趙偉和退休的僑聯原主席祖淑燕一起去大興福利院探望孩子。在那裡,她見到了一群不知親生父母是誰的殘疾孩子,心裡很不是滋味。去了兩次後,趙偉發現這些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悲觀、厭世、野性、滿嘴髒話。
  • 範縣思源實驗學校:家校共育獻愛心 暖心助力同抗疫
    家校共育獻愛心 暖心助力同抗疫豔陽高照,鮮花芬芳。5月3日上午,範縣思源實驗學校八年級十三班馮涵涵同學的家長馮利偉先生,為學校捐贈新鮮蒜薹200多斤。
  • 花都「抗疫暖企六條」出臺,市民、企業紛紛這樣稱讚!
    花都「抗疫暖企六條」出臺,市民、企業紛紛這樣稱讚!「抗疫暖企六條」猶如「及時雨」受疫情影響,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光電器」)面臨一線員工緊缺、原材料供應吃緊、物流受阻等問題。
  • 清鎮非遺人製作230份黑砂陶香皂盤送「疫」線戰士
    日前,清鎮市文體廣電旅遊局一行6人來到貴州省將軍山醫院,向該院醫務工作者送去了230份「黑砂陶」香皂盤和香皂慰問品,以表達清鎮非遺人對抗疫醫務工作者的深切祝福和崇高敬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爭分奪秒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這共克時艱的時刻,各地非遺人自發運用所持有的各類技藝宣傳防疫知識,以「藝」戰「疫」,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宣傳疫情防控的隊伍中來,清鎮非遺人也積極行動起來,用傳統技藝「黑砂陶」製作香皂盤併購買香皂支援抗疫工作。
  • 吳川欲為雕刻木偶申報「非遺」
    文化主管部門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如何合理安排和解決好老藝人的生活保障和技藝傳承問題方面,在有限財力下,目前還比較困難。吳川欲為雕刻木偶申報「非遺」不過,許志明說:「目前,我們在積極想辦法解決。一是申請了民間老藝人扶助資金,該政策是廣東省文化部門出臺的,已於數月前填表並上交了資料,一同辦理的還有陶鼓製作等老藝人。
  • 菏澤東明「非遺」人用大平調謳歌抗疫英雄
    原標題:東明「非遺」人用大平調謳歌抗疫英雄 原創抗疫大劇近期與觀眾見由東明縣地方戲曲「非遺」傳承保護中心創作的原創抗疫大劇《風雨逆行》正在緊張排練中,近期將通過網絡平臺與觀眾見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東明縣地方戲曲「非遺」傳承保護中心迅速成立了文藝戰疫創作小組,結合自身獨有的藝術形式,針對防疫開展文藝創作,在第一時間創作了大平調《東明人民齊參戰》《抗疫》《逆行英雄》等戲曲段子。該中心還克服重重困難,於2月6日在全國率先推出了第一部抗疫小品《大愛》,先後在東明電視臺、菏澤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及網絡平臺播出,受到廣泛好評。
  • 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據了解,聊城市19項非遺項目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其中莘縣古城鎮鴛鴦餅製作技藝成功入圍。19項非遺項目分別為:茌平花鼓戲、聊城少林拳、臨清龍燈、東阿大紅拳、流星錘、陽穀顧氏紅木鑲嵌技藝、雞毛撣子扎制工藝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古琴藝術、茌平平調秧歌、臨清田莊吹腔、聊城剪紙藝術、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孟嘗君酒釀造技藝、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陽穀柘木弓箭製作技藝、東昌府銅鑄雕刻製作技藝、清真八大碗製作技藝、東阿國膠堂阿膠傳統製作技藝、茌平袁氏接骨膏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擴展項目
  •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金羊網  作者:  2020-10-24 近期,
  • 共賞非遺技藝 品味千年風情 蘭溪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
    女埠老街同樣人氣滿滿,蘭谿市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以女埠老街為中心點,現場進行蘭溪民間剪紙、孔明鎖製作、燙畫、蘭溪麵塑、蘭溪草編、竹編、硯臺製作技藝、泥塑、下潘土索麵製作技藝、匯潭紅糖製作技藝等20餘項活態技藝展示。
  • 全球非遺傳承人比拼技藝 漢繡木雕船模傳承人獲獎
    原標題:全球非遺傳承人比拼技藝 漢繡木雕船模傳承人獲獎   18日在成都落幕的第六屆國際非遺節傳出消息,我市國家級非遺漢繡傳承人姜成國和木雕船模省級傳承人龍勇,分獲「新生代手藝之星」和「新生代工匠之星」獎。
  • 湖南非遺助力「抗疫」 瀏陽特產「牛膠糕」將送給醫護人員
    非遺產品牛膠糕將捐贈給黃岡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紅網時刻3月4日訊(通訊員 曾玲 記者 張金東)當前,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牽動無數中國人的心,在全國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各地非遺傳承人也心系疫區、病患和無私奉獻的醫務人員。在湖南瀏陽,非遺傳承人張冬則為一線抗疫人員免費送上非遺食品牛膠糕,希望能貢獻自己的一份抗疫力量。
  • 「銅」心未泯雕刻時光,走進成都非遺——傳統金銅製作技藝
    今天,我們走進「銅」心未泯的雕刻時光——傳統金銅製作技藝。金銅製作是一個複合型工種,製作之前,先用牛膠將金屬板材固定,配製焊藥、摹繪圖案。隨後,一手持鏨子、一手握錘,在一件半成品香爐蓋上不停敲打,根據其紋路鏨刻出花紋。經過反覆敲打,香爐蓋上的「蔑巴紋」逐漸清晰,金銅製作技藝演變歷史從塵埃中向我們走來。
  • 聽非遺講故事|南漢村:傳統宮廷技藝引領文旅新時尚
    周洪俊說,由於難度高,技藝一度面臨失傳。百寶嵌需用到木工、雕刻、描金等多種手藝。在南漢村,村民普遍認為「有手藝才能吃飯」,對傳統技藝的堅守影響著他們的就業觀。據南漢村黨支部書記緱樹學介紹,如今,全村有1700多人從事傳統手工藝製作,掌握各種技藝的超過200人,省市級非遺傳承人有21位。11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非遺傳承人緱建輝對漆器進行微雕處理。
  • 發揚曲陽雕刻技藝 石福記石雕以產品見真章
    論雕刻的歷史,每一個文明古國都源遠流長,論雕刻的類目,骨雕、木雕、磚雕、石雕等各有千秋,論石雕哪裡最有章法,還要看河北曲陽。曲陽素有「中國雕刻之鄉」之美名,其雕刻藝術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元,兩千多年經久不衰,還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無數曲陽人為之驕傲。
  • 品嘗「非遺」美食,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
    10月24日-25日,活動主辦方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老西關瀨粉(水菱角)、成珠樓小鳳餅(雞仔餅)、吳財記雲吞麵、文記壹心雞、彩姐波羅粽、泮溪酒家象形點心、贊記廣府禮餅等7個「非遺」美食項目一一亮相交流會,活動期間,「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講述「非遺」美食發展歷史,演示「非遺」美食製作技藝,並指導市民、遊客體驗「非遺」美食製作過程。據統計,本次「非遺」美食專場吸引逾10000人次到場參觀和體驗。
  •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民族傳統——記自治區級仫佬族剪紙技藝非物質...
    她創作的剪紙作品構思新穎獨特,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凡是在她眼前出現的可見、能觀的物品,她都能在現場剪得出來,而且剪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她的剪紙作品《仫佬族非遺》《仫佬族耳環》榮獲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金獎,作品《仫佬族神儺》《一帶一路》榮獲「八桂天工獎」銀獎和銅獎。
  • 非遺展11月23日開展千餘件展品展示最高水平非遺技藝
    全息投影的江加走木偶頭雕刻作品桃面武生將展出(蔡紫旻 攝)國際展區印度金奈藝術家帶著絕活亮相  本次非遺展的國際展區  波斯地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它代表了當地古老的文化和文明,參展地毯均為藝術家製作,每個顏色和圖案都有獨特意思,比如,地毯上的樹木和動物,源自數千年以前,住在洞穴的當地先民,在牆上雕刻的具有語言文字功能的樹木和動物。此外,波斯地毯的染色也是一絕,都為天然染色。來自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藝術家阿巴斯·塔瓦納伊,出生在波斯地毯製作世家,爺爺、爸爸、媽媽都從事地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