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家禽養殖大省,優質雞地方品種資源豐富,崇仁麻雞、泰和烏雞、寧都黃雞等一批地方優良品種「名雞」是江西農副產品的「名片」。在H7N9禽流感疫情的陰影下,這些有著悠久養殖歷史的「名雞」主產地也成了受損最嚴重的「災區」。
目前,寧都、崇仁等地政府已經紛紛出臺政策,對養殖戶施以援手。但是,「名雞」要突破禽流感的陰影,仍然任重道遠。
「名雞」主產地成「重災區」
5月9日下午,寧都縣黃雞協會會長塗波濤接到縣有關部門電話,參加次日舉行的寧都黃雞獲中國馳名商標的授牌活動。
這原本是當地黃雞養殖戶集體歡呼雀躍的時刻,但是,現在他卻笑不出來,因為全縣有100多萬隻原本應該上市的雞還壓在雞舍裡。
據當地相關部門調查,疫情發生前的3月份,全縣外銷肉雞170萬隻,而4月份只外銷肉雞95萬隻。全縣現有規模養殖場(戶)630家,存欄肉雞696.2萬隻,預計5月份壓欄數量將超過200萬隻。
寧都黃雞、泰和烏雞、崇仁麻雞等「名雞」均有悠久的飼養歷史,都屬當地農業支柱產業,產業規模相對較大。寧都黃雞年出欄達3000多萬隻,產值達6億元;泰和烏雞年出欄量1000多萬隻;崇仁縣麻雞年飼養量達6000餘萬隻。因此,在禽流感疫情的衝擊下,「名雞」主產區也成了「重災區」。
塗波濤說,寧都黃雞養殖成本每公斤18元左右,疫情發生後,肉雞價格由3月份的每公斤18.4至19.6元跌至現在的每公斤不到8元。而且還無法實現正常銷售,致使大量存欄,養殖戶還要每天供應飼料,加劇虧損程度。疫情發生至今,已造成該縣黃雞產業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萬元。
彭建軍是泰和縣的烏雞養殖大戶,年出欄量達200萬隻。目前烏雞存欄量有2萬多隻,其中七八千隻蛋雞已經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產蛋量明顯下降,但由於市場萎縮,至今還壓在雞舍裡。
「每天虧損兩三千元,如果再持續下去就吃不消了。」彭建軍無奈地說。
陷「賣不掉養不起」窘境
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南昌等城市自上月起相繼暫停活禽交易,而這些城市是江西活禽的主銷區。因此,江西家禽養殖戶陷入了「賣不掉又養不起」的窘境。
塗波濤說,H7N9禽流感疫情發生後,許多人「談雞色變」,市場瞬間萎縮。寧都黃雞銷售減少,價格持續下跌。尤其是江西發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後,按規定,當地停止開具銷往廣東、福建等外省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僅在省內部分地區銷售,黃雞銷售更是進入了「冰凍期」。
無奈之下,養殖戶只能採取自救措施。陳小寶是寧都黃雞的養殖大戶,養殖場年出欄量20萬隻,目前存欄量有4萬多隻,其中有1萬多隻雞本應在半個月前就上市。
他很慶幸自己半個月前的果斷決策,以每公斤9元的價格,出售了約1萬隻雞,儘管每隻雞虧損了10元,「多養一天就多虧一天。」一隻雞一天的「夥食費」差不多要0.3元,4萬隻雞一天要吃掉1.2萬元飼料。無奈之下,陳小寶只能給雞減餐,一天三餐改兩餐,飼料裡多摻米糠。
而更加「極端」的減虧辦法,就是把雞苗餵豬、餵魚。彭建軍是泰和縣西昌鳳翔公司負責人,上個月,他就把剛剛孵化出來的7000隻雞苗送給養豬場餵豬了。塗波濤的養殖場每天都有萬隻公雞苗送去餵豬、餵魚,「如果不這樣,自己還要費時間去處理。」
現在,崇仁麻雞的雞苗價格由2塊降至兩毛仍然無人問津,許多雞場也只能是一埋了之。
「名雞」產區謀劃延伸產業鏈
「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老話道出了家禽養殖風險的不可控。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禽流感給家禽養殖業帶來的危機是全國性的,但也暴露出了江西家禽業的軟肋,如在風險防範機制、深加工等環節還需下工夫。
讓人慶幸的是,目前江西三大「名雞」主產區都在謀劃加大屠宰、冷凍等設施建設,提升深加工能力。
寧都黃雞的養殖戶陳小寶準備向當地農信社提出貸款申請,希望能再獲得二十萬元的流動資金。本月初,寧都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金融機構要積極為廣大寧都黃雞養殖戶提供低息貸款;為養殖戶在疫情期間的貸款提供貼息;與周邊縣市活禽屠宰加工企業溝通聯繫,協調寧都黃雞屠宰以及產品加工工作,幫助養殖大戶解決當前寧都黃雞銷售難的問題。陳小寶說,去年在當地農信社的30萬元貸款,能獲得政府3個月的貼息,這個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己的壓力。
崇仁縣也及時撥出專款購進疫苗1000萬支,對所有種雞及商品雞進行強制免疫,該縣金融部門也為身處困境的麻雞養殖戶優先提供貸款。縣內幾家麻雞加工企業也開足馬力,進行麻雞加工,將加工好的麻雞存入冷庫。
塗波濤說,從產業長遠健康發展而言,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風險防範機制,如把家禽養殖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鎖定養殖戶的風險。不過目前江西還沒有針對家禽業的保險產品。
此外,目前江西家禽業主要還是以活禽銷售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成為產業發展的短腿。塗波濤說,希望上級政府能夠協調屠宰企業及時將可出欄的寧都黃雞進行屠宰加工。目前當地還沒有集中屠宰場和冷庫,銷售半徑和銷售周期都非常短,當地政府已在醞釀支持屠宰場、冷庫等設施建設,儘量延長產業鏈。
江西日報 記者 鄭榮林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