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會戰期間,該市發生了大饑荒,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現象

2020-12-27 醉影在心

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華崗(中)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677字,閱讀約4分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戰場是中國戰場和蘇德戰場,中蘇兩國面對德日法西斯的進攻毫不畏懼,以自己的戰略縱深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了贏得戰爭,各大戰場都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因戰爭而死的人,有的死於戰火,有的死於戰爭帶來的饑荒等災難。中國花園口決堤、河南浩劫、長沙聞喜大火都是戰爭造成的災難,蘇聯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在列寧格勒戰役(BattleofLeningrad,歷時872天的圍城)中,大饑荒導致這座城市多達150萬人死亡。

這個著名的大城市到底餓死了多少人,不可能有具體真實的統計數字。然而,最保守的估計,至少有50萬人死於飢餓。

1941年9月,德國北方集團軍原定攻佔列寧格勒的計劃受阻,取而代之的是攻城戰。在此之前,已有部分市民通過鐵路疏散。但大多數列寧格勒人並不認為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也許是樂觀,也許是對列寧格勒防禦能力的信心。

列寧格勒戰役

但從一開始,這座城市的糧倉就遭到了德國人的轟炸。列寧格勒郊外的一個大糧倉,儲存了足夠整個城市吃兩年的糧食,在轟炸中整整燒了一天。

可怕的冬天來了,在被圍困的列寧格勒,只有拉多加湖的冰還能把糧食運進城裡。但對於城市中的數百萬人來說,食品供應只是杯水車薪。今年冬天以來,凍死的凍死,餓死的餓。

首先是城郊的農民,那些不願返回德佔區又不被允許進城的農民,在饑寒交迫中很快被凍死。還有那些提前進入城市避難所的人,由於圍城造成的斷電和供暖中斷,加上每人每天只有150克麵包的配給量,他們最先餓死在城市裡。大多數普通市民家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糧食,雖然不夠吃,但也勉強能保證不會餓死。但是,當冬天過去了,商店也沒有了,真正的饑荒來了。

根據戰後倖存者的回憶,飢餓的人靠150克麵包根本無法生存。他們先吃樹皮,然後吃草,最後吃墓地裡的花。當然,寵物、老鼠和雀鳥在那之前很久就被吃掉了。

餓死在街上的人

一名倖存者吉安娜說,她的母親想了很多辦法來獲得食物。比如煮一點麵粉湯,或者把燒焦的糧庫地面上的泥土挖出來,試圖淨化一些滲入的糧食,還有煮毛衣喝湯(戰前人們用麵粉洗毛衣)。

當然,即便如此,吉安娜的母親還是餓死了。

吉安娜的父親是一位鋼琴家,為了不餓死孩子,他經常冒險越過德軍的鐵絲網,到德軍佔領的土地上挖土豆和蘿蔔。這些事情,讓吉安娜延續了一段時間的生活。但是有一天,父親沒有回來。與他同行的一位科學家告訴吉安娜,他的父親踩到了德國的地雷,被炸死了。

1942年夏天,詹娜失去了雙親。

此時,更多的人已經生活在地獄之中。因為飢餓,不斷有人死亡,最可怕的時候一天有近萬人被餓死。

雖然可以拿到150克的麵包,但隊伍很長,有的人在排隊時摔倒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很多人連出門的力氣都沒有,只能餓死在床上。

在倖存者吉安娜的公寓裡,鄰居們也餓死了。最後一位鄰居去世時,他給吉安娜留下了250克葵花籽油,這又一次讓吉安娜"重獲新生"。

包圍中的列寧格勒

城裡開始吃人了,因為大批警察也被餓死了,沒人管。晚上,你可以聽到外面街道上金屬與骨頭摩擦的聲音,因為人們從餓死的人身上割下肉來。

這時,城裡出現了一個黑市。一些能搞到物資的達官貴人,偷偷拿一些糧食出來,高價賣給市民。還有人搶劫殺人,甚至販賣人肉。

吉安娜靠著母親留下的一些首飾,換了幾個土豆,熬了一段時間。

大多數人沒有這麼好的運氣,每天都有無數的人被餓死,飢餓讓原本善良的人,也失去了人性。

一天,一位女同事請吉安娜去她家做客。在那裡,吉安娜被要求寫一篇文章,但當他寫的時候,吉安娜意識到了問題,他回頭看到他的女同事正拿著一把刀站在他身後。她開始攻擊吉安娜,但由於她因飢餓而缺乏能量,吉安娜成功掙脫並逃脫。但是她太餓了,在街上暈倒了。又一次好運降臨到吉安娜的身上,她被警察送進了醫院。兩周後,詹娜醒來。那是1943年,詹娜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出院後,她成了一名郵遞員,1月中旬,列寧格勒之圍終於解除。

很多人都沒有吉安娜那麼幸運,餓死的人不計其數。

列寧格勒戰役的慘烈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這裡是《醉影在心》,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

相關焦點

  • 晚清的這場大饑荒有多可怕?為了能夠活下來,出現了吃人的現象
    特別是在科技和經濟以及醫療水平都比較落後的封建王朝時期,比如明朝時期發生的天災(鼠疫)、東漢末年的瘟瘟疫其他時期的大地震等的天災,這些天災給不同時期的人們帶了很痛苦的經歷和損失。接下來講到的就是發生在晚清時候的一次天災-大饑荒。這次天災大饑荒發生在戊寅年和丁丑年之間,所以清朝晚期的這次天災又被稱作丁戊奇荒。
  • 真實揭秘1942年饑荒慘狀,人吃人現象屢見不鮮,場面觸目驚心
    鬧饑荒是非常恐怖的災難,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很多次大型的饑荒歷史,有時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可怕境地。而且饑荒災難的影響是廣泛的,它所造成的損害可以持續數月甚至幾年。這種自然災害可以摧毀整個村莊,並且造成大規模人員外流,長期的飢餓和營養不良導致的死亡是緩慢而痛苦的,其中小孩和老人是最難熬的。下面所講述的就是曾經人類歷史上那個可怕的饑荒年代。
  • 蘇俄大饑荒時人吃人的慘狀 沒建交的美國伸出了援手
    1920年到1921年的整個冬季蘇俄幾乎沒有下雪,緊接著的1921年夏天又是乾旱,於是蘇俄發生了吃的問題,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嚴重饑荒。這場饑荒波及了蘇俄30多個省,受災人口3350多萬。伏爾加河流域,奧倫堡等地區是這次饑荒的重災區。
  • 糖尿病與大饑荒:受到饑荒影響的人,長大後出現糖尿病的概率增高
    2019年8月,一篇《1959-1961年中國的饑荒加劇了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出現在《糖尿病學》(Journal of Diabetes)雜誌上,這篇論文主要討論了,受到饑荒影響的人群,長大後同時出現高血糖與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會增高。
  • 造成五百萬人死亡的蘇俄大饑荒 農民沒一粒糧食 最終只能人吃人
    上世紀20年代,蘇俄伏爾加河流域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尤其在1921年-1923年關於吃的問題異常嚴重。1920年的夏天,整個伏爾加河沿岸地區都異常乾燥,蘇俄內戰還在持續,為了維持軍隊的給養,各地政府都開始了強行徵收,而徵收的主要對象就是那些已經沒有多少糧食的貧農。
  • 愛爾蘭大饑荒發生的深層原因
    今天的我們有著富足的生活,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人類在大多數時間都在為吃飯問題而發愁。發生在19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饑荒,則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影響到了上百萬人的生活。造成此次大饑荒的原因是一種病菌感染了土豆,造成了土豆收成的下降。當時的愛爾蘭人主要以土豆作為糧食來源,使得很多人因缺乏食物而死亡。這只是表面原因,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英國與愛爾蘭由於地理位置比較近,首當其衝的愛爾蘭成為了大英帝國向海外擴張的目標。
  • 為什麼人們在饑荒期間吃樹根和樹皮而不是河裡的魚?
    但令人好奇的是,從古至今的饑荒年代,很多地方的河流卻盛產魚蝦。但災民寧願吃樹根和樹皮,也不願吃河裡的魚。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即使不是發生在饑荒期間,村民們也不可能在收穫期間在家裡存下多少糧食。所以一旦遇到乾旱或其他自然災害,就更容易受到傷害。為了生存,災民們只能開始吃樹皮、草根等,以代替食物。在一些地方,人們甚至吃觀音土充飢。
  • 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的「大饑荒」
    網上有人有意無意地把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年的「大饑荒」掛鈎,有意無意地等同起來。其實,那是一個誤區。原因很簡單,兩者有根本的不同。現在我們所說的新中國成立後的的三年困難時期,也就是有人描述為「大饑荒」的年代是1959-1961年。關於這個年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認為在中國農村餓死人的現象是存在的。但是否形成了「大饑荒」,即餓死了數百萬以至於數千萬人,則沒有定論。學界對此也有爭論。
  • 莫斯科會戰190萬德軍沒能擊敗110萬蘇軍?錯誤的數字和錯誤的理解
    這樣也就爆發了莫斯科會戰第一階段的兩場重要戰役:「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從1941年9月30日打到了10月23日,此時天氣還不太冷,德軍也是齊裝滿員供應充足,而朱可夫還在列寧格勒忙活,所有的條件均對德軍有利。
  • 蘇軍能守住列寧格勒,為什麼史達林格勒卻被破城?
    列寧格勒是蘇聯革命象徵,北部大閘;史達林格勒如今又稱伏爾加河格勒,是莫斯科與高加索地區的中轉站,糧食、鋼鐵、石油、高加索工業區生產的工業品、後期美國從伊朗方向來的援助,全都要經過這裡,堪稱蘇聯動脈,斷必死。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唱的:蔣介石扒開花園口,一擔兩筐往外走,人吃人,狗吃狗,為什麼會出現「不得已」的局面呢?如果你不了解這件事情發生的背景,就會被「以捍衛國家之名」的理由說服,認為不應該苛責這件事情的主導者,甚至認為應該原諒其決策者。相反,如果你了解了當時戰場上的情況,就會對國軍中的某些高官怒不可遏,就會對蔣介石這個國軍的總司令大失所望,就會明白為什麼他們最終被趕出中國大陸。
  • 導致愛爾蘭人上百萬人死亡的大饑荒,原來是「土豆」惹的禍
    雖然馬鈴薯傳入愛爾蘭的具體時間無法考證,至少在克倫威爾戰爭期間,也就是1649年,已經有好幾代人在種植馬鈴薯了。當時歐洲人普遍懷疑那個沒有教化的美洲,所產出的馬鈴薯,是否能夠食用,以及食用之後,是否有營養,甚至很多歐洲人固執地認為,吃了馬鈴薯,會像它的根莖一樣,長出淋巴結核,脖子腫大。
  • 古代饑荒時,人們都搶著吃草根樹皮觀音土,為何沒人抓魚蝦吃呢?
    然而對於現代人而言,饑荒已是一個十分陌生的詞語。老一輩人尚且還有挖野菜啃樹皮的記憶,學校也曾教導過我們要憶苦思甜。然而畢竟時過境遷,無法感同身受饑荒的慘狀。甚至還有人問,既然鬧饑荒是岸上的事,為何大家都寧可吃草根啃樹皮,而不去抓河裡的魚蝦來吃呢?
  • 烏克蘭大饑荒因蘇聯為工業搜刮農民口糧
    一、烏克蘭「大饑荒」問題的由來上世紀20年代後期,蘇聯開始了工業化建設。為解決大規模工業化建設過程中的糧食和原料不足問題,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方式,蘇聯開展了農業集體化運動。1931年,蘇聯農業出現糧食減產,農村勞動生產率也有很大下降。1932年初,在烏拉爾地區和西西伯利亞地區開始出現一定規模的饑荒。不久,在烏克蘭的44個區也出現了饑荒。
  • 二次長沙會戰能守住:除了天狗食日驚嚇日軍,也靠大阪師團神助攻
    在二戰戰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自然現象,而這些事件也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戰局,比如1941年的蘇德戰場,德國軍隊就倒在了嚴寒的莫斯科郊外,那場幾十年難遇的「大雪」成了庇護蘇聯的守護神。當然了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歐洲戰場,同樣在亞洲戰場也出現過,只不過這次的主角從「大雪」變成了「太陽」。
  • 前蘇聯大饑荒恐怖人吃人
    前蘇聯大饑荒恐怖人吃人 2014-06-18 12:10
  • 古代鬧饑荒,人們寧願啃樹皮吃觀音土,也不下河捕魚,難道沒魚?
    引言多虧有袁隆平爺爺的付出,我們國家連年豐收,不曾有饑荒的現象出現。但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古代歷史上曾發生多達40次的大饑荒現象。饑荒使得餓殍遍野,甚至赤地千裡人相食。饑荒現,天下亂。一個王朝若連百姓的溫飽滿足不了,自然會民怨沸騰,隨之而來的大規模的揭竿起義。新莽王朝的覆滅和饑荒現象的嚴重有著脫不開的聯繫,根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王莽在位末年「流民者入關數十萬人,置養澹官以廩之,吏盜其廩,飢死者什七八。」可見饑荒的嚴重性。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把人餓到何種地步?只要能入口就能吃
    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意思就是一天三頓飯,一頓不吃都會感到很餓,現在我們的社會豐富多樣,各種美食都非常的多,完全不需要為食物發愁,但是,在1942年,河南曾經爆發了大饑荒,那場饑荒餓死了無數的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來看一看,河南爆發的那場饑荒。1942河南大饑荒:這才是餓!
  • 饑荒:純粹的素食主義者,兔人堪稱饑荒世界的一股清流
    《饑荒》這款遊戲當中有許許多多的特色生物,不同生物也會有不同的習性。今天我要為大家詳細介紹的,是饑荒世界裡面的一種非常特殊的生物——兔人戰士。相信各位聽了我的詳解之後,一定會對兔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饑荒當中的巨人國的統治這個世界裡面,分為三個大區域,分別是地面、洞穴一層以及洞穴二層。地面是我們大家生活時間最多的地方,也是物種資源最為豐富的一處。地面的草原地形區生活著小兔子,這群小兔子屬於純中立生物,不僅不會發動攻擊,甚至連反擊能力都沒有,只能被動挨打。小兔子的兔窩通常都會出現在草地上,在降雨連綿不斷的春季,兔子窩會塌陷,因此在春天是看不見兔子的。
  • 50年前的大饑荒
    2009年似乎是一個與紀念有關的年份,我們紀念建國60周年、五·四90周年、洋務運動140周年等等,不過,我們似乎忘了「紀念」50年前的那場大饑荒。從1959年到1961年,後世稱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民經濟跌入空前的蕭條低迷。全國工廠關停近半,2000多萬新招職工被驅回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