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過去的杯子倒開水時很容易炸裂,甚至父母也提醒我們不要往玻璃杯內倒開水。炸裂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是倒入開水的一瞬間玻璃杯就炸開了;還有的則是倒進去時平安無事,往起一拿杯底直接掉了;還有的則是端起來沒事,往桌子上一放的瞬間咔嚓一聲炸開了。現在的杯子就很少發生這種現象,基本上倒入剛燒開的水也不會炸裂了。當然了,仍然會有玻璃杯炸裂的現象,那已經是非常非常稀少的特例了。為什麼過去的玻璃杯不禁熱水,現在的玻璃杯就要好很多?
實際上,就是在過去也有能夠耐高溫的玻璃容器。記得初中上化學課的時候,看到老師使用燒杯做蒸餾試驗,回家也用玻璃杯下面點上蠟燭做蒸餾試驗。結果可想而知,水還沒有燒開玻璃杯就炸了。那個時候就非常好奇那些化學課上使用的玻璃儀器為什麼那麼結實。後來就明白了能夠盛開水、用火燒的玻璃是耐高溫玻璃,是硼矽酸鹽玻璃;而一倒開水就炸裂的玻璃為鈉鈣玻璃。從成本上來看,硼矽酸鹽玻璃要比鈉鈣玻璃價格上高出去不少。也正因為如此,在過去經濟還沒有發達,鈉鈣玻璃會被非常普遍的採用。現在的杯子已經很少採用鈉鈣玻璃製作了,耐高溫性能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綜上所述,造成玻璃杯是否能夠倒開水的主要差異是製作玻璃杯的原材料的區別。至於玻璃杯的形狀、厚度等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