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說,但是不會寫?
孩子會寫,但是作文寫得很短。
這是孩子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小學作文,就是根據給出的題目,寫出與之相關的一件事情,從而體現主題。
比如四年級作文小小「動物園」,教材中要寫的是家庭中的小小「動物園」。
但在此次期中考試中,題目變成了卻班級小小「動物園」。
家庭中的的小小「動物園」,可以從每個人的生肖出發,寫出每個人的性格特點。
但是班級的小小「動物園」則需要從每個人的外貌、性格出發,找到與之對應的動物。比如威嚴的老虎,淘氣的猴子,學舌的鸚鵡,強壯的狗熊,敏捷的兔子,驕傲的孔雀……
老虎是百獸之王,一呼百應。我們班的「老虎」是班長——小明,當老師不在的時候,他就是我們班的領導者。記得有一次……(可以寫維持班級秩序)
眾所周知,猴子是一種非常淘氣的動物。我們班的「小青」就像猴子一樣調皮,總是喜歡捉弄同學,不是揪女生的小辮子,就是拉男生的衣服。記得有一次……(可以寫自己被捉弄的事情:喝水被倒到全身溼,頭髮被粘了口香糖)
我們班的小方個子高高的,壯壯的,皮膚黑黑的,看起來就像一頭「大狗熊」。平日裡,他經常會幫學習委員收作業,搬作業。大掃除的時候,他總是搶著提水。記得有一次,一個高年級的男生把我們班的一個女同學撞倒了,男生剛要走,就被小方一把拽住了。小方說:「你撞到了人?就想這樣走了。」那高年級的男生沒理他,想甩開他,可是怎麼也甩不開,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最後,那個高年級的男生只得跟我們班的女同學道歉。雖然小方很強壯,但是卻從來不欺負人,他是一頭善良有正義感的「大狗熊」。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家長們,孩子每個單元只寫一篇作文,肯定是不夠的。
那應該以什麼樣的頻率來寫呢?
有條件的話天天寫日記,沒有條件的話一周寫1-2篇。
寫作是一種技能,就跟我們騎自行車、打桌球是一樣的,熟能生巧。
作文不難寫,難的是怎麼才能寫出好作文?
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學會修改作文。
第一,寫完作文之後,孩子先自查,找出錯別字、病句,把文章捋順。
第二,運用修辭手法,增加形容詞,增加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把作文寫長。
第三,運用關聯詞,時間性詞語、方位性詞語增強句子之間的邏輯性,提高可讀性。
第四,增加過渡句、過渡段、注意首尾呼應。
開頭:我們班是一個小小的「動物園」,有……有……有……
結尾:這就是我們班的「動物園」,一個有趣的動物園!
動物園可以換成學校、家鄉、果園……
以上四點都屬於技巧類的內容。
如果孩子沒有動筆寫作,那上面的方法一點兒用處也沒有。
一般來說,一篇作文經過四次修改,能夠達到以下的要求:
一、主題明確(偏題、離題的已經被撕掉了)
二、沒有錯別字、語句通順
三、字數足夠
四、結構完整
家長們,或許覺得這樣不如直接背誦一篇範文就好了。但是孩子以後的作文能夠一直靠範文嗎?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文是一個綜合的題目,考察的是孩子常年累月的積累,這些積累離不字詞句的學習,也離不開長期的作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