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箭穿心》劇照:由顏丙燕扮演的李寶莉
正在上映的《萬箭穿心》中,顏丙燕扮演的「女扁擔」李寶莉說起了武漢話,為角色帶來一股彪悍氣質。月底上映的《一九四二》將讓觀眾見識「死了都要幽默」的河南話。今年以來,國產影片中可謂方言大爆發,《白鹿原》、《黃金大劫案》、《殺生》等片讓方言臺詞從偶然變成了常態。有導演認為,拍片用方言好處多,它接地氣、方便營造喜劇感、容易擁有親和力。方言可以凸顯一個城市或一個地方的風骨和民俗,但也給演員出了一道大難題。
顏丙燕:武漢姑娘說話沒有溫婉的感覺
武漢網友: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被譽為「2012年最好的國產電影」的《萬箭穿心》正在熱映。該片根據著名作家方方同名小說改編、由金雞影后顏丙燕主演、全武漢話對白。此片在上映前的小範圍試映中收穫了好口碑,不僅贏得影評人肯定,同時還受到李銀河、任志強、崔健、倪萍、和晶、王小菲、楊瀾、經緯等知名人士的推薦。
雖然演員集體奉上高水準演出,片中地道的武漢style、漢口腔、漢罵、武漢式幽默,也讓觀眾回味。但武漢觀眾還是挑出了毛病:武漢話不標準。「女主角把武漢話講得像四川話,男主角把武漢話講的像外語」。「主角要是武漢話說得地道就完美了。那口武漢話真不怎麼樣。」
「漢話零基礎」的顏丙燕對此也耿耿於懷,她在武漢宣傳造勢時坦承自己準備的還是不夠,但她發現,教她方言的武漢姑娘說話時,完全沒有溫婉的感覺,「我問她能不能溫婉點,她說我在武漢人裡算是最溫婉的了。」不溫婉倒也罷了,為凸顯人物的市井氣,貼合角色性格,還被迫學會各種「漢罵」。
顏丙燕的一句「完全沒有溫婉的感覺」引發熱議,很多武漢人在微博上表示「躺著中槍」。有喊冤的,亂彈小琵琶:「怎麼不溫婉啦!我就很溫婉有木有!哼,不能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呀!」有客觀分析的,「溫婉這個詞本身就不是為湖北湖南一帶女孩而創,帶有太濃地方印跡!怎麼不說它江南女孩還當不了『女王』和『御姐』呢!」,「其實有時候聽聽每個地方罵人的粗俗俚語,也是非常有趣。」也有技術派,「學武漢話的秘訣:把所有字的1聲讀1聲,2聲讀3聲,3聲讀1聲,4聲讀2聲,你就會神奇的發現你會說武漢話了!!誰發現滴,太有才了,不信你試。」
漢話使《萬箭穿心》充滿悲劇力量
方方:小說裡沒有那些「漢罵」
《萬箭穿心》把漢口的味道給拍出來了,那街道、那人、那景,那話語,很自然,很真實,感覺太對味了。影片全部武漢話對白。相比眾多國產影片使用「雷人」臺詞來博取笑聲,《萬箭穿心》幽默犀利又十分生活化的方言臺詞絲毫不見任何拿腔作調之感。著名湖北籍編劇餘飛表示,「《萬箭穿心》從始至終,一直籠罩在濃濃的『漢味兒』中,沒有一秒離開這個強大的氣場。」有觀眾感慨,「武漢這個城市的味道和骨氣、風騷與堅韌畢現」。
武漢話豪放彪悍,劇中人命運無奈。漢話演繹之下的《萬箭穿心》真實誠懇,不做作,真正觸摸了底層的疼痛。網友「花啦開了」表示:「扁擔李寶莉。慘澹而彪悍的人生。曾深深震撼過我。」原著作者方方稱讚電影「無可挑剔」,李銀河也表示「被感動完全是因為悲劇之美」。
武漢話第一感覺是豪爽,有一種「江湖氣」,女人說的話就有一點「喳人」(聲音大,音調高)。研究武漢方言的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朱建頌表示,「漢罵」跟武漢人的性格和講話習慣有關係。歷史上的武漢幫派林立、碼頭文化盛行,街頭市井流行講粗口抖狠,方言俚語沿襲到今天,其豪放、粗俗印跡仍非常明顯。在一些本土武漢人的眼裡,某些粗口已成為表達親暱的語言。
不過,《萬箭穿心》原著作者方方則在微博聲明「俺小說裡是沒有那些『漢罵』的」。方方表示:「對於小說,再個性再粗野的人物,不見得非要罵髒話才能寫出其氣質,用別的手段同樣能解決。當然,每個作家的處理方式不一樣。不過電影可能需要爆粗來突顯個性,但仍可減少到最少量。」
下一頁
電影方言這些年,有驚喜也有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