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高的房價,收納的價值日益凸顯,而有一樣收納容器,近幾年成為網紅產品。它不用改變房屋裝修格局和軟裝布局,價格實惠,靈活方便,可節省70%的衣櫃空間,被視為收納神器——它就是真空壓縮袋。
使用真空壓縮袋前
使用真空壓縮袋後
一套總價800萬的房子,假如收納空間佔了15平方米,通過真空壓縮袋進行科學收納,至少可節省50%即7.5個平方的空間,換算成房價相當於60萬元。如果再算上收納後帶來的舒適環境、美麗心情等隱形價值,妥妥的價值百萬。
看似微不足道的收納,早已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不過,你真的清楚如何選擇一款持久耐用、抗菌防潮的真空壓縮袋嗎?面對居家收納的消費升級,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出真空壓縮袋的真正價值?為此,我們拜訪了大消費領域的材料專家——中侖新材。作為始終專注於消費升級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的科技企業,中侖新材將從材料科技的角度,揭開真空壓縮袋不為人知的秘密。
消除「潮黴亂擠」,離不開消費升級新材料
輕薄透明的一個袋子,抽真空後,可以節省70%的衣櫃空間。真空壓縮袋看似不起眼,卻比柜子、箱子更能裝。尤其在南方,一到梅雨季節,棉被、衣服受潮、發黴等問題困擾許多人。一款質量足夠好的真空壓縮袋,可以讓人輕鬆告別「潮、黴、亂、擠」四大收納煩惱。
然而,消費者對真空壓縮袋的評價卻褒貶不一。有消費者反饋,真空壓縮袋使用一段時間後,出現漏氣的情況。還有北方用戶吐槽,到了冬天真空壓縮袋容易變脆,多用幾次就破袋了。不過,也有許多使用者表示,自己購買的壓縮袋沒有遇到這些問題。
小小壓縮袋,為何出現如此大的爭議?
「成也材料,敗也材料。」中侖新材產品經理王工程師表示,有的真空壓縮袋之所以出現漏氣、破袋的情況,是因為它沒有選對材料。「輕則收納效果大打折扣,重則導致發黴、受潮、生蟲等問題『死灰復燃』。」
中侖新材研究院簡工指出,真空壓縮袋的使用壽命與用戶體驗,關鍵還是要看材料本身在抗穿刺、阻隔性、耐搓揉等方面的性能是否足夠強大。「只有能夠真正滿足人們收納需求的材料,才是消費升級新材料。」
產品測評:誰是持久耐用、抗黴防潮的收納袋之王?
目前市面上的真空壓縮袋主要有兩種複合材質,一種是PA+PE材質,另一種PET+PE材質壓縮袋。哪一種材質才是性能更好的消費升級新材料呢?不妨通過產品測評來告訴大家。
中侖新材研究院檢測工程師使用透氧實驗儀器和抗穿刺實驗,對兩種材質的壓縮袋取樣進行了三組實驗:第一組是未經揉搓的樣品,第二組是經6分鐘揉搓後的樣品,第三組是經過10分鐘揉搓後的樣品。
經過一周等待,數據出爐:
圖1:實驗條件(溫度23℃;溼度50%RH)
從圖1可以看出,不管是揉搓前還是揉搓後的透氧率,PA/PE都更低,即是說,PA/PE材質相較而言具備更高的阻隔性能。因此可以推測PA/PE壓縮袋更不易漏氣,真空保持時間更長,可以更長久地保護內容物。
圖2:不同揉搓強度下抗穿刺受力對比數據
從圖2可知,不管是揉搓前還是揉搓後的抗穿刺力度,PA/PE都比PET/PE大,說明PA/PE對紐扣、拉鏈等尖銳內容物的包容性更強,可以多次循環使用,更加環境友好。
經過測試,不難發現,PA/PE材質的壓縮袋無論阻隔性、抗刺穿性,還是耐揉搓和柔軟性,都更勝一籌。也就是說,PA/PE 材質的壓縮袋更加不易漏氣,經久耐用,是名副其實的消費升級新材料。國內真空壓縮袋知名品牌太力、收納博士、obar,都選擇了PA/PE的材料結構。
從用戶的使用感受來看,PA/PE的材料結構,也同樣經過了市場與消費者的檢驗。隨手翻一翻這幾個品牌某東上的用戶評論,都會發現用戶好評如潮。
中侖新材研究院簡工表示,這主要得益於性能更優的PA材料。消費者在選購時,一定要先看材質。
要鑑別兩種不同的材質,方法是:一摸,手感比較柔和的是PA材質,硬一些的是PET材質;二聽,用手揉一下,聲音較鈍的是PA材質,聲音比較尖銳刺耳的是PET材質。三是將兩種材質的放在冰箱冷藏室一會兒,拿出來比較硬的是PET材質。
消費升級正愈演愈烈,得益於材料科技的進步,消費升級新材料正被廣泛應用於收納領域,真空壓縮袋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走入千家萬戶,幫助越來越多的人徹底告別黴菌、潮溼、空間不足等收納煩惱,讓收納更加省心,生活也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