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創業者》中記錄了那些平凡生活中帶著強烈個人色彩的醫/藥人的故事,記錄了他們在創業過程中踽踽獨行的思考和探索,以及每一個與眾不同的成功者背後無比寂寞的勤奮。
他們的故事也許不會像重磅新聞那樣瞬間擊中你我,但是當一個人竭盡全力,又何必在意是否獨領風騷呢?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一路向前,這本來就光芒四射。
當今的醫藥健康行業處於劇烈變革的當口。醫藥行業的機遇在哪裡?如何把握這些機會?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數百萬身處行業內的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正處於對前景和職業生涯的迷茫和思考之中。
如下是《遇見·創業者》選摘訪談錄:
陳沛,北京明德醫院創始人、院長、執行董事,北醫臨床碩士,中歐工商學院(公開招生)首屆MBA。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常務理事,衛生部人才交流中心理事,統戰部新社會階層理事會理事。
寧靜:您創業前是和睦家的副總經理,作為私立醫院的高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職業高度,為什麼選擇放棄而自己創業?您創業的初衷是什麼?
陳沛:每個人都有一個心中的伊甸園,我心中的伊甸園就是一個酒店一樣的醫院,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在那裡,看病不再痛苦,求醫不再受傷害,醫療就應該是這麼簡單!
在明德醫院,你所看到的一切,酒店般的大堂、鋼琴、流水、陽光頂,就是我心中的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個老院長……這就是創業吧,因為沒人知道你心中的伊甸園是什麼樣子,除非你親手去搭建。
洪紹霖,ZELL醫學美容國際聯盟機構發起人之一,北京澤爾麗格醫療美容創始人,中國知名皮膚美容微整形和抗衰老領域專家;美國褒曼醫學美容研究所(BCRI)專家委員,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講師。
寧靜:您已經是醫生創業的先行者,隨著目前醫療政策和環境的放開,很多醫生對於走出體制去創業都躍躍欲試,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洪紹霖:與美容相關的職業比較適合創業。第一,在國內要儘量避開與公立醫院同類項目的競爭,如果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可以出來創業;第二:人們已經習慣私立美容醫院,市場環境也有助於創業;第三,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認可創業,只有自己喜歡才能遇到困難不退縮。雖然自己做比較自由,但是要操心、考慮的問題也非常多,需要堅持。做醫生和幹IT不一樣,醫生這個職業本身不會過時,如果創業失敗,大不了接著回去當醫生。
馬寶琳,祖傳中醫,西醫碩士;北京行善堂心臟專科中醫診所創始人,北京雙心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曾任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心內科醫生。
寧靜:行善堂創立至今,您經歷過的最困難的事是什麼?現在,您對「成功」有怎樣的理解?
馬寶琳:作為創業者,缺人、缺錢、缺資源是共性,忙、累、著急也是共性。創業我最大的感受是孤獨,碰到的困難無法言說,只能自己扛。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這個病能治好。治病救人,為中醫爭氣盡份心,為中醫崛起出點力,也算是我的中醫夢。我覺得做想做的事,使勁折騰,到老了不留遺憾,就是成功。
張遇升,杏樹林創始人兼CEO,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和工商管理雙碩士,曾在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集團Wellpoint任職醫療戰略部研究經理。
寧靜:現在移動醫療是一個熱潮,機會與挑戰永遠並存,大家對創業都躍躍欲試,你想對移動醫療領域的創業者說些什麼?
張遇升:我覺得移動醫療是屬於相對比較慢的行業,這和醫療本身的特點分不開。每一個創業者都要做好長跑的準備,需要耐力和毅力,想短期內看到效果是不可能的。另外,這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呼喚更多有創造力的人加入進來。現在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無論年輕人還是我父母那樣的長輩,都覺得我們做的事情特別有意義,因為它可以切實幫到很多人,改變很多人的生活,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劉謙,獨角獸工作室創始人,醫藥營銷及移動醫療諮詢培訓師,曾在諾華、阿斯利康、GSK等一線外企做處方藥營銷20年;經常在醫藥論壇擔任演講嘉賓和主持人,並在全國性媒體發表過上百篇文章。
寧靜:「網際網路+醫療」是新興的行業,獨角獸有何優勢來幫助創業企業?
劉謙:我本人對於創業確實沒有太多經驗,為什麼還能做這件事?獨角獸團隊成員中,有的做過多年醫生,有的做醫藥營銷,有的做廣告公司,都在自己的圈子裡有一定影響力,有實戰經驗,有專業和文化積累,也有廣泛的人脈,相對於普通創業者來說,我們有一定的優勢。我們的諮詢和服務是基於測評和深度研究為基礎,解剖了上百個項目,聊了幾百個創業者,自己也在親身創業,自然看到的想到的會比普通創業者多一點。
作者寧靜自述:三年多以來,我接觸了很多奮戰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醫/藥人,儘管他們的背景、專業、經歷大相逕庭,但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對於自己堅持做的事,疲憊中有著掩飾不住的激情。遇見他們,記錄他們,是我的榮幸,也是我堅持的動力。
這是作者的堅持,也是本書品質的保證。來看看業界大咖怎麼評價~
張強血管外科專家,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
——信仰驅動的創業,才是有力量的。當我們把創業視為一種修煉,一種成長,或是對人生本質的探索,那成功就不是最後一刻的收穫,而是每時每刻,每處每地。
鄭傑樹蘭醫療總裁,《未來醫療》譯者
——這是一個需要每一位創業者堅守初心、呵護生命的行業,《遇見·創業者》裡的一個個鮮活人物,讓我們感受到這個領域的春雷震震,生機盎然!
俞熔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作者從「第一性原則」幫助我們思考醫療的本質:信任的關係,專業的路徑,品牌的力量,還有人性的光芒。把創業者內心的強大力量展示出來,令人動容,催人奮進!
張中南醫院管理專家,骨科專家,《喚醒醫療》作者
——作者以其流暢、平實的筆觸生動地描述了二十餘位醫藥行業創業者各不相同的親身經歷和感受,這對正在或者想要創業的人具有很好的參考或借鑑價值。
楊紅飛火石創造創始人&CEO
——一個專業的旁觀者在解讀今天醫療創新創業中發生的故事,主角有醫療界的泰鬥,也有期望改變這個世界的年輕醫健創業者。讀每一篇文章,都像一場好友之間的對話,更是一次內心的獨白。都說創業的人是孤獨的,有這樣一個地方在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遇見·創業者》
季加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教授
——醫者,求知之路,從醫之路,創業之路,無一不充滿荊棘與挑戰。這些成功的創業者背後,是寬闊的眼界與敏銳的視角,是執著的信念與不懈的堅持,是豁達的胸襟與強大的內心。《遇見·創業者》,聽他們的故事,做更好的自己。
新書預售,九折特惠
時間:2017.4.14-2017.5.1
預售平臺:京東網
https://item.jd.com/11986954527.html
在此期間預定,享受特價優惠,5月2日後陸續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