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想長壽,吃驢肉;想健康,喝驢湯。吃了驢肝肺,能活一百歲。」據《本草綱目》記載,驢肉具有補血益氣、養精壯陽、滋陰補腎、利肺、祛斑等多種功效,可以止煩、安神、醒腦,先不說驢肉味道如何,就光憑它這些神奇效果,愛吃的中國人就能找出一萬種做法,像萍鄉驢肉、五香燻驢肉、高唐驢肉、鳳翔臘驢肉、驢肉火燒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河南名吃鬧湯驢肉。
鬧湯驢肉是河南省沁陽市的特產,2016年,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在上千家的鬧湯驢肉店中,最正宗、名氣最大的當屬懷慶老董家鬧湯驢肉,始於順治年間,掰著指頭算一下,大概距今300多年了,比隔壁的道口燒雞歷史還要久一點,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下之大,做驢肉的數不勝數,為何偏偏這家獨領風騷呢?據記載,明清時期,在沁陽城內的一條小巷裡,住著一戶董姓人家,有天把自家的驢殺掉,精心製成驢肉沿街售賣,頓時兜售一空,於是兩口子決定專心賣驢肉,巷裡面的其他人家看到生意如此火爆,都來賣驢肉,隨著往來商客的雲集,懷府驢肉也漸漸出名,這條小巷在當時被人稱為「殺驢胡同」。
隨著對驢肉研究的深入,當地人也翻著花樣作驢肉,日子久了,技術日漸精湛,當年康熙皇帝南巡途經懷慶,走在街道上,聞到陣陣香味,當地人獻上鬧湯驢肉,康熙食後連聲稱讚,下令懷慶驢肉作為貢品,每年進貢朝廷,從此成為皇宮御食。故事流傳開來,懷慶驢肉成為驢肉界的極品,鬧湯驢肉也引來官員商人前來品嘗。
為何沁陽的鬧湯驢肉深得朕心呢?這就要說到懷慶驢肉了,所選的毛驢是沁陽境內飼養的驢,當地的自然環境,使得驢肉較之別地有所不同,沁陽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該地土壤為肥沃度較好的潮土,為飼養的驢及其飼料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這些都使毛驢肉質鮮嫩,口感獨特,而且沁陽殺驢也有一套祖傳的技巧,可概括為「殺活驢不殺死驢,殺肥驢不殺瘦驢,殺口輕驢不殺老驢」。
此外,懷府鬧湯驢肉的製作工藝也十分特殊。在「老湯」內加入深井水,放入懷山藥、懷牛膝、懷菊花、草寇等30餘種調料,朝著一個方向不停攪拌,在熬製過程中,驢肉以及各種佐料在老湯中不停地翻滾,稱之為「鬧湯」,如今這項手藝已傳承了幾百年。這道懷慶鬧湯驢肉你吃過嗎?味道如何?歡迎在評論中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