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網友:珍惜糧食,感謝袁隆平爺爺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當地時間7月1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農發基金」、聯合國兒基會、世界糧食計劃署以及世衛組織一起,發布《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

報告指出,當前有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10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8.9%,而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弱勢群體的糧食安全狀況進一步惡化。報告初步評估,這次疫情可能會導致全球食物缺乏的人數在2020年新增8300萬,達1.32億人。報告認為,如果近期趨勢持續,世界飢餓人口數量到2030年將超過8.4億,佔全球總人口的9.8%,聯合國《2030年議程》中零飢餓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網友評論

網友:珍惜糧食

延伸閱讀:

袁隆平採訪中回應自己「吃的太飽」網紅表情包

近日,一段袁隆平看到自己表情包後的反應的採訪片段在網絡流傳,視頻中,袁隆平看到自己「吃的太飽」的表情包,說出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令網友印象深刻。

袁隆平爺爺看到表情包get到了年輕人的梗,笑了出來,同時又語重心長的說:「你們年輕人不知道,沒飯吃真難受啊,餓死人啊!」強調要珍惜糧食,一番話引發了網友的思考。

去年七月,《面對面》採訪將近90歲的袁隆平老人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袁隆平: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吃,叫花子過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

記者: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這段對話中,當袁隆平老人連著說完兩個「不可能了」後,長舒了口氣。

近14億人如何吃飽飯?

幾十年來,在中國由「吃不飽」到「吃飽」再到「吃好」,近14億人口的日常口腹之慾是如何被滿足的?來看下面這組數據。

「水稻的第三次革命」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近5年裡,超級稻應用面積一直穩定在1.3億畝以上,單個品種平均應用面積約為100萬畝,超級稻龍粳31年均種植面積突破1600萬畝,創近年單個水稻品種的最高應用面積紀錄。

「可以說,超級稻示範推廣的20多年,是我國糧食持續增產的黃金期,它引領了我國水稻生產的水平,讓我國水稻生產的技術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它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功臣。」中國水稻研究所原所長程式華感慨。

我國水稻是第一大口糧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4.5億畝,佔糧食總面積的三成,產量則佔糧食總產的四成。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國約有六成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

自1996年起、由袁隆平主持的「超級稻育種計劃」,則被譽為「水稻的第三次革命」。

當然,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

還需要果蔬、海鮮等各類食材

它們又是如何被提供的?

來看劍橋大學博士Janus Dongye的答案:

打開谷歌地球,

看看中國大地上到底在發生什麼。

地點:福建寧德港

(東經119°57』45.2″,北緯26°43』02.8″)

我們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區。

把地圖放大一點,可以看到海面上漂著上百萬個房子和網箱。

從浙江到廣東,這段1000多英裡的海岸線上,你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網箱。這就是中國的「海鮮農場」。

中國農民不只海水養殖,任何開闊的水域,水庫、河流、湖泊都能養水產品。想像一下,每個網箱養幾十條魚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規模。

地點:山東省壽光市

(東經118°44』14.7″,北緯36°44』15.9″)

接下來是山東平原。放大一點,我們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萬個「閃光」的小屋。看看周圍,它們無處不在。

這是什麼?原來是控制溫度溼度的蔬菜水果大棚。

大棚裡,不管什麼季節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這意味著蔬菜水果產量比傳統農田高出幾倍。比方說,大棚裡種萵筍,從播種到收割需要52天,這樣一年可以種將近七輪,效率高了七倍。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蔬果產量和消費量在7億噸左右,是世界總量的40%。印度大部分國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積大於中國,但全國蔬果產量是1.8億噸,中國是它的3.8倍。秘訣就是大棚種植。

把谷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鎮,都能看到大棚。

過去十年,西藏蔬菜價格下降90%,不用再從鄰省運了。歷史上多數藏人只吃犛牛肉、奶、乳製品和麵食,現在大家都吃得上新鮮平價的蔬菜水果了。

地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東經86°36』15.4″,北緯42°18』36.1″)

沙漠裡這些紅色的地塊是什麼呢?放大一點,你會看到這些是番茄田,種著無數番茄。這麼大的規模,想像一下產量有多高。

你吃義大利麵、土耳其烤肉或薯條的時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

中國每年番茄產量達5630萬噸,出口量佔全球1/3。其中1400萬噸來自新疆。從全球最大的番茄醬生產商就能看出來:中糧集團(第2)、新疆中基實業(第3)、內蒙古富源農產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業(第15)。

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國還是世界最大的葡萄產國,產量佔全球19.1%,最好的葡萄來自新疆吐魯番。

看完這些,是不是特別「燃」?

但袁隆平卻憂患:

「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

這是什麼意思?

為何前後矛盾?

「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關心農民。但是,他發現,當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這是讓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問題很大,我總是很擔憂的。」

至於原因,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與糧價有關係,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一漲其他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但是糧價跌不得,一跌穀賤傷農,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又有問題,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他建議政府以比較高的價收購農民糧食,以平價供應市場,「這樣子糧價不漲,通貨不膨脹,國家可以補助農民,讓農民有積極性。」同時也呼籲各級政府將惠農政策,真正落實好、執行好,能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高產」沒有盡頭、不封頂

即使早已超過退休年齡,即使即將迎來90歲高齡,袁隆平依然堅持到辦公室「上班」。

自從2015年卸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職務後,他現在的身份是該中心研究員,繼續指導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記者:現在達到多高產?

袁隆平:最高達到每公頃18噸。

記者:已經到1200公斤了?

袁隆平:已經到了。

記者:這其實已經實現您之前那個目標了?

袁隆平:目標越來越接近。

記者:您希望它能高產到什麼份上?

袁隆平:到20噸。

記者:20噸,又提高了,這個高度好像是沒有盡頭的?

袁隆平:這個是沒有盡頭的。不封頂,不封頂。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央視財經 網友評論 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央視再評大胃王吃播:都是袁隆平爺爺讓你吃得太飽了
    當前網絡上關於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的討論熱度不減,央視再評大胃王吃播:袁隆平爺爺讓咱吃飽,沒讓咱糟踐糧食。央視用通俗的語言再次批評所謂的大胃王吃播是浪費食物,「都是袁隆平爺爺讓你吃得太飽了」「用山東話翻譯出來就是,吃飽了撐的」,倡議大家珍惜糧食,珍愛生活。
  • 全球還有6.9億人在挨餓!酒足飯飽的我們該做點什麼?
    統計數據顯示 全球有8.9%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 聯合國此前預警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 袁隆平爺爺發現了水稻的新大陸
    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 聯合國:2019年全球近6.9億人食不果腹 「零飢餓」目標挑戰重重
    當地時間 7 月 13 日,聯合國表示,2019 年全球有近 6.9 億人陷入飢餓,比 2018 年多出 1000 萬,過去五年內全球飢餓人口總數已淨增近 6000 萬。此外,今年還有多達 1.3 億人可能因新冠疫情而陷入長期飢餓,實現到 2030 年消除飢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挑戰重重。報告對中國、墨西哥和孟加拉國等 13 個人口總數接近 25 億的國家進行了關鍵的數據更新,使得對全球飢餓人數的估值顯著減少至 6.9 億人。
  • 都怪袁隆平讓他們吃得太飽了
    於是很多的播主打出了「大胃王」的稱號,以量大多吃、食量驚人為噱頭,以假吃催吐為手段,為了博人眼球,惡意的胡吃海塞,吃出花樣、吃相難看,沒想到也能吸引來源源不斷的流量和關注。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譁眾取寵的「大胃王」?用很多網友的話說,都怪袁隆平,是他讓某些人吃得太飽了。
  • 小白心裡軟一口小麵包,麵包雖小個,糧食很重要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報告指出,當前有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10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8.9%,而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弱勢群體的糧食安全狀況進一步惡化。如果近期趨勢持續,世界飢餓人口數量到2030年將超過8.4億,佔全球總人口的9.8%,接近1/10,簡單來說,就是10年後,世界上平均10個人就有1個人處於飢餓狀態。
  • 全球疫情暴發後,另一場災難來臨:這一刻,我慶幸自己出生在中國!
    一場危及75億人的新災難正在爆發…… 1 聯合國表示,今年將新增1.3億名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
  • 我們當珍惜糧食,只有飢餓過的人,才知道糧食的重要!
    提到飢餓,我想起了小時候餓肚子的事,那時還沒包產到戶,糧食不夠吃,刨荒就成了常事,何謂刨荒呢?我的家鄉時興種馬鈴薯,每當生產隊種的馬鈴薯被刨完以後,地裡都會遺落一些埋在土裡,等到來年開春時,它們往往會在地裡長出苗來,這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在地裡去找這些長出苗來的馬鈴薯來充飢,就謂之刨荒。
  • 央視專訪袁隆平: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 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
    我是雜交水稻研發人袁隆平。我很榮幸能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研究發展雜交水稻,去克服糧食短缺問題,也相信我們的共同努力可以讓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達成目標。 這段並不流利的英文致辭,上傳到網絡後迅速被廣泛傳播,贏得網友的紛紛點讚。不少人表示,「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還在忙碌,重於泰山的一生」,看到這段視頻,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近日,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發布。報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與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萬。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
  • 6.9億人還在挨餓!酒足飯飽的我們該做點什麼?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8.9%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此前預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特殊之年,我們如何能夠端牢飯碗,又怎樣做到厲行節約?
  • 「麥田守望者」袁隆平:60年為中國揮灑汗水,90歲為糧食逐夢稻田
    確實,我們是一個人口龐大的國家,糧食問題一直需要緩解或被解決。面對著這樣一個場面,有這樣一群人臨危受命,他們揮舞著大旗:「中國人的飯碗要拿在自己手裡」,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袁隆平。 1930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的袁隆平袁老,畢業於現西南大學,因其在水稻方面的突出成就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 央視再評吃播:袁隆平爺爺讓咱吃飽,沒讓咱糟踐糧食
    8月12日,央視新聞點名批評,「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更是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還是那句話,袁隆平爺爺讓咱吃飽,沒讓咱糟踐糧食。」據統計,中國人現在在外面吃飯,平均每人每餐浪費掉的食物大概是93克。這是個什麼概念呢?1941年,德軍圍困列寧格勒900天。在這900天裡,俄羅斯普通人平均每天只能領取到100克黑麵包。
  • 美:5600萬人吃不飽,印:6.5億人飢餓,中國:糧食產能1.3萬億斤
    今年有5000萬美國人因為疫情流行沒有充足的食物,美國最大飢餓救濟組織「餵飽美國」的數據顯示,飢餓的美國人數量正朝著此前經濟衰退時期的數字發展,有5600萬美國人缺乏糧食保障。此外,新澤西州、羅德島州、加州等地也有近萬人排隊等待領取糧食,而這些排隊的人很少有人戴口罩...美國國會就是否及如何實施第二輪疫情大型援助計劃已經吵了好幾個月,當前直接擱置不管了,在即將到來的聖誕節,飢餓人群的數量還將持續增長。但是,對比美國來說,更讓人擔心的卻是某股來自東風的神秘勢力——印度。印度6.5億飢餓人群?
  • 糧食危機席捲全國,中國何以獨善其身
    聯合國在2020年因為糧食安全問題已經發出了多次的預警,糧食危機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危機中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嚴重危機。近日,聯合國再次因為糧食安全問題敲響警鐘,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貧民窟的爭搶肯亞,貧民窟的一群人正在瘋狂搶購援助食品。
  • 數據看中國 | 全球還有6.9億人在挨餓,我們要怎樣端牢自己的飯碗?
    二戰結束之後,耕地和生產力遭受到嚴重的破壞,世界近千萬人忍受著飢餓,一塊麵包的價格甚至比黃金還高。從非洲北部到南部有34個國家遭受大旱,1.5億至1.85億人受到飢餓的威脅。這次大旱被稱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於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希望引起人們對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視。
  • 全球6.9億人挨餓,2020年新增1.3億,讓我們停止食物浪費的腳步!
    飢餓仍是世界的一個大問題,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長期飢餓人數增加1000萬,總數約6.9億,佔全球總人數的8.9%。聯合國警告稱,因新冠疫情引發經濟衰退,2020年全球飢餓人數可能增加8000萬到1.3億,亞洲仍是飢餓人口最多的大洲,2019年共有3.81億人食不果腹。
  • 袁隆平的水稻,印在了外國貨幣上|來聽新聞
    薩乎裡向袁隆平介紹道,水稻是馬達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中國的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馬達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經擺脫了飢餓。「為了感謝您,我們特地選擇水稻作新版貨幣圖案」。 近30年後的2020年,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等聯合編寫的報告預測,全球範圍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時,中國繼夏糧、早稻豐收之後,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預計有望增加。 豐收的背後,水稻以約佔糧食總面積25%的播種面積,貢獻了近32%的產量。其中50%左右是雜交水稻。
  • 感謝飢餓吧
    其實人就是自己的奴隸,而且還是一個非常忠誠的奴隸,因為有了飢餓,所以追求溫飽,我們不停的在人生路上奔跑,飢餓也一直在履行它的反饋機制,鞭策著我們每個人前行。上帝永遠是公平的,有正必有負,他幫你打開了一扇門,就會幫你關閉一扇窗,飢餓和溫飽是成正負相關,利弊相關的兩種狀態。
  • 央視專訪袁隆平 談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一個「覆蓋全球夢」
    謙虛:英文致辭引發網友點讚 袁老卻稱是「破碎英語」不久前,在長沙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袁隆平獻上了一段英文致辭。在致辭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非常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袁隆平:親愛的非洲朋友們,我們熱情地歡迎你們來到長沙參加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我是雜交水稻研發人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