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電視機品牌裡,好像除了海信有做自己的背光模組外(甚至聽說還做部分夏普的模組)其它品牌都是組裝工廠(採購零件武裝起來)。至於那塊最核心的晶片,那就幾乎全部是進口了,海信宣傳也有自主晶片,但估計也多半還只是起步階段。在眾多組裝工廠裡是沒有樂視和小米的名單的。延伸出來,可能樂視和小米只是做了工業設計(也就是外觀設計),甚至可能是直接ODM。這本身並沒有錯,自己管好品牌運營就行,製造環節交給專業工廠(比如冠捷)完成。說回畫質這一單項,樂視和小米到底和索尼夏普等有多大差別?這得分開來說,如果說同價位的來對比,當同時播放高清片源(非針對性的專業片源)時,差距一定是有的。體現在四角及邊緣解析度,色彩的自然過渡層次是否豐富等感觀體驗。但當你是應用在播放熟悉電視時(絕大多數的播放都是數位電視),差別可能就小一些。如果說樂視,小米,索尼,夏普都拿出各自55寸最好的產品來對比,那這個差距就會相當明顯,蓋住LOGO正常人一定能看出誰好誰差。我個人打分的話,看數位電視小米樂視畫質打65分,索尼夏普打90分。看高清電影小米樂視打65分,索尼夏普打95分。不是小米,樂視不想弄好畫質,核心的東西人家壓根不賣給你,或者說天價賣給你。如果你買了頂級的配件,成本高,加上你自己無法管控成品品質,要賣很高的價格才有錢賺。到了那個價位還有誰會買小米,樂視?比如說55寸的要1萬,你還會看小米樂視嗎(除非你的錢是大風颳來的,或者是極度品牌情緣)?這些因素人家都是算過的,小米和樂視的高管又不傻,他們走的就是「性價比」的路線!在這個大多數時候分錢分貨的年代,所謂的性價比是不會明顯存在的。
電視機的使用年限一般不會太長,因為更換起來很容易,不像空調等家電。電視機買國產品牌確實比較划算,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購買像海信這樣的有自己的工廠,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老品牌,也算是支持我們國家的實業。電視機除了畫質以外,品質穩定性也是不可忽視的,品控不好的一開始沒問題,看兩年那畫質就會下降得比較厲害,而且你可能很難察覺,畢竟它是慢慢變差。在這個投機橫行的年代,傳統製造業都不好過,需要我們國人的支持!
最後,建議各位去買電視的時候要看播放電視的畫質,不要看那些定製高清片,那些片源都是針對性製作的。電視才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看的「片源」,如果經常看高畫質電視,那麼您不妨用U盤拷貝一個您喜歡的高清電影去播放再選擇畫質。
玄學部分說完,再說實際的技術部分。很多廠商都喜歡拿什麼色域之類的參數來PK,實際上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並不是色域越廣就越好,能匹配好信號源才是王道。目前HDTV的行業標準就是Rec.709,基本就等同於sRGB,NTSC那是SD信號和模擬時代的標準了。這個時候再用一個色域超廣的電視去播現在的內容,要麼是黑階丟失,要麼是嚴重過飽和,人臉都跟餵了瘦肉精的豬肉一樣血紅,這樣的畫面至少我是不喜歡。PS. 遊戲也同理。
對於一臺價格適中或者偏低的電視來說,我更願意相信」門門通樣樣溫「這個說法。與其把成本投到各種CPU、GPU、作業系統、內置資源等等上面,還不如就做一臺功能普通的電視,在畫質和質量上多下功夫。至於用來玩遊戲這件事,非要說小米這類的電視拖影就一定很嚴重,那也倒不至於,但拿Sony中低價位的商品舉例的話,U9系列一臺55寸的4K電視,也內置了X-Reality引擎,只不過MotionFlow XR只到200,而不是中高端型號的800。至於這個技術實際效果如何,就需要自己眼睛收貨了。
國內消費者對「屏幕」太過看重,覺得屏幕好,電視才能算是高端機,其實不然,正如索尼,他畫質好的原因在於畫質處理技術。比如索尼電視獨特的冷豔、純淨的色彩風格,並不是屏幕的原因,而是BRAVIA的功勞,同時最新研發的"WCG-CCFL"廣色域-冷陰極背光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將色彩再現能力提高30%,突破了傳統冷陰極背光源在色彩表現上的極限,帶來空前震撼的廣色域視覺感受。
而再說到樂視和小米,小米之前一直在用屏幕做文章,後來小米4A出世,小米再也不敢再鼓吹屏幕好壞高低之分。而樂視在屏幕的選擇上,和索尼一樣,我不局限單純的三星、夏普屏,同樣也有群創等臺灣屏、但是必須是A+級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