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宋可嘉 王琳 每經編輯:文多
2020年2月份的最後一天,又一家知名教育公司被爆出了員工降薪的消息。
2月29日,一篇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帖子中,有美聯英語中教老師(註:中教老師是相對於外教老師的稱呼)吐槽自己被突然通知,課酬下降了超40%。
原本主要業務在線下的美聯英語,因疫情影響,目前把業務轉移到了線上。帖子中稱,中教老師1月份的工資出現延遲發放,而2月份發給中教老師的線上課程薪酬,是以前線下課程薪酬的59%。
對此,美聯英語方面在3月3日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中教老師工資被下調的消息,背後其實是老師對薪酬結構的了解和雙方溝通不夠充分造成的誤解。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採訪到的幾位美聯英語中教老師都表示,儘管降薪具體情況和社交網絡所傳說法略有出入,但2月份收到的工資確實下降了。
當前,整個教育行業都面臨疫情影響,有行業專家甚至預測:將有60%的教育公司倒下。現在也確實前有松鼠Ai宣布全員工資3.5折,後有三立教育員工薪水暫時推遲發放。
而美聯英語作為一家已經成立了14年、去年底還宣布將在納斯達克借道上市的龍頭培訓機構,又能否順利度過這疫情下的特殊時期?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員工說工資降了,公司稱是誤解
那篇美聯英語員工吐槽降薪的帖子發布於公司內部論壇。
文中,一名中教老師抱怨道,自己1月份的工資被拖欠,到2月底又被告知:2月的課酬是線下課的59%。
關於降薪一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向兩名正在進行線上授課的美聯英語中教老師進行了求證。
其中,即將轉正的中教老師劉麗(化名)表示,1月份的工資發了,但是只收到了底薪,沒有課時費,而且,可能因為公司沒有完全復工,拖了幾天才發。而2月份的工資,雖然還沒到發放時間,但她擔憂也沒有課時費。
另一位工作年齡較長的中教老師李玲(化名)則表示,目前中教的薪資確實有40%左右的下調。
上述兩名老師原本都是在線下進行授課,因為疫情影響,轉到了線上進行教學。
除了抱怨薪資下降,在最初的吐槽帖中,最引發議論的,是該員工稱美聯英語外教工資是「全部底薪+住房補貼」,而中教薪資是「最低薪資+59%課酬」。此外,該匿名員工稱,兼職教師的1月份工資全部準時發放。
對此,中教老師李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她所了解,薪資是全員下調,外教的薪資也有調整,只不過幅度沒有這麼大。「有可能一個是考慮到外教的招聘成本比較大,招聘周期也比較長,所以外教流失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隱患。因此外教動得不多。而兼職老師的話,據我所知現在都是優先養活全職老師,所以兼職老師的課量其實很少。除非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兼職老師,學員指定他上課,那就沒辦法。」李玲說。
2016年~2018年各年度,美聯英語的教學人員及課程研發人員的工資收入分別為2.08億元、2.94億元和3.96億元,其對公司營業成本的佔比分別為60.2%、62.9%和63.1%。工資確實是美聯英語較重的成本支出,在這方面採取一些舉措來降低疫情期間的成本,似乎並不奇怪。那美聯英語真是這麼想的嗎?
就以上說法,美聯英語方面在3月3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回復。
圖片來源:美聯英語致每經記者回覆信截圖
回覆中稱,中外教老師的薪酬結構不同,但均有一部分薪資項目與完成課時相關。疫情期間,待崗、沒有上課的中外教老師的薪酬支付原則是一致的,有線上授課的中外教老師,則都是按照規定的課時費發放。目前出現的關於美聯英語中教老師工資被下調的消息,實際上是對薪酬結構的了解和溝通不夠充分造成的誤解。
美聯英語方面表示,對此,他們也加強了與員工的溝通,讓全體員工安心。而在內部論壇發帖討論此事的中教老師,「也對此表示了充分理解」。
圖片來源:美聯英語致每經記者回覆信截圖
業績如何挺過戰「疫」時期?
對薪酬下調的消息,美聯英語給出了「誤會」的解釋。在回覆中,公司還提到,在線下校區暫停開課期間,公司已通過兩大線上平臺,讓線下在讀的5萬名Explore課程學員,於美聯網校平臺完成了10.7萬人次線上課程學習。
確實,疫情向多數公司都出了一道難題,而對於美聯英語來說,解這道題時,公司處於一個特殊背景——赴美上市。
美聯英語曾謀求獨立上市,但以失敗告終,隨後採取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EdtechX合併、成為新上市公司Meten EdtechX的方式,實現曲線上市。
那麼,這家準美股上市公司,能否扛住疫情,向新的投資者繼續交出一份良好的答卷?疫情對美聯英語的利潤影響,可以從公司原本的利潤結構來分析。
公司淨利潤、政府補貼等方面的情況。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整體情況是:2016年~2018年,美聯英語的淨利潤分別為-2714.7萬元、4034.2萬元、5344.5萬元,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不過2019年一季度,美聯英語錄得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雙同比下滑。
作為一家教育機構,美聯英語的業績自然由學員人數的增長來推動。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美聯英語的註冊學員人數分別為55758人、82728人和118277人,在2017年和2018年都保持了超過40%的同比增長。
但是,在快速增長的註冊學員數量背後,美聯英語維持良好的業績還有幾個要素。
首先,為錄得更為「靚麗」的財報,美聯英語在逐年加強對於期間費用的控制。在營業收入以及註冊學員人數逐年增長的情況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美聯英語的期間費用(記者選取了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但不含研發費用)分別為4.65億元、6.07億元和7.17億元,各年度的營銷費用率分別為58.04%、52.77%和50.36%,逐年下降。
其次,美聯英語的淨利潤有較大一部分也來自於政府補助。招股書顯示,2017年和2018年,美聯英語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04.6萬元和781.7萬元,分別可佔各年度稅前利潤的6.76%和11.51%。
其三,美聯英語近年來一直在重點拓展線上培訓業務,其線上培訓的收入佔公司總體營收的比重,已從2016年的5.9%上升至了2019年一季度的16.5%。
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美聯英語的營業收入出現了同比下滑,其淨利潤甚至錄得虧損4216.1萬元。在這一季度,公司期間費用出現同比大幅增長,政府補助則同比減少。
對於2019年一季度的情況,美聯英語在招股書中給出的解釋則是:由於2018年開始為成人英語培訓引入新的「Explore課程」,以及為教師提供相關培訓,在過渡期內採用了小班授課的形式,導致課程時數和收入減少。
相比去年一季度,2020年一季度的大多數時間會處於疫情防控時期,美聯英語的業績能不能交出好的戰「疫」答卷?投資者可繼續關注這些點:學員數量、期間費用與補貼的變化。此外,疫情或將帶來其線上培訓業務佔比的進一步提升,但作為營收來源大頭的線下教學中心業務受到的負面影響程度也需關注。
至於疫情是否對公司上市產生影響?對此,美聯英語方面今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接美國證券市場的相關工作在正常有序的進行中。
美聯英語的線上與線下模式。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教育公司陸續出現降薪
隨著疫情發展,在各地開學時間持續推後下,線下教育機構的復工時間也在不斷延期。
美聯英語最近在一封致全體同學的信中就表示,除了武漢之外,「美聯所有線下校區將暫定延遲到4月1號複課」。
長期的線下停工,正考驗著多家教培機構的經營。為了在現有的現金流下延長存活時間,多家教培機構也採取了降薪這樣的節流方式,其中松鼠AI就明確宣布,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等下輪融資後補齊,或者換成公司股份。
一位來自番茄田機構的老師甚至稱:「降薪了,現在就是國家基本工資的70%,只有千多塊錢。」
「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說,降薪是合理的。」一名教育行業風投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我們家自己投的項目為例,有10%具有強線下屬性的教育產品。即使現在,我們也認為這些線下產品是對市場、對社會很有價值的。但是疫情期間,我們仍然建議它們『就地臥倒』,能少花錢就少花錢。」
該風投人士解釋說,從她的商業道德觀來看,一個創始人最重要的義務就是讓公司活下來,因此能爭取減免房租、能借款、能合法降薪節流的(方法),都應該去努力爭取,因為純線下業務現在確實沒有辦法提供服務。「特別是對於教育這種具有很重公益屬性的行業來說,我非常不希望看到教培行業大批出現倒閉的情況,因為如果它造成大量老師流失的話,對學生、家長、老師、社會都沒有好處。」這位風投人士說道。
不過對於員工來說,這段日子或許較為艱難,還不僅僅是薪酬方面。
剛剛轉戰美聯網校進行線上教學的李玲就表示,線上課相對來說更加辛苦點。「線下課可以藉助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減少老師的說話時間,但線上課需要老師去做主持或者是引導。比方說你要給學員開麥、關麥,都要引導。」在還未熟悉如何控制上網課的嗓音音量大小前,一天上兩三節課,李玲的嗓子就會啞掉。
此外,李玲表示,更難的是遠程辦公給老師帶來了很多溝通方面的困擾,增添了工作量。
另外,從招股書能看出,2016年~2018年各年度,美聯英語的註冊學員人數分別為55758人、82728人和118277人,而教學人員(包括全職教師、學習顧問及其他教學服務人員)人數分別為1558人、1754人和2152人。也就是說,在各期間內,每位教學人員平均負責的註冊學生人數為35.79人、47.17人和54.96人,教學負擔逐年上升。
不過,疫情之下,教師李玲和劉麗都對這樣的局面做好了心理準備,也還對公司保持著一定的信心。「擔心是當然的,個人經濟壓力也是會有的,像房租水電費也還是要繳,但如果4月份能線下復工的話,有信心可以活下去。畢竟美聯有很多產線,還是可以相互引流的。」李玲說。
劉麗也表示,畢竟是特殊時期,疫情對公司的售課肯定有些影響,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個人做好了一個準備吧,就是說可能短期之內兩三個月都沒有課時費,但公司各項基本情況還是比較穩定,公司的規模也是比較大的,再考慮到一些線上複課的情況,個人還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劉麗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