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重慶是從兒時教科書裡面的:江姐,白公館,渣滓洞,朝天門碼頭……這些碎片開始的,後來也沒有機會去過,所以也就沒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只是心底一直有個願望,想去重慶看看,那些在兒時記憶裡面的碎片,現在是什麼模樣。去年10月我和愛人駕車昆明—成都—重慶—昆明的走了一趟,總算滿足了這個一直在心底的願望。
「前方即將到達重慶請使用地圖高德……」害怕導航出現跟這個著名段子裡面一樣的聲音,我們到觀音橋就不敢往市區走了,找個賓館停車,住下。
從網上看重慶的公共運輸系統,主要由城區內的軌道交通,公交車,計程車客運索道,客扶梯等來完成,十分發達方便。知道這點以後,後面幾天的行程,我們放棄了自己開車,出行幾乎選擇的都是輕軌和公交車,它的好處是能在最快的時間,最準確的把你送到目的地,避免繞路,避免浪費時間。在城市旅遊大家時間一般都安排的比較緊,所以交通工具的正確選擇特別重要,重慶第一次體驗輕軌是從我們住的觀音橋到解放碑,洪崖洞,選擇的是輕軌3號線。
解放碑是中國唯一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1947年8月落成,上面是劉伯承將軍的題詞。
解放碑步行街是重慶最繁華的商業圈,這裡百貨公司、酒飯店數量眾多,是購物、美食和走走逛逛的好去處。
這裡可以逛逛「高大上」的美美時代百貨、大都會廣場,也有比較平民的重慶百貨大樓和太平洋百貨;在步行街上你幾乎能吃到所有的重慶美食和小吃,這裡有八一路好吃街,便宜又好吃的酸辣粉、山城小湯圓和抄手都能在這裡找到。
這裡,以解放碑為中心,周圍就是步行街,商業街。奢華、美麗、高端,仿佛就是這裡的代名詞。當然,還可以看到傳說中的重慶如雲的眾多美女。總之,現代重慶的一切美好,都似乎在這裡得道盡情的展現。
洪崖洞的建築物風格主要就是江邊的吊腳樓,表現了重慶地區最傳統的建築和民俗風貌,如今被完美地繼承下來,讓所有人都可以來親身感受重慶特色。從解放碑滄白路來到洪崖洞景區入口,就能看見這個非常顯眼的銅雕。
我們從11樓乘坐電梯下到4樓,這是一條處於洪崖洞內部的特色美食街,各種各樣的重慶特色美食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如果你是吃貨,估計到了這裡都走不動路,會從頭吃到尾。由於這條美食街如同懸在空中的街道一樣,所以大家還習慣把它叫做「天街」。
從洪崖洞高處往下俯瞰,這條「天街」的意味也就更加明顯了。而重慶因為「山城」的獨特地形,出現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街道,這也算是重慶城市最大的特色之一了。
李子壩看輕軌穿樓是第二天早上,乘輕軌3號線轉2號線李子壩出站,然後觀景臺。李子壩觀景平臺,就是專為李子壩輕軌穿樓這一景觀而設計的,位於李子壩輕軌站的馬路對面,以懸空的方式向外延伸。可以放心地在上面拍照,不影響車輛通行。
拍完照片,計劃中的下一站是四川美術學院。又回李子壩站上輕軌2號線楊家坪出站,轉233路公交黃角坪下車。
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像是一個微縮版的北京798,處處充滿了藝術氣息。除了濃厚的藝術氛圍,還會時常舉辦各種展覽。最有名的是學校外面的塗鴉街,一整條街的建築滿牆都是各種塗鴉,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塗鴉藝術作品。
每個學校都有著自己的特色,而這個藝術學院則是能畫能做雕塑的地方就有直觀的藝術在呈現,整個校區流淌著非常濃鬱的藝術氛圍,臨近中午我和愛人混入學校的食堂,打了份水煮肉片就著飯,感覺是吃下了沒有學過的「藝術」……
磁器口是一個同時具備人文和歷史的景點,磁器口是一片真真實實的千年古鎮,也是國內不多的存在於市中心的千年古鎮。磁器口開始建造於宋朝,和很多依水而建的古鎮一樣,這裡成了一處商人聚集和流散的場地,非常興盛。當時在這裡運輸的商品中,最多的是瓷器,所以也被叫做「瓷器口」。
走進古鎮,街面上鋪設著的是青色的石板,街面兩側琳琅滿目的店鋪熱鬧非凡。店鋪夥計方言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街道上大多數房屋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兩層和三層建築大部分由竹子和木頭製成。藍色的磚塊和柱子襯託著潔白的牆壁,與朱紅色的門和格子窗相映成趣。黑色的牌匾和燈籠點綴著店鋪大門,古色古香。民間藝術工作坊,小吃,茶館,小戲臺應有盡有,整條街仿佛記錄著磁器口人,祖祖輩輩的生活場景。人們常說,旅遊參觀除了看自然風景外,另一種體驗就是,地方文化的體驗。這一點永遠不會比我來磁器口這樣的地方更加真實,在磁器口我感覺當地居民很享受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仿佛他們可以不受」現代都市文明「的影響一樣……。
如果說重慶是因為城市的獨特形態,成就了打卡景點,那麼匯聚了巴蜀文化,抗戰文化,歷史文化和現代都市文化的豐厚底蘊,則為重慶增添了重重的底色。
重慶這座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城市,在我眼中儘是對重慶人奮鬥和改變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