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朱先生今年50歲,人到中年體型微微發胖,有了啤酒肚,最近通過節食和穴位按摩,不到兩個月就暴瘦近20斤。他以為減肥獲得了成功,殊不知病魔已經向他悄悄靠近。
資料圖(圖文無關)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朱先生告訴記者,自己身高1米7,體重160斤,因為想減肥,所以他不僅不吃午飯,還在美容店按摩減肥,兩個月的時間,他突然瘦了15到20斤。
以為自己減肥成功的朱先生欣喜若狂,所以哪怕出現了便血,他也誤以為是痔瘡復發,並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朱先生的家人發現他的臉色不對,趕緊催促他去醫院檢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朱先生暴瘦並非減肥成功,便血也不是痔瘡復發,而是罹患了非常少見的胃癌合併腸癌。
好在送醫及時,手術成功,一次性切除了兩個腫瘤,目前朱先生術後恢復良好。
醫生提醒,體重暴瘦或者大便帶血,很可能是消化道疾病的先兆,患者切莫大意,建議廣大市民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到醫院檢查。
延伸閱讀:
女子吃減肥藥吃出肝病,減肥不能盲目跟風,亂吃「梅」會倒黴!
2019年9月,家住浙江杭州市臨安區的曹女士(化名)28歲,1米6的個子,134斤,素來身體倍兒棒。最近她看到同事在吃一種減肥藥,名叫「酵素梅」,看著同事吃了幾個月,減肥效果不錯,她也心動了,請同事替她從網上買了幾盒,自己也開始吃起來。
大約吃了10天左右,她開始感覺全身無力。起初,她以為是中暑了,到了第三天,她發現越來越嚴重了,晚上還會嘔吐,小便也變黃了,還伴有皮膚瘙癢。
於是,她急忙趕到臨安區人民醫院就診,血檢發現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LP)、穀氨醯轉肽酶(GGT)等指標均超過正常值。那一個個向上的箭頭讓她傻眼了。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她連夜趕到杭州市西溪醫院就診。
杭州市西溪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金巧菲接診了曹女士,通過仔細問診及檢查,初步認定這是一例藥物引起的「膽汁淤積性肝病」。
據肝病科劉惠敏主任介紹,「膽汁淤積性肝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膽汁生成、分泌和排洩障礙,在肝內淤積,反流入血,而引起的一系列器質性損害、代謝失調和功能紊亂的肝膽系統疾病。
肝內膽汁淤積常見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曹女士經系列檢查結合病史基本考慮是「酵素梅」直接導致了藥物性肝損害。
「酵素梅」是青梅通過加入多種特殊物質經多道程序加工的產品。相同的產品對不同的人完全可有不同的結局。
劉主任提醒,減肥藥中大多會添加有利尿作用的藥物成分,來達到減肥的目的,並且這些減肥藥基本需經肝臟代謝,濫用減肥藥會損傷肝臟,引起藥物性肝炎甚或肝衰竭,此等例子見諸報端也不少。像曹女士這樣,沒有專業人士指導,也不知道「酵素梅」裡暗藏的成分,盲目跟風隨意網購服用,風險很大。
對於減肥,在脂肪肝門診坐診近十年的金巧菲副主任也給出了建議:
減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減肥藥上,以為吞幾片藥立竿見影,這是不科學的。應該控制每天總熱量的前提下,均衡膳食,合理運動,戒菸限酒,身心愉悅地科學減肥。
肥胖人群中多伴有脂肪肝,而脂肪肝更易受傷,因此減肥還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比較好!
合理搭配才是減肥出路
燕麥、豆類、堅果等食物,是「能量緩釋」類型食品,它們在緩慢的消化過程中,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一起逐漸釋放出來,身體能得到長時間穩定的營養供應,所以體力會非常好;同時,又不會有一時用不完的大量葡萄糖急著趕緊存起來,所以也不會合成脂肪。所以縱使能量高,但並不輕易轉化為脂肪,還能讓你活力滿滿,這才健康。
相反,薯片、煉乳等食品,就算商家再低脂少油,也耐不住你的快速吸收,短期內就升高血糖進而轉化為脂肪。這能不胖嗎?
所以,與其心心念念盯著食物能量不放,不如好好注意膳食平衡搭配健康。只要注意吃夠新鮮蔬果,注意吃天然全谷雜豆和堅果類,控制油、糖和精白澱粉食物,就能有效預防肥胖。減肥的女孩子們完全不必因為純燕麥的能量值比白米略高一點而感覺彆扭,倒是對添加了油、糖等配料,口感又香又脆的那些即食早餐燕麥產品要保持警惕。總而言之,英雄不問出處,能量不分正負,合理搭配才是減肥出路。
(原標題:男子這樣減肥暴瘦竟患上兩種癌症!千萬別再這樣做了! )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廣州日報 華龍網 人民網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