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州生鮮電商市場大起底 網上賣菜前景到底咋樣
繼去年菜籃網獲得8000萬元A 輪融資後,日前又一家河南本土生鮮電商平臺蓮菜網也獲得了2000萬元的A輪融資,近幾年興起的生鮮電商市場也再次引來不少關注。目前鄭州生鮮電商市場到底咋樣,網上賣菜前景如何?
資本對河南生鮮電商發展持樂觀態度
6月18日,「蓮菜網」與中原證券旗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中鼎開源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至此,此前蓮菜網估值2.5億元、融資2000萬元的傳聞靴子落地。
談及和蓮菜網的合作,中鼎開源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劉衛東表示,從去年9月接觸蓮菜網到現在,他們已多次對蓮菜網平臺下遊客戶和種植基地合作夥伴進行了訪談,並多次在凌晨對蓮菜網配送中心突擊考察。
而對於此次資本與電商的「聯姻」,蓮菜網創始人胡建強則把它比喻為「一見鍾情」。胡建強表示,在此之前已有省外投資機構前來洽談,不過考慮到蓮菜網此次「融資源要遠大於融資本」,對單純的資金注入並不迫切,因此並未接受省外投資機構拋出的「繡球」。
對於蓮菜網此次獲得2000萬元A輪融資,相關資本界人士認為,能得到資本青睞的平臺大都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生鮮電商行業發展日趨理性和資本寒冬背景下,蓮菜網能夠在二線城市拿到這麼多A輪融資實屬不易。這也充分體現出,資本對於河南這樣一個人口大省生鮮電商發展的樂觀態度。
生鮮電商不好做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
據悉,目前蕭記燴麵、皇宮大酒店、煜豐汴京烤鴨、阿五黃河大鯉魚等百餘家品牌餐飲所需食材中有相當一部分都通過蓮菜網直接選購。而菜籃網所開展的新鮮蔬菜配送業務已覆蓋鄭州市區絕大部分區域。
一邊是蓮菜網、菜籃網等平颱風景獨好,另一邊則是不少生鮮電商平臺苦苦支撐,甚至有平臺坦言已熬不下去。記者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2017年間,就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倒閉,如鮮品會、菜管家、美味七七等。被譽為「線上最後一片藍海」的生鮮領域,怎會出現如此巨大反差?
生鮮電商上演冰火兩重天,其中滋味恐怕只有在裡面摸爬滾打的人,才能道出一二。鄭州一家不願具名的生鮮電商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生鮮電商雖發展迅速,但盈利的不多,他們公司就處於虧損中。同樣,菜園網創始人程東亮也認為,生鮮電商並不好做。
「全國生鮮電商有4000多家,只有1%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7%則是巨額虧損。」程東亮表示,生鮮電商與其他網際網路項目是有區別的,因為生鮮電商更偏重於區域性,雖然它的規模上來了,但實際經營和盈利卻不甚理想。
生鮮電商為何幹不過路邊夫妻店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國內生鮮電商2016年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增長80%。而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的報告則顯示,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或將在未來三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有望超過15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0%。但多數生鮮電商為何不賺錢呢?
「與傳統渠道相比,生鮮電商所經過的流通環節和遷移成本,一個都不會減少,反而還多出了幾項額外成本。」程東亮表示,之前他一直疑惑,街頭很多賣蔬菜水果的夫妻店都能賺錢,生鮮電商投資這麼大,為什麼卻不賺錢,「其實原因很簡單,街頭的小商店都是批發些蔬菜回來賣,除了店面和水電成本外就沒啥其他成本了。而生鮮電商平臺,不管是採購還是運輸環節,包括其後的倉儲和配送等都有不小成本。」
上述不願具名的生鮮電商平臺負責人也表示,最開始時他們的設想是去掉各種中間環節,讓新鮮蔬菜從田間地頭直達百姓餐桌,但後來發現「產地直採」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因為直採成本更高。同時,由於一些餐飲店所需的食材本地就不產,必須到蔬菜批發市場選購。
據介紹,目前各大生鮮電商平臺的生鮮蔬菜除了一些銷量大的蔬菜是進行源頭採購外,其他都是通過蔬菜批發市場採購。
生鮮電商與線下實體店結合是趨勢
「生鮮電商主要是供應鏈成本比較高,物流環節的成本在生鮮電商各項成本中佔了最大的一部分,」程東亮說,生鮮電商經營中涉及的成本主要是採購、人員和運營成本,而每一項都不是小支出。並且受地域影響,生鮮電商一般都要在本地建保鮮庫等來儲藏採蔬菜。
在採訪中,有生鮮電商平臺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物流不能及時跟上也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原因,據介紹,不少生鮮電商平臺都是顧客下單之後,第二天才能收到貨物。對此,蓮菜網總經理丁寧表示,融A成功後60%資金將用於平臺生產和倉儲物流建設。
記者也留意到,國內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零售企業百果園去年登陸鄭州後,在不斷開設門店時,也進行「網售」業務,而其開設的各大門店則成了發貨「倉庫」,配送人員使用的也是相關網絡公司的「騎手」。記者從百果園方面了解到,目前網售方面的成交量還不錯。
對此,程東亮等人都提出,未來生鮮電商與線下實體店的結合,是一個必然趨勢。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線上與線下企業從對抗逐漸走向相互滲透並探索新零售模式,將成為2017年生鮮電商發展的趨勢。
在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看來,今後,生鮮電商將獲得更快發展是大勢所趨,發展資金將更充沛,發展技術將更成熟,發展網絡將更健全。但生鮮電商由於其對商品儲運和配送的特殊性,不能及時配送到位或者因受熱受凍受潮等原因導致商品質量出現問題,都會給投資方帶來信譽和市場損失。因此,生鮮電商一定要與實體店結合,從而實現配送的及時性和質量的保障性。同時,生鮮電商前期投資巨大,市場對其品牌和信譽要求更嚴,建議投資方應具有較強實力和較高信譽度,不要急於求成,要對市場先培育再盈利。( 米方傑/文 邱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