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無邊寺,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的扎囊縣桑耶鎮境內,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桑耶寺始建於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內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漢族、印度三種風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稱作三樣寺。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YamdrokTso),有的人簡稱羊湖(並非藏北的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主要位於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中段在浪卡子縣與貢嘎縣之間,拉薩西南約70公裡處,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羊卓雍措面積675km,湖面海拔4,441米。從拉薩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崗巴拉山口。
勒布溝
勒布溝:是門隅地區的中國控制帶,是西藏山南市錯那縣境內波拉山南側的一個著名景區,在喜馬拉雅山東段的一條南伸式大峽谷,西方是不丹王國,南方是門隅核心的達旺地區,從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亞熱帶溼潤地區,猶如小墨脫。勒布,藏語意為「好的地方」。這裡氣候宜人、物種豐富、山川秀美、鳥語花香,一年四季常青,盛開著美麗的杜鵑花、茉莉花、月季花和各種各樣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堪稱西域高原一絕。在古木與竹林相間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隨處可見峭壁懸崖,嬉鬧的猴群和飛鳥。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於西藏山南市澤當鎮11公裡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於公元前二世紀。松贊幹布時期由宮殿改作寺廟。文成公主初來西藏時每到夏季都會和松贊幹布來這裡居住。至五世達賴時又在原碉樓式建築基礎上修了四角攢尖式金頂,並將其改為黃教寺院。
昌珠寺(昌珠卓瑪拉康)
昌珠寺位於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二公裡,屬格魯派寺院。建於松贊幹布時期,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寺中懸掛有一口銅鐘。昌珠寺系吐蕃時期第一批興建的佛教寺廟之一,重要建築有大門、「乃定學」、措欽大殿名「乃定當」,大殿主像是蓮花生。措欽大殿東西長45米,南北寬29米,裡邊有天井天棚,經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間,形式與拉薩大昭寺差不多。殿內有12座佛堂。
雅礱河風景名勝
雅礱河風景名勝區,西藏山南市南部,面積920萬平方米,是西藏古代文明的搖籃,藏民族的發祥地。這裡有雪山冰川、田園牧場、河灘谷地、高山植被;也有神山聖湖、歷史古蹟和古樸的民風民俗。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構成了一幅神秘、古樸而又壯麗的畫面。雅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成為藏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拉加裡王宮
拉加裡王宮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曲松縣城南側,建於13世紀,是吐蕃王室外後裔家庭勢力在歷經薩迦和帕竹政權後保留下來的王權象徵。現存建築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築藏語稱「扎西群宗」,始建於13世紀,現存最高為12米的宮牆殘段和南、北大門;中期建築藏語稱「甘丹拉孜」,建於15世紀;為拉加裡王宮遺址現存的主體建築,由王宮、倉庫、拉康(宮殿)、廣場、馬廄等組成,原為5層,現存3層。尚殘存部分壁畫;晚期建築稱「夏宮」,建於18世紀,現存部分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宮殿。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敏竹林寺,又名敏卓林寺、敏珠林寺,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的六大寺廟之一,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扎囊縣,初建於公元十世紀末,是由寧瑪派高僧盧梅·楚臣西繞修建。敏竹林寺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主要佛殿為祖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