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小的使館:只有大使一人,住草房喝雨水,獨自升國旗唱國歌。一個人的大使館:住草房、喝雨水,獨自升國旗、唱國歌!
說起外交官,給人的印象都是風光無限的,在駐在國還享有豁免權,是令人豔羨的高大上的職業。但是,凡事都有特殊,在中國外交史上,卻有這樣一位外交官,一個人自己動手建館,一個人唱國歌,一個人升國旗,住草房,喝雨水,一個月吃不上幾次新鮮蔬菜……這個人就是曾為中國駐吉里巴斯大使館的臨時代辦吳鍾華。
出生於1939年的吳鍾華,從南開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外交部工作,曾先後在禮賓司、國際司、領事司等部門任職。1975年以後開始擔任駐外使節。1975~1976年在駐巴基斯坦喀拉蚩總領事館工作;1976~1981年在駐斯裡蘭卡大使館任隨員,兼管馬爾地夫事務;1983~1987年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任二秘、一秘;1989年在駐斐濟使館工作。在外交部工作期間,曾多次參與為第一代領導人安排禮賓工作。在駐斐濟使館工作期間,先後八次「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往返於斐濟與吉里巴斯和萬那杜之間。
1990年2月,他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赴吉里巴斯組建中國駐基裡馬斯大使館。吉里巴斯是太平洋島國,位於太平洋中部,全國由33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21個島有常住居民),人口不足12萬,其中90%以上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其餘為玻里尼西亞人和歐洲移民。吉里巴斯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橫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國家,又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南北緯和東西經的國家。
1989年5月,吳鍾華被任命為臨時代辦,赴國吉里巴斯建立大使館。吉里巴斯的首都塔拉瓦所在的環礁長不過25千米,僅有一條公路。路兩旁是零星的小草房和椰子樹,樹和草房之外是一眼望不盡的太平洋。吳鍾華一個人來到塔拉瓦,一切都得自己動手,從找房子到裝修,從裝電話、掛使館館牌、準備臨時旗杆,到列印請帖,準備招待「酒會」,全都是他一人操持。
受自然條件限制,吉里巴斯無法種植任何蔬菜。當地人習慣了生吃魚蝦。吳鍾華也只能入鄉隨俗,吃生魚。但餐餐吃、天天吃,沒過多久,就吃膩了。好在每隔兩個月會有一艘來自澳大利亞的商船運來食品和生活用品。只有這時,他才有機會儲存些蔬菜和水果。
但是,他的冰箱太小了,塞不了多少東西。吃完這些珍貴的蔬菜和水果,他就得再等一個多月才能打牙祭。有一次,他當地人青苔可以入菜,他聽說有個地方長了青苔後,連忙帶著小鏟子和布袋去,把青苔鏟下收好。這些青苔被洗淨晾乾後,就成了他改善生活的美味佳餚。
一切準備就緒後,吳鍾華決定於1990年2月28日舉行開館招待會。時間到了1990年2月24日,那天是星期六。星期日不能對外工作,他就先辦3件事:釘館牌,列印請帖、信封,購買生活必需品。趁周末他還特意去了一趟鄰國斐濟,背來幾聽烤麩罐頭。
28日下午6時,小小的大使館迎來了吉里巴斯的總統、副總統、議長、郡長等客人,不過館內大廳不足40平方米,早擠滿了客人,還有不少人站到院內。客人們都對他一個人開館、舉辦招待會感到新奇,特別是英國外交官,還特地跑到廚房去轉了一圈。
那一天,吳鍾華廳裡廳外地忙前忙後,裡裡外外地招呼客人,當送走最後一位客人時,已是晚上11時多了。這天從早上6時一直忙到深夜12時,他的雙腿僵直,坐都坐不下來。但是,他還不能睡覺——必須把開館招待會的消息第一時間發出去。
正式開館幾天後,警察局卻來人說,在中國使館附近發現了一枚未爆炸的炸彈。吳鍾華只得重找新館址,但是,空房難覓,直到7個月後,他才在另一座島上找到一間草房。雖然住草房、喝雨水,卻不用擔心使館的安全了。
從建館到離開,他在吉里巴斯待了3年,一個人唱國歌、一個人升旗、一個人思鄉。當要結束那裡的工作時,他才真正體會到中國人特有的情感——再苦再累,他也捨不得離開為祖國親手創建的最小外交陣地——中國駐吉里巴斯大使館。1992年8月,吳鍾華奉調回國。卸任那天,他在使館門口舉行了最後一次升旗後,才依依不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這座中國最小的大使館,也隨著吳鍾華的離去而關閉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