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豬佩奇 廟會配齊
國外街頭藝術家扮成「移動大樹」穿梭在人群中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小豬佩奇玩偶成為攤位上賣得最火的商品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昨天是大年初三,伴著前一夜北京的初雪,一大早氣溫驟降,零下八度的室外溫度,也無法阻擋市民們逛廟會的熱情。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朝陽國際風情節現場看到,這裡儼然成了老少鹹宜的大型遊樂場,除了十國藝術家的不間斷舞臺展演之外,還有隨街偶遇的大型人扮長頸鹿、移動大樹等街頭藝術,而今年一炮而紅的小豬佩奇則成了廟會最大的「主角」,佩奇髮夾、佩奇玩偶、佩奇泥人、佩奇拼圖、佩奇泡泡、佩奇風車……樣樣成爆款。
「佩奇」要素滿溢廟會
遊戲攤位火爆非常
「中大獎,佩奇抱回家!」正如朝陽公園一攤位喇叭聲中反覆播出的這句宣傳語,人手一隻佩奇,似乎成了今年過年的一種「標配」。昨天在朝陽公園國際風情節上,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五花八門的小豬佩奇衍生商品,無疑成了各個攤位上最大的賣點。
賣點一:佩奇髮夾
一位專賣髮夾、整頂帽子上都別著夾子的攤主姑娘告訴記者,「粉色佩奇賣得最快,因為是佩奇的原色嘛,每天都能賣上百對。其次是紅色佩奇」。毛絨絨材質的、線織手編材質的、塑料膜材質的、還有能發出螢光材質的……光是佩奇髮夾的品種,朝陽公園裡就有十餘種可選,隨處可得,售價多在五元至十元不等。
賣點二:佩奇玩偶
今年朝陽公園裡60多個遊戲贏玩偶攤位更是火爆。因為這些攤位同樣能把佩奇玩偶抱回家。扔銅板、滾硬幣、打水槍、套跳棋、碟中碟、投籃、拉繩……為增加遊戲的娛樂性,每個攤位可謂想盡招數,甚至玩法絕不重樣,一家一個玩法,只要中獎,玩偶隨便挑。六位北京大學生花了150塊錢,從娃娃機裡抓走了18隻小玩偶,用小玩偶換了兩隻中型佩奇、一隻半身高大熊和多隻公仔,滿載而歸。
賣點三:手工佩奇
不僅僅只是抱的玩偶,中國傳統工藝技術也「生產」起了佩奇。一家用陶土做的玩偶攤位上,店家老爺爺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準備這手工版「佩奇」,年前他們就開始加班加點製作生產了。而就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裡,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一攤位上三套全家版陶土「佩奇」都被買走了,老爺爺不停往桌上添新的佩奇,他抖了抖袋子笑著說,「看來今天不夠賣了,就剩這些了」。
媽媽寶寶戴「豬鼻」遊園
八戒釘耙也成熱賣品
佩奇不夠,八戒來湊。昨天在朝陽公園的國際風情節上,還出現了一些特別的豬年遊園景觀。一位年輕的媽媽和一歲寶寶,分別戴著一個八戒豬鼻子遊園。由於天氣寒冷,媽媽在口罩外面戴上豬鼻子,給寶寶在面紗外也罩上了個豬鼻子,這一場景引得路人駐足圍觀,甚至幫一家子拍照。
有趣的是,賣「八戒」豬鼻的這家攤位上還賣一對大耳朵,可直接佩戴在雙耳上。一個豬鼻、一對豬耳朵,由於都是肉色質地,遊客每每試戴,都能瞬間化身為《西遊記》裡二師兄「豬八戒」形象。
旁邊一家攤主幹脆直接賣起了豬八戒的釘耙,一桶塑料質地的釘耙擺放在地,一把同樣十元售價,讓大家買完豬鼻就能順便買把釘耙,使八戒形象更加「完備」到位。
亮點
街頭藝術家 亂入也瘋狂
不僅是逛不完的廟會攤位,今年春節期間,走在朝陽公園裡,還會隨時撞見一些「意外」,比如兩隻由國外街頭藝術家扮演的大型長頸鹿,昨天上午12點5分突現園內遊人碼頭附近,由於仿真度十足,「長頸鹿」突然閃現時,有路人以為是只真鹿,被嚇得連退數步。待看清真相後,大家便開始圍觀和尾隨這兩隻可愛的人扮長頸鹿。「長頸鹿」還會時不時低下腦袋,和遊客打招呼,讓小朋友摸摸頭。
除了這兩隻「長頸鹿」之外,朝陽公園南門附近還閃現了兩隻三米高的「移動大樹」,同樣是由街頭藝術家踩高蹺扮演而成。「樹」幹上的年輪效果製作精細,「樹」上甚至開枝散葉,讓人驚呼神奇。除了移動大樹之外,遊客需要隨時做好偶遇這些緩慢行走的「不速之客」「移動雕像」的準備。
據了解,今年為給參加風情節的市民朋友帶來新春的驚喜,朝陽公園特地邀請了多位來自波蘭、英國、西班牙、哥倫比亞等國的街頭藝術家,在園區內進行巡迴演出。除了這些藝術家之外,朝陽公園國際風情節的固定舞臺,即位於公園南門內的禮花廣場,還有來自十國藝術家、十一個演出團隊同臺獻藝,為大家不間斷地演繹經典熱爵士、搖擺樂和節奏布魯斯、街舞與手風琴的融合演奏等節目。 文/本報記者 林豔
看點
龍潭湖
客流三日破38萬每天尋人50人
南城的龍潭廟會,是京城最有市井氣息的廟會。截止到昨日,龍潭廟會三天總客流量已經突破38萬人,其中初一16.8萬人,初二13.6萬人,初三8萬人。
面對如此大的客流量,公園也啟動一系列措施應對。廟會採取單向導行措施,將西北門出入口均作為廟會入園入口,將北疏散門設置為西北門出口,並對西北門、西門的安檢區和售票區進行調整,避免人流對衝擁堵。此外,科學設置出入口,加長門區入口導行人流欄杆;實施外圍大人流遠端疏導,儘量均衡各門區遊客數量。
今年,為防止與家人走散,龍潭廟會還專門設立數個醒目的尋人樁。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聽到不少尋人啟事在園區廣播中播出。「每天至少50人左右的尋人啟事。」 龍潭公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廟會共設有6個尋人樁,每個樁位設有編號、位置信息及求助電話,遊客遇到人員走失情況可以撥打電話,工作人員就會通知位於公園管理處的園區廣播室廣播尋人。
據了解,公園管理處在各個明顯地段設置指引牌29個,為遊客提供導覽服務;設立移動廁位150臺;配置了救護車1臺及4個醫療救護點,每天配備醫護人員和應急隊伍。在公園外,龍潭廟會則採取尖峰時段在夕照寺街南段、龍潭路中段繞行措施。 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中國園博館
首次立體呈現還原「歲朝圖」
春節期間,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納福迎春」2019年春節元宵節文化活動。2月7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中國園林博物館,剛一進入大廳,就看到一個個別出心裁的插花作品。作品原型取自26幅歷代書畫名家的「歲朝圖」作品,經過花藝師的精心設計,首次實現立體還原,讓傳統「歲朝圖」更加真實可感,可觀可玩。
同時,基於相傳宋代趙昌所作的《歲朝圖》,中國園林博物館在春山區域進行植物造景,在現有太湖石及植物生態牆基礎上,增加水仙、山茶、梅花等花卉植物進行地面延伸,創意展現雅俗共賞的歲朝清供文化,為觀眾打造一個春意盈盈的節慶樂園。
春節期間,中國園博館還舉辦了多場豐富多彩的非遺民俗體驗互動。館內集中展示傳統泥塑彩繪、揚州通草花、北京麵塑、永清秸稈扎制、津派麥稈畫、蔚縣點彩剪紙、老北京絹人、皮影、鬃人、毛猴等18項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俗非遺技藝,並面向公眾開展「金豬納福」、「剔透晶花」、「靈動麵塑」等24場非遺體驗活動,讓觀眾充分感受非遺民俗的藝術審美價值和珍貴的歷史傳承意義,品味熱鬧喜慶、雅俗共賞的節俗體驗。
據悉,中國園林博物館2019年春節元宵節文化活動將持續至2月20日(正月十六)。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汪震龍
房山
西山民俗文化吸引京冀遊客
「這裡的年味兒最足!」昨天是大年初三,房山區以「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為主題的新春廟會仍然人數不減,來自北京、河北兩地的遊客集聚房山龍門生態園,體驗了一場民俗味兒十足的文化盛宴。
上午10時左右,廟會現場已是人頭攢動。由8人組成的舞龍隊已經開始暖場,惟妙惟肖的龍身在民間藝人的手裡,揮舞出氣勢雄厚的騰飛之景。精彩的舞龍舞獅,活力十足的大鼓秧歌,有趣的變臉雙簧,久違的踩高蹺,每個表演結束後都獲得陣陣掌聲。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今年的房山新春廟會中,民俗表演將全天進行,讓全國各地來趕廟會的遊客一飽眼福。另外,房山「西山民俗文化節」新春廟會的魅力不僅在於白天,還在於晚上。天一黑,廟會的光雕彩燈就亮了起來,流光溢彩、火樹銀花,彩燈以大型「迎春祈福、百姓盛會」主題燈組為主體,反映新時代房山文化經濟發展狀態以及本屆廟會多姿多彩不同形態,以其時尚絢麗的造型展現,配合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及火紅的色彩寓意幸福美滿,渲染出節日喜慶濃烈的氛圍。此外,廟會還特意推出了冰雕展,設置13個主題冰雕組,滿足各年齡段遊客觀賞及娛樂體驗。
據統計,從初一到昨日,房山新春廟會有近4萬遊客參觀。其中,河北的遊客佔到二成以上。
文/本報記者 劉婧 攝影/龍海濱
發布
春節假期前四天遊客超466萬人次
本報訊(記者 王斌 趙婷婷)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假日辦獲悉,2月7日(正月初三),由於低溫大風天氣影響出行,全市重點監測的146家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163.4萬人次,同比減少13.8%。廟會共接待54.5萬人,其中龍潭公園接待12.2萬人;朝陽公園接待9.7萬人;地壇公園接待9.6萬人。
此前,市假日辦發布消息稱,春節假日前三天,北京市重點監測的146家景區累計接待遊客303.0萬人次,與去年基本持平;營業收入達8487.4萬元,同比增長1.0%。
也就是說,春節假期前四天,北京接待遊客數超過了466萬人次。
另外,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大年初三,市屬11家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共接待遊客38萬人次,假期前四天累計遊客量已達到114萬人次。尤其是頤和園聽鸝館、中山公園唐花塢、北京植物園溫室等正在舉辦花卉展覽的室內展廳,遊客量大幅增加,部分景區採取展廳限流、單向遊覽、擴容疏導等措施,確保遊園安全。
例如,頤和園聽鸝館景區正在舉辦梅花、蠟梅迎春文化展,從早上9時開始,景區就啟用了限流措施。每個展廳限45人,現場發放參觀證,遊客憑證參觀,展廳內部順時針方向參觀。因啟用限流措施展廳內秩序井然。
中山公園唐花塢景區也是熱度激增,上午10時,客流量明顯增加,中山公園立即採取了限流措施,同時增派工作人員進行現場秩序維護和疏導,保障遊客有序舒適賞花。
北京植物園迎來萬餘遊客,同比增長24%,溫室內的珍稀品種蘭花展區、盆景園內的國蘭展區出現了遊客排隊現象,建議遊客在以上區域賞花時注意錯峰,以避免長時間等待。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