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擱淺鯨魚--臺軍「海獅」「海豹」潛艇揭秘

2020-12-28 搜狐網

  8月26日的參考消息刊登了臺灣《全球防衛雜誌》文章《世界級的潛艇——海獅大揭秘》

  海軍創造的海獅傳奇已引起國際關注,海軍許多外賓都指明要參訪海獅潛艇,幾乎成為海軍左營軍區的重要景點。這艘可說是世界遺產的「國賓」級潛艇,也引起島外軍事博物館的重視。今年2月,美國舊金山國立海事博物館協會就委託Discovery(控索)頻道來臺製作海獅潛艇電視專輯。

  海獅與海豹兩艘潛艇為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期間建造人「Tench」級柴電動力潛艇,並在1950年進行了現代化改裝。1973年,美國根據《中美協防條約》,將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這兩艘潛艇轉讓給臺灣,而此事背後有著極艱辛的過程。

  向美購買二戰時期老潛艇

  這要從前「國防部」情報局長汪希苓1969年赴美任海軍武官說起。汪希苓赴美前,蔣介石曾單獨召見他,談話中蔣介石強調,海軍發展潛艇艦隊是很重要的方向。於是汪希苓抵美後,就把爭取購買潛艇列為工作重要目標。

  不過當時美國認為,潛艇是攻擊武器,有違對臺強調防禦的軍援政策,所以向美國爭潛艇難度極高。汪希苓抵美時,美國眾議院正在討論是否出售兩艘潛艇給臺灣案,不過這個案子被多數眾議員以「臺灣沒有訓練有素的潛艇人員」為由予以否決。雖然案子沒過,但汪希苓已知道美國人的藉口,所以他認為潛艇人員的儲訓必須先解決。

  隨著美國國務卿基辛格1971年訪問大陸,和大陸積極推動桌球外交,臺灣的「外交」處境越來越艱難,爭取潛艇的機會也越來渺茫。汪希苓於是以提升臺灣海軍反潛作戰能力為由,希望美國提供兩艘潛艇作為臺灣海軍的目標艦,以讓臺灣海軍能透過實際操作,提升水面艦的反潛能力。

  這個理由獲得了美國國防部的支持,最後美國國務院反對的立場也軟化了。

  為了順利接收海獅、海豹兩艇,臺灣海軍挑選優秀官兵成立「海神班」。1972年3月底,海軍第一批潛艇受訓軍官在艦長關振清上校和副艦長阮洋少校的率領下,進入美國軍新倫敦潛艇學校接受潛艇基礎訓練。5月20日,臺灣海軍總部成立「水星一號」和「水星二號」,開始兩艘潛艇軍售案作業。

  這時,美方告知汪希苓,潛艇軍售案已正式獲準,海軍官兵訓練使用的潛艇就是日後臺灣要接收的潛艇。當時海獅和海豹兩艘都還在美國海軍服役,因此是「熱艦移交」。

  第二批接艦官兵是在1972年11月下旬,由艦長成國有中校和副艦長張佩華少校率領赴美受訓。第一批受訓的海獅艇官兵同時也完成了艦艇學校的陸上訓練,轉赴佛羅裡達州最南端的基韋斯特海軍潛艇基地再接受18周的航訓。

  海獅潛艇原為美軍SS—478「小彎刀」號,1944年下水,1973年4月12日移交給臺灣海軍,並舉行成軍典禮。移交後,海獅潛艇立即通過巴拿馬運河駛往舊金山獵人角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1974年2月大修完畢出廠,於1974年4月18日返臺。

  海豹潛艇原為美軍SS—426「長牙」號,1945年下水,1973年10月18日在新倫敦移交給臺灣海軍,因沒有進廠大修,率先在1974年1月10日返臺。

  當初考量海獅、海豹兩艇是作為訓練之用,因此美國在移交前的把所有的魚雷發射管線路全部剪斷,而海軍爭取此兩艘潛艇的目的當然不僅限於訓練,所以在接收回臺後即設法接回。但外界傳說,效果不佳,所以仍只能作為訓練之用。事實上,二艇仍然保持極佳動作狀態,所有荷蘭製造的劍龍級潛艇上的軍士官,尤其是艦長,都要先在二艇上歷練過才能調任。

  由於海軍近年來未曾開放媒體參訪海獅和海豹兩艇,也為兩艇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過2000年時,海軍曾讓美國《華盛頓時報》記者參觀海豹潛艇。據說,《華盛頓時報》記者提出參觀老潛艇時,海軍並不同意,主要原因是海獅、海豹兩艘過於老舊,也不是海軍主戰兵力,拿來公諸大眾「面子不好看」。不過,當時「國防部長」唐飛的辦公室得知《華盛頓時報》的要求後,認為海獅、海豹的老態龍鍾反是一個極佳的宣傳契機,可以說服美方售臺新式的柴電動力潛艇。

  事後,《華盛頓時報》報導稱,海豹潛艇等於「一條擱淺的鯨魚」,如果出海下潛會成為「寡婦製造機」。是否因此促成美國售臺8艘柴油動力潛艇不得而知,不過卻使得外界對這兩艘老潛艇的狀況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質疑,但實際上並不然。

  海獅潛艇老歸老,但還是海底的「一尾活龍」。舉凡購自荷蘭的劍龍級潛艇能擔負的任務,如:布雷、敵港口偵照、電戰參數截收、搭載特種部隊進行敵境滲透潛伏等情況搜集任務,海獅潛艇都可勝任。海獅艇還曾在2002年參加海軍戰術訓練,與三個水面主戰艦隊進行反潛對抗,因完全未受到攻擊而榮獲艦隊組第一名,足見該艦紮實的訓練和戰力。

  通過印尼秘購德制魚雷

  至於潛艇基本的作戰功能,即發射魚雷攻擊敵艦,海獅潛艇也具備。不過當初購艇時,美國國務院曾要求臺灣籤訂限制海獅和海豹兩艇僅能作為訓練之用的文件,所以海獅潛艇在臺服役的30年間,並未發射過具有真實彈頭的魚雷。

  海獅潛艇平常是以啞雷來訓練魚雷發射,艇上前魚雷艙就儲有1枚啞雷。所謂啞雷,是指沒有動力且彈體中空的假魚雷,一旦從魚雷管中被壓縮空氣打出去後,就會立即上浮至海面,可回收使用。

  臺灣海軍在購得海獅和海豹兩艘潛艇後,就積極尋求魚雷。早在1975年,接任汪希苓駐美武官的邱華谷,就曾試圖不經美國官方同意採購30枚潛艇用魚雷,因被FBI查獲,而被要求限期離境。

  臺灣海軍後來獲得一批德制SUT重型魚雷,背後也有秘辛。

  因為當初向荷蘭購買兩艘劍龍級潛艇,並未包括購買魚雷,雖然中科院曾自力研發潛艇用魚雷,但未成功。所以劍龍級潛艇案定案後,海軍就積極在世界軍火市場上找尋合適的魚雷,後來以印尼的名義向德國購買了德制SUT重型魚雷,偷運來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在日記中對此有詳細的描述。

  日記中提到,1982年4月1日,當時的印尼科技部長哈比比來訪,提到印尼與英德法的科技合作關係,表示願為臺灣獲得軍火開後門。當時印尼雖然與臺灣無「外交」關係,但由於在50年代曾發生過共黨政變與中共斷交,所以與臺灣還是維持不錯的關係;其次,印尼曾為荷蘭殖民地,而劍龍潛艇正好也是由荷蘭建造;再者,印尼三軍大量採用德國裝備,早已建立採購的管道。

  德制魚雷的採購案在1983年有了最後結果,1月17日,郝柏村接見來臺治談轉售德制原裝魚雷的代表,並籤草約。草約內容為購買德制SUT重型魚雷,包含實戰用雷與訓練用雷,單價每枚115萬美元,另含訓練測試裝備和兩年配件。此為政府間的交易,自1984年5月開始交貨,至1978年5月全部交清。

  除了透過印尼購買德制魚雷外,郝柏村在日記中還提到,1985年阿根廷曾想售臺德制潛艇並包括30枚魚雷,不過阿方承辦人想要貪瀆而未成交。另外,1987年荷蘭海軍也想經由巴西轉售臺灣海軍美制MK—37潛用魚雷,以色列也曾要出售同型魚雷,不過因都未經美方同意,恐為非法軍火交易,而被郝柏村否決。

  發生事故美日將施援手

  雖然艇上一些電子等重要裝備都更新過,不過海獅潛艇實在太舊了,某些裝備也不得不服老。至於後勤維修,美國還有一些零件存量,中鋼、中船也能鍛造部分零件,如真有需要還可向美國訂製,美方會召集一些老技工打造所需零件。

  談到潛艇就不能不提潛艇上的生活,尤其是數十人如何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內生活工作,更令人好奇。

  海獅這種二戰時期建造的潛艇,空間狹小眾所周知。艇內可利用的空間塞滿了士官兵的床鋪,魚雷艙也不例外,床鋪更多達四層。不過,這些床鋪是可拆式的,一旦需要裝魚雷,就會全部拆除以騰出空間。艦長房間是艇內唯一的單人房,不過扣掉床鋪,也只剩下擺一張椅子的空間,且沒有房門,只裝布簾。

  潛艇在海上執勤時是不分晝夜的,所以只有以艇內燈光,讓官兵感受日夜之別,一入夜,全艇就改點較昏暗的紅色燈光。

  廚房一天要準備6餐,除了早、午、晚的正餐外,還要準備3次點心。3名食勤兵分成3班,在只有4張辦公室桌大小的廚房內準備飲食。不過廚房小歸小,但五星級飯店自助餐檯上的義大利麵,牛排、蛋糕等,卻都是艇上常見的菜式,另外,中式的牛肉麵、蚵仔面線等也是常吃的小點。

  由於潛艇受限於空間,能攜帶的淡水量有限,一旦攜存的淡水用完,就必須使用淡水機(位於輪機艙內)製造淡水。海獅艇體較小,能攜帶的淡水量有限,所以一出航,不管時間多久,全艦官兵包括艦長都不洗澡,不過為維護飲食衛生,食勤兵有洗澡特權。

  早在購入海獅和海豹兩艘潛艇時,海軍就考慮到潛艇發生意外時的救難支援問題。當時,臺灣和美國尚有共同防禦條約,因此臺灣海軍潛艇若真的發生意外,美軍可立刻馳援。

  不過中美斷交後,潛艇救難就成為問題。因為臺灣海軍並沒有專屬的潛艇救難艦,萬一潛艇在水下發生意外,艇上人員受困,如果深度不太深,海軍將先以數艘救難艦搭配海軍救難大隊的潛水人員展開緊急救援。一旦潛艇失事深度過大,超過臺灣海軍既有施救能量,勢必要向外求援。

  雖說臺美已無「邦交」,不過基於人道考量,臺美之間有一項未公開的合作救難計劃,即「瑞豚計劃」。「瑞豚計劃」是海軍和美國籤訂的秘密救難合約,一旦臺灣海軍潛艇在深海發生意外,美國海軍立刻會空運深海救難潛艇來臺,啟動「瑞豚計劃」到失事海域展開救援。另外,日本的潛艇救援能力也很強,若真有需要提出請求時,日本應該對臺灣施以援手。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同為海洋哺乳動物,為何海獅可以曬太陽,而鯨魚擱淺就變鯨爆?
    圖為:有耳朵的是海獅,沒有是海豹比如傻傻分不清的海獅和海豹,它們就會來到沙灘上,曬曬太陽,甚至它們是在沙灘上繁殖的。圖為:鯨魚的進化圖譜如果你經常看動物世界,你會發現,海洋哺乳動物不只是海獅和海豹驚人的相似,大部分海洋哺乳動物都驚人的相似。
  • 臺軍欲讓二戰潛艇服役到80年 美媒:仿佛穿越蟲洞
    【觀察者網綜合】年關將至,臺軍1月17日起舉行「春節加強戰備」操演,模擬解放軍在福建和廣東集結,越過「海峽中線」。臺灣海軍在演習中出動了二戰時期美制潛艇潛艇「海豹號」(舷號792),展示了這艘71歲高齡的潛艇的「作戰能力」。
  • 據稱臺軍服役60年的茄比級潛艇出現問題
    據稱臺軍服役60年的茄比級潛艇出現問題 2008年06月23日 15: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60年的茄比級潛艇,傳出壓力殼出現裂縫。由於茄比級潛艇過於老舊,雖然勉強焊好出塢,但以後潛艇戰備及訓練任務勢必大幅調整。   報導稱,日前有媒體報導,王立申專程視導臺軍256戰隊(潛艇戰隊),檢視茄比級潛艇,一般除了在初履新、離任前、重大慶典或是重要外賓參訪時才會主動探訪部隊,王立申此舉頗不尋常。據了解,這與茄比級潛艇出現「重大狀況」有關。
  • 海洋哺乳動物有哪些?它倆被多數人忽略了,海豹海獅其實很好區分
    鯨鯨是我們最熟悉的海獸了,我們從很小就知道鯨魚不是魚,是哺乳動物。鯨是最早返回海洋的哺乳動物,經過長時間對海洋環境的適應外型接近魚類。鯨的種類約有98種,分為鬚鯨和齒鯨。海獅、海豹、海象都是鰭腳亞目,據說它們和陸地上的貓科犬科熊科等食肉目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細齒獸。海獅科分為海獅和海狗,最大的海獅為北海獅,體長可達3.5米,重1噸。海狗皮毛較濃密、光滑,又稱「皮毛海獅」。海豹科
  • 巨貓翻白肚擱淺,網友:這是海豹吧,快拖回大海!
    這裡怎麼會有龍貓!仔細一看原來不是宮崎駿真貓版出現,而是一隻阿嬤養大的貓星人正在地板仰頭大睡,乍看之下還真像一隻擱淺的海豹。網友蔡金金在臉書發布了一張自家貓咪挺著「肥美肚肚」懶散躺地板的模樣,圓滾滾的身材讓人無奈笑說,「鯨魚擱淺怎麼處理?」
  • 如何區分海狗、海獅、海豹?它們有何區別?
    導讀:如何區分海狗、海獅、海豹?它們有何區別?很多對海洋生物不熟悉的人可能第一次見海獅、海豹、海狗的時候,經常會認錯,這三種動物都是以陸地上的食肉猛獸命名,加上外形長得十分相像,比如都有鬍子,身上披著濃密的短毛,就連臉上的神情都十分相似。
  • 海豹、海獅、海象、海牛,到底誰有毛?
    當然對於大多數不太了解海洋動物的人來說如何分清海獅和海豹才是最大的挑戰,總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分:1.海獅科(海獅和海狗)具有外耳廓;海豹的外耳只有兩個洞加州海獅(左)的外耳廓與港海豹(右)耳部的洞2.海獅科的前肢很長呈鰭狀,是在水下運動的主要動力源,像翅膀一樣使海獅在水下快速遊動;
  • 與海豹海獅「自拍」?千萬保持安全距離!
    加拿大一名小女孩被海獅叼入海中的視頻令不少人心有餘悸。這名女孩被咬傷,眼下仍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媒體和漁業部門提醒,如果你想與海獅海豹來張「自拍」,最好離這些動物遠一些。英國廣播公司26日報導,那名小女孩在加拿大一座漁人碼頭遊玩時被一頭海獅襲擊。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意外發生時,她側坐在碼頭邊上,一隻海獅突然從後方咬住她將她拖入水中。
  • 為什麼鯨魚會集體擱淺?是集體自殺還是鯨魚的「交通事故」?
    確定又有鯨魚擱淺黃金海灣自然保育部門發言人拉馬森(Andrew Lamason)表示,他們很確定周六發現的擱淺鯨魚是新的一批,因為他們先前已經為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做上記號,周六發現的鯨魚身上並沒有這些記號。
  • 簡單明了從外觀分辨:海狗、海豹、海獅、海牛、海象
    那麼讓我們從外觀看看他們到底哪裡有區別吧! 一、海狗 體表密布短毛,多為黑色,入水後光滑油亮;擁有外耳廓。 成年海狗 二、海豹 體表密布短毛,毛色較為紛繁,有黑、棕、黃、斑點等毛色;無外耳廓。
  • 想分清海獅和海豹嗎?這兩個海洋館裡的明星角色
    想分清海獅和海豹嗎?這兩個海洋館裡的明星角色在動物界裡總是有那麼幾種小動物讓人傻傻分不清楚,他們總是長得差不多但是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同一個品種的生物。就比如章魚,魷魚和墨魚這三種生物感覺不是常年在菜市場裡買菜的朋友都分不清楚呢。
  • 淺談海兔、海象、海獅、海狗、海豹這五種動物的區別
    海豹、海象、海獅、海狗、海兔這幾種動物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生活在海裡,而且在陸地上都能找到「同名」的動物,但是,海豹不是豹,海象也不是象,海兔更不是兔子。那麼,這幾種海洋生物都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 揭秘|臺船:臺灣海軍8艘「潛艇自造」的大本營
    而承擔「潛艇自造」任務的牽牽頭單位,是全臺造船業界最為知名的「臺船」公司。「臺船」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為何蔡英文當局會把8艘「潛艇自造」任務交由其承擔呢?蔡英文參加潛艇開工計劃具百年歷史,總部位於高雄「 臺船」全稱為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最早起源於基隆船渠。
  •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擱淺鯨魚總數超過470頭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3日,野生動物保護人員在澳大利亞最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西海岸一個海灘又發現大約200頭擱淺的鯨魚,此前有大約270頭鯨魚被發現擱淺在五公裡外的一個沙洲。
  • 第三帝國最成功的袖珍潛艇,德國海軍XXVIIB「海豹」
    二戰中德國海軍曾建造多種袖珍潛艇,如「黑人」、「海狸」等型號,其中最成功的當屬戰爭末期建造的XXVIIB型「海豹」(Seehund)。
  • 俄軍鯨魚特種兵現身,可背炸彈下潛300米,對核潛艇威脅巨大
    而這種鯨魚特種兵現身,說明人類的訓練確實能夠讓生物去執行軍事任務。甚至可背著炸彈下潛300米,威脅敵人的潛艇。而美國媒體曾稱俄羅斯的鯨魚特種兵對核潛艇是個巨大的威脅。從報導的消息來看,是一條白鯨,白鯨是非常聰明的海洋生物,主要活動區域是在北極圈。
  • 為什麼擱淺的鯨魚屍體不能靠近?它就像「不定時炸彈」?
    鯨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之一,它們雖然體積非常龐大,但是性情卻很溫順,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它們死後會沉入海底,為其他的海洋生命帶來營養供給,但有時也會擱淺,死在岸邊。擱淺在岸上的鯨魚屍體到底能不能碰?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岸上有鯨魚屍體的事件,但事實上擱淺的鯨魚是一顆很大的定時炸彈,每條鯨魚的平均長度大約是26米,平均體重在150噸左右。像這樣的龐然大物,擱淺在海灘上,難免會吸引很多人的注意。但是那些圍觀金魚的人群,大多數都不知道這是極其危險的行為,因為他們隨時會面臨死亡的威脅。
  • 高雄國際海事展 海軍"祖父級"潛艇首度開放參觀
    華夏經緯網9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海軍服役逾70年的2艘茄比級(GUPPY II)潛艇為全球現役船齡最大潛艇,過去基於保防安全因素禁止開放參觀,不過在高雄舉行的第一屆國際船舶海事展中,首次開放民眾參觀。
  • 親悅讀|《擱淺的鯨魚》背後,我們該如何給孩子講故事
    上個月,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附近海域,大約470頭領航鯨擱淺。經過數日的努力,最終有大約108頭獲救,其餘的死亡。據說,每年都會有2000頭鯨魚在世界各地的海灘擱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解釋鯨魚擱淺的原因。這讓我想起了一本圖畫書,叫《擱淺的鯨魚》。在《擱淺的鯨魚》中,莎莉和兩個哥哥因為錯過了最後一班校車,急急忙忙走路回家。
  • 馬爾地夫鯨魚潛水艇,馬累附近觀光旅遊特色項目
    鯨魚潛水艇馬爾地夫,馬累特色項目,馬爾地夫佔99%的水。鯨魚潛水艇馬爾地夫讓您有機會以獨特的方式體驗馬爾地夫。非常適合那些想要見證馬爾地夫神奇水下的人,而不會被弄溼。下一站40米處是另一種類型的珊瑚花園,根據目前的情況,潛艇將在靠近一個大洞穴的沙地上擱淺。潛艇的外部燈光將使您能夠看到不同類型的魚在洞穴內避難。偶爾會看到白尖礁鯊和拿破崙。如果運氣好的話,您可以在這個位置看到馬爾地夫最大的石斑魚之一。這個2米長的巨型石斑魚經常出現在這個地區,完全沒有對潛艇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