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瀟湘一路歌——永州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走筆

2020-12-27 永州新聞網

  ■ 蔣三立 唐一平 文紫湘 王 珊

  春天,探湘江源頭,看漫江碧透,在傳承千年的摩崖石刻中享受詩書藝術。

  夏季,到勾藍瑤寨,品小橋人家,在歡騰的「洗泥節」中體驗瑤族民俗風情。

  金秋,進桐子坳,賞三千古銀杏「滿眼儘是黃金甲」的絕版美景,再去零陵古城赴一場穿越時空的「夜宴」。

  仲冬,上雲冰山,觀「嶺南雪鄉」冰掛披身、雲海翻騰……

  一年四時,永州大地,處處皆畫,步步是景。

  乘著全域旅遊蓬勃發展的東風,近年來,永州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生態這一永州最大的優勢資源,亮出文化這一永州最靚麗的名片,著力推動「文化+」「生態+」「旅遊+」三鏈互動、融合發展。

  曾經「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文化生態瑰寶越來越多地顯露人前,生態「美」起來,文化「活」起來,旅遊「熱」起來,一幅山清水秀、百花齊放的壯美圖景在瀟湘大地徐徐展開……

  美麗的金洞猛江河國家溼地公園,將永州的生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蔣文盛 攝

  一條路子闢新局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永州,地處湖南母親河湘江的源頭,瀟水與湘江在境內交匯而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明和多彩的地方文化。

  這裡是「國家森林城市」,擁有10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溼地公園,森林覆蓋率達65.3%,負氧離子「爆表」,堪稱「華南之肺」「康養福地」。

  這裡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個,舜文化、柳文化、理學文化、女書文化、瑤文化、紅色文化在這裡交匯碰撞,綻放奪目光芒。

  如此豐厚的「家底」,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卻沒有展現出應有的價值——不僅難產生經濟效益,還要花大量人力財力來保護、傳承。如何打破發展困局,讓「寶貝」產生價值,形成保護、傳承的內生動力?

  永州市委書記嚴華介紹,永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切實把文生旅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實、做精彩。

  永州將「推動文化生態旅遊深度融合發展」作為破題路徑,打好「旅遊升溫戰役」,大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文生旅深度融合發展被確定為全市重大戰略性工作,寫進了2020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永州市文化生態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應運而生,各縣區成立了相應機構,形成了黨政齊抓、部門共建、上下「一盤棋」的推進機制。

  文化、生態、旅遊「各自為陣」的局面逐漸打破,各級各部門整合資金、整合資源、整合力量,實現文生旅項目同步規劃、品牌同步推介、發展同步推進。共識不斷形成,合力不斷凝聚,一場文生旅融合大戲精彩開啟!

  零陵古城已成永州旅遊的一張重要名片。胡南丹 攝

  盤活家底巧生金

  華燈初上,走進零陵古城,柳子街的青石板路上人流如梭。一臺臺講述柳子故事、傳承唐宋遺風的節目精彩上演,一排排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仿古商鋪門庭若市,身著漢服的霓裳仙子們翩躚而過,昔日的漢唐繁華名郡恍若重現。

  早在五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街區老舊,發展滯後,除了汙染企業造紙廠,再沒有其他項目。住在這裡的多是老人,夜裡不到8點就黑燈瞎火。

  轉機來自2015年。政府關停造紙廠,引進了偉光匯通集團,共同開發投資70億元的零陵古城文化旅遊綜合開發保護項目。

  「選擇偉光匯通,是因為我們不單純做旅遊地產,而是通過文旅共舞,傳承歷史文脈、發展旅遊經濟、提升城市形象,這與市委、市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永州偉光匯通古鎮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天河表示。

  在開發者的慧心巧思中,零陵古城充分挖掘以柳宗元文化為核心的地緣文化,讓東安雞、血鴨等特色飲食呈上餐桌,女書、祁陽石走進商鋪,花鼓戲、漁鼓登上舞臺,非遺穿越時光,走近人群,繪就了一道道靚麗風景。省外自駕遊客來了,旅行社來了。今年國慶長假,「千年古城·零陵夜宴」在夜幕中璀璨上演,七天接待遊客61.6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9億元。

  「零陵古城項目,是永州市推動文化生態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市文生旅融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永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洪武在主持召開市「十四五」規劃徵求社會和文化體育領域專家意見座談會時指出,要充分發揮永州在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等方面的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實現永州文生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永州人盤活了文化、生態家底,依託旅遊「點石成金」,共啟動31個市級文旅產業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550.2億元;開發包裝了83個文化旅遊產業項目,總投資826.9億元;集中簽約引進了冷水灘區五星級酒店綜合體開發等項目11個,總投資52億元。

  曾經的省定貧困村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村,通過做活「民俗」文章,發展旅遊經濟,徹底甩掉了貧困帽子,「洗泥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實現了活態傳承。

  雙牌縣茶林鄉桐子坳村,利用3000餘株銀杏繪就的生態奇景,發展鄉村旅遊,引得遊客們爭相「打卡」,當地對古銀杏實行掛牌保護,實現了生態和經濟的雙贏。

  藍山縣的雲冰山充滿南方雪鄉的感覺。唐廣林 攝

  在風光如畫的藍山縣,前幾年因森林禁伐、礦產禁採、幹流禁漁、關閉汙染企業等造成財政大量減收。當地改吃「旅遊飯」,開發湘江源頭、雲冰山、百疊嶺等景區,成為縣域經濟最大的引爆點。2018年6月29日,省委主要領導在湘江源頭「捧喝三口湘江水」;2019年,一大批好項目落戶藍山,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排名創五年來最好成績。

  「保護生態文化與發展經濟,過去是『兩難』,現在是『兩全』。」永州人說。

  在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思路下,越來越多的地方走上了綠色之路、融合之路。一條條文生旅精品線路脫穎而出,一批批文生旅品牌強勢崛起——

  截至目前,永州已打造8個4A級旅遊景區,38個3A級旅遊景區。東安、雙牌、寧遠成功創建為第一批湖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數量居全省第一。舜帝陵、柳子廟入列湖南二十大文旅地標。江永勾藍瑤村、祁陽龍溪村被評為全省文化和旅遊扶貧示範村。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被評為2020年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鎮。祁陽縣茅竹鎮三家村、寧遠縣灣井鎮下灌村、雙牌縣茶林鎮桐子坳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近年來,永州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圖為陳樹湘烈士事跡陳列室。(道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美瀟湘奏強音

  11月23日上午10時,2020廣州文交會現場,「大湘南對接大灣區」2020永州文旅(廣州)推介會高調開場。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鍾君代表永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推出6條打卡永州的旅遊精品線路,帶領大灣區朋友們領略永州旖旎的自然風光,感受兩千年古城璀璨的人文底蘊。

  這是永州主動對接大灣區,開啟文生旅融合新篇章的重磅之舉。

  「文生旅融合發展既要苦練內功,走深走實,也要海納百川,開放崛起。」在這樣的認識下,永州市委、市政府站在更大的格局中,謀劃、推進文生旅深度融合發展。

  編制出臺《2020年永州市文化生態旅遊全面融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行動計劃》,開展了永州、衡陽、郴州三市聯合推進「大湘南對接大灣區」文旅行動,積極推動「引客入永」「引資入永」。

  編制出臺《2020年永州市文化生態旅遊活動整體工作方案》,對全市文生旅活動品牌整體打造、統一包裝、統籌組織。2020年,永州共舉辦文生旅活動50餘場(次),各縣區按照「一縣一品」布局打造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文生旅活動品牌。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道縣分會場活動、第二屆歷史文化名城(永州)文旅活動周暨柳宗元文化旅遊節·零陵夜宴等活動精彩紛呈,吸引了大波流量。

  在更大的平臺上,更多的資本資源在匯聚,更強的動能在注入,文生旅「三鏈互動」推動了「三效齊升」——

  文化活起來。「十三五」期間,全市籤約引進建設重點文旅產業項目196個。2019年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實現104.3億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非遺走進市場,文化走進生活,永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成效明顯。

  生態美起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永州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市實現森林生態旅遊收入210億元,年均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旅遊熱起來。2020年,永州預計接待國內外遊客5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55億元;較2015年增長1600萬人次,收入增長265億元。今年「五一」黃金周,九嶷山舜帝陵、零陵古城躋身湖南省納入監測的重點景區接待遊客數前十強。國慶黃金周,儘管受到疫情衝擊,接待遊客和旅遊綜合收入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永州的實踐證明,通過文化『搭臺』、生態『布景』、旅遊『唱戲』,文化就更加富有活力,生態就更加富於魅力,旅遊也更加富有吸引力。」湖南科技學院旅遊與文化產業學院院長黃淵基在研究「永州現象」後,給出了高度評價。

  如今,《關於全面推動永州市文化生態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意見》正待出臺,一場更加宏大、更加有力、更加深入的戰役即將打響!

  迎著激揚的號角,永州兒女正以最堅定的信心、最飽滿的激情,向著「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闊步邁進!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元結撰寫《大唐中興頌》,顏真卿揮毫抄清並將墨寶刻於浯溪石崖。自此,柳宗元、懷素、歐陽修、陸遊、蘇東坡、黃庭堅、米芾、徐霞客、何紹基等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到永州打卡。風光秀麗、人文薈萃永州堪稱「千年打卡勝地」——

  位於永州祁陽的浯溪碑林已經成為新的文化旅遊網紅「打卡地」。蔣盛文 攝

  到永州打卡的六個理由

  理由一 華夏聖地,歷史永州

  永州史稱零陵,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郡歷史。這裡有悠久的人類史,在永州道縣發現了數萬年前的人類牙齒化石、人工栽培稻標本和釜型原始陶片。這裡有璀璨的文明史,舜帝南巡駐蹕舜皇山、駕崩九嶷山,他的「誠」「孝」「仁」等道德理念在永州大地永放光芒。這裡有光輝的文學史,柳宗元寄情永州山水,留下了《江雪》《永州八記》等不朽篇章。這裡有深厚的中國哲學史,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對後世特別是中國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這裡有光榮的革命史,孕育了李達、陶鑄、江華、何寶珍等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鍛造了共和國忠誠衛士陳樹湘。

  理由二 文化高地,走心永州

  從舜帝「只為蒼生不為身」的高尚精神,到柳宗元「吏為民役」的民本思想,到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的聖賢風範,到陶鑄「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坦蕩胸懷,永州這片流淌著文脈、思想、精神的文化高地,不僅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而且直達心靈,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理由三 生態美地,錦繡永州

  瀟、湘二水在這裡匯合,催生了「瀟湘夜雨」「蘋洲春漲」等極致美景。全市現有10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溼地公園,森林覆蓋率達65.3%,常年空氣品質優良率100%。在這裡,可以呼吸到「爆表」的負氧離子,可以聆聽到「雨打芭蕉」「溪水長流」的生態美音,可以領略到九嶷山白雲縹緲、紅霞萬朵,舜皇山林深景幽、野趣盎然,陽明山千姿百態、萬畝杜鵑,雲冰山高山苔蘚、雲海霧凇的自然美景。

  江永縣千年古村上甘棠村因其景色秀麗,名勝古蹟甚多,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劉志強 攝

  理由四 秘境仙地,多彩永州

  這裡瑤族風情濃鬱,居住著湖南80%以上的瑤族人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瑤族人口為全國之最,被譽為神州瑤都。這裡古村遺韻濃厚,擁有8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4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85個中國傳統村落,宛如世外仙境。這裡神秘色彩濃重,有娥皇女英「千裡尋夫」「淚染青竹」的愛情傳說;有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唯一的性別文字——「女書」;還有道縣祥霖鋪一帶古代祭祀遺址,被人稱為神秘的「鬼崽嶺」。

  理由五 生活福地,美食永州

  在這裡,可以品嘗到東安雞的麻辣鮮香、永州血鴨的綿滑鮮嫩、永州「瑤家十八釀」的清爽細嫩、永州喝螺的湯鮮味美……據悉,東安雞曾搬上國宴,外賓品嘗後讚不絕口。還有江永香柚、瑤山雪梨、回峰蜜橘……絕對能驚豔你的味蕾。

  理由六 創業新地,奮鬥永州

  近年來,永州市立足區位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積極對接大灣區、建設示範區,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優化環境作為「第一保障」,推行情感上暖心、措施上用心、機制上順心、政商關係上公心「四心」保姆式服務,創造了從籤約到投產僅用33天的「永州速度」。特別是今年,永州市啟動文化生態旅遊深度融合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行動,竭誠為每一位到永州觀光旅遊、投資興業的賓客朋友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最優良的環境和最有利的平臺。

  (摘編自中共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鍾君在「大湘南對接大灣區」永州文旅(廣州)推介會上的致辭)

相關焦點

  • 千年打卡勝地邀您打卡 2020永州文旅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現場互動環節,為大灣區朋友們贈送「美在永州全域旅遊卡」。紅網時刻新聞11月23日訊(記者 石凌煒 姚冶 通訊員 楊韜)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今天上午10點,由永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大湘南對接大灣區」2020永州文旅(廣州)推介會在廣州市中國大酒店舉行。
  • 「文旅融合:鹽文化與旅遊發展」學術研討會在自貢召開
    龔敏在大會致辭中代表四川輕化工大學全體師生向各位鹽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她提出以「文旅融合」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和探討鹽文化與旅遊發展的話題,不僅契合「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挖掘鹽文化與地方旅遊經濟的關聯價值,也將對豐富和完善自貢及中國鹽文化起到促進作用。
  • 關注丨「瀟湘八景」第一景「瀟湘夜雨」景觀點塵埃落定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4日訊(記者 羅毅 嚴萬達 通訊員 張興國 楊情陸 唐彌慧)「東經111°36′10.20"、北緯26°15′37.10"」,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地理坐標,而是瀟湘八景第一景「瀟湘夜雨」的景觀點。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川西北黃河流域作為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區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政協召開「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會,第一個搶到話筒的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沈光明開門見山。
  • 權威發布|山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大力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分析了文化和旅遊的內在聯繫,深刻闡釋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必然規律,準確闡明了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為我們推動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統籌利用文化和旅遊雙重資源優勢,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堅實支撐。
  • 2018瀟湘旅遊大數據發布會暨湖南旅遊口碑榜頒獎典禮舉行
    旅遊花錢最多的是00後2018瀟湘旅遊大數據發布會暨湖南旅遊口碑榜頒獎典禮今日舉行瀟湘晨報記者 李姝 長沙報導2018年,湖南人最愛去哪玩?湖南的文旅消費呈現什麼樣的發展趨勢?12月27日,2018瀟湘旅遊大數據發布會暨湖南旅遊口碑榜頒獎典禮將舉行,揭曉最為生動的湖南文旅消費數據,為旅遊提供專業化的參考數據。湖南旅遊資源豐富,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在文化的助力下,湖南旅遊也探索出了一條文旅融合之路。
  •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
    為做深做實川渝文旅合作大文章,助力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推動毗鄰區縣深入協同發展,12月16日至23日,(廣安)鄰水縣成功舉辦了2020「巴蜀風韻·橙意鄰水」文化旅遊宣傳周活動,奏響了新時代「雙城經濟圈」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樂章。文旅盛事 打造新亮點歌聲嘹亮,舞姿翩躚。
  • 徐州:奮力開創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徐州:奮力開創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發布日期:2020-10-01 08:01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9月29日,兩場大型活動拉開了「十一」黃金周的大幕。白天,在徐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2020中國(徐州)漢文化旅遊節暨第七屆徐州文博會開幕式;晚上,2020中國徐州鄉村文化旅遊節在賈汪區潘安水鎮盛大啟幕。走出疫情影響,徐州文旅市場正迎來強勢復甦。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崔鋒說,堅持守正創新,勇於擔當作為,奮力開創文旅融合發展嶄新篇章。文旅融合「融什麼、怎麼融」,是一個新課題。
  • 文化永州丨充分發掘利用永州一級文化資源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7日訊(通訊員 楊中瑜)12月26日下午,永州市博物館理事會擴大會議暨永州歷史文化資源座談會在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召開。會上,永州市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教授提出對永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等級劃分的設想,並將虞舜古史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濂溪理學與傳統文化的中興、摩崖石刻與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草書藝術與盛唐氣象、永州八記與山水遊記、瀟湘八景與人居環境、江永女書與女性社會、九疑琴派與瀟湘雅樂定為一級文化資源的建議,就此徵求大家的意見。
  • 「第七屆安順市旅遊發展大會觀摩」神駿生態文旅小鎮:賞美景觀文化...
    「我們所在的這條街是由貴州民族品牌企業聯合委員會與神駿生態文旅小鎮攜手打造的民族品牌一條街,這裡不只經營民族特色產品,也是大學生創業就業基地和民族品牌產品孵化基地,我們將把它打造為互幫互助、聯盟共贏、報團取暖的民族品牌聯盟。
  • 寧國文旅融合打造文化旅遊產業功能新格局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安徽省寧國市提出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推動形成「一城兩園五線」文化旅遊產業功能格局,以文化提升旅遊的內涵品質,以旅遊促進文化的傳承弘揚。    用文化元素、歷史人物扮靚旅遊線路、景區    作為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稱的山區縣市,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寧國市發展旅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隨著大眾時代的到來,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的轉變,提高景區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遊線路已經成為寧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 讓文化旅遊與數字科技融合 行業大咖為昆明官渡區文旅融合支招
    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 實習生 魯曉暉)如何推動昆明市官渡區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10月17日,「數字時代官渡區文旅融合新格局的塑造與建構」論壇在官渡古鎮雲子博物館舉辦。論壇邀請了數位嘉賓從各多個方面共享了文化旅遊與數字科技融合、結合發展的政策、案例、經驗和展望。
  • 南京江寧湯山:文旅融合注入發展新活力
    清代詩人袁枚曾在南京湯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如今的湯山除了溫泉,文旅融合發展正不斷為湯山注入新的活力。 「溫泉+」打造多元業態 推動文旅產業新格局 湯山上億年的地質變遷孕育了優質的溫泉資源,日出水量近2萬噸,常年水溫60℃~65℃。
  • 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
    《方案》以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為抓手,著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文化旅遊消費產品供給,改善文化旅遊消費環境,不斷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推動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繁榮發展,加快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 永州藍山·鄉村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開啟
    永州藍山·鄉村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開啟。永州藍山·鄉村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開啟。自製美餚。親子主題塗鴉創意作品展現場。紅網時刻永州3月20日訊(通訊員 李先志 劉軍 袁新豔)3月17日至18日,由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永州市旅遊外事僑務局、藍山縣委縣政府承辦的「湘江源頭·神美藍山2018永州藍山·鄉村文化旅遊周暨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創建研討會」,吸引了眾多省內外專家、學者、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和參會。
  • 湖南「十三五」文化和旅遊工作亮點綜述
    瀟湘錦繡,又見詩和遠方——湖南「十三五」文化和旅遊工作亮點綜述  文藝春風吹遍三湘,精品力作層出不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指標超額完成,文化遺產保護走在全國前列,文化和旅遊產業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繪就「錦繡瀟湘」全域旅遊長卷。
  • 永州發布12個文旅產業項目 積極對接大灣區市場
    紅網時刻新聞11月24日訊(記者 石凌煒)永州與廣東山水相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湘粵旅遊的黃金驛站。2020年,永州啟動文化生態旅遊全面融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行動,推出多項利好「引客入永」,主動對接大灣區文旅客源市場。
  • 「文旅農」融合發展,龍陵唱響文化扶貧「田園交響曲」「小夜曲」
    近幾年來,該縣在推動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的同時,走出一條以文化、旅遊、農業融合發展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路子。2018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35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億元,增長17.77%、34.5%。
  • 汾陽賈家莊: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鄉村旅遊新地標
    導語:汾陽賈家莊是全國聞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也是生態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的「山西第一村」。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欄目播出《文旅經濟看中國-- 書記說文旅「山西呂梁:打好文旅多樣牌」》節目後,連日來,在賈家莊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進一步把賈家莊村打造的更加美麗、更加靚麗,真正成為山西乃至全國發展鄉村旅遊的新地標。
  • 第四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共商文旅融合新作為|文化旅遊|鄉村...
    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文化、鄉村等領域的創新,文旅企業發展需要以文化引領,以資本、科技、教育和人才為支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加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