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是基礎不牢,不明是學問不到
近期答的問題較多,不少患者問關於腰肌勞損,筋膜炎,臀中肌、梨狀肌綜合這一類的軟組織疾病的處理,我大都是提倡儘可能的避免藥物或者破壞性方案,儘可能採取物理康復的方案,而最普遍的物理康複方法即是按摩,不少人會想按摩?我做過,沒什麼效果。是按摩沒用,還是操作有問題,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按摩的理解
按摩,戰國時期,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就對按摩術有記載,淵源流傳到現在就形成很多的手法,例如點法、捏法、滾法、振法等。現在隨著針灸推拿學校、盲校的教育,使按摩越來越系統和普及。會的人多、學的人多可是這不等於他們就能夠通過這種形式來解決問題。
按摩是什麼?
按摩在我的理解中,是手法康復的基礎。為什麼說是基礎?因為在正骨前要進行肌肉放鬆,需要按摩;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手法復位前要進行按摩,解除肌肉的緊張對抗,也需要按摩;我之前提到的腰肌勞損、筋膜炎,按摩更是重中之重。歸根結底按摩是一種工具,這種工具的使用,最終目的是為了解除身體存在的不適,而不是僅僅去按就可以,也不是看手法有多花俏,我們學按摩就是學會運用這種工具來解決問題。
不放鬆肌肉的正骨,一定會隨著醫學發展被淘汰,肌肉不放鬆去矯正關節,多次「拉卡OK」這種聲音會帶來短暫的舒適,但是會留下長久的隱患。就如同運動不熱身一樣,現在大家都懂得運動熱身,那么正骨前的肌肉放鬆是一個道理,不熱身不一定損傷,但是更容易損傷,還有肌肉緊張是一種阻礙,會導致正骨失敗!
怎麼判斷你選擇的按摩師是否正確?
365行,不入哪家門,不識哪家字!不要糾結於高級按摩師,技師,職稱的評定並不是以療效為指標做的,有學位不表示有實際操作的能力。一個按摩師不管他用什麼方法,最基礎的要看能不能通過按壓讓病痛的部位疼痛逐漸的減低,最後消失,恢復肌肉彈性。例如,很多人有頸椎兩側肌肉僵硬緊張按起來很痛,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按摩這部分肌肉疼痛消失,按起來慢慢有肌肉的彈性反饋說明按摩有效,有的人天天按,天天痛,即便按幾個月也不要指望出現奇蹟症狀會解除!
按摩疼痛的解除過程中的感受
從臨床觀察中,按摩手法在患者自述的感覺變化一般是遵循這三個階段的:
第一階段,按壓的感覺基本上是不論按多久都是痛的,根據病情不同持續時間不一樣,這個階段大多不會超過一周。(如果一個首次按摩的人,初期會有肌肉淺層用手摸痛一點的感受,一般持續2~3天,消失後不會出現)。第二階段,初期按壓的時候痛,按一會發現痛感逐漸減低。每次按摩都是如此,初期痛,逐漸疼痛減小。按壓肌肉原來可能很僵硬緊張,現在裡面有條索狀的粘連聲音,疼就發生在按到這些部位的時候。第三階段,初期按壓疼痛逐漸減小, 後期基本不痛。堅持下去初期的疼痛也就逐漸消失,肌肉恢復彈性,可能還有條索狀的粘連,但是這些部位按壓不再疼痛。
症狀隨著疼痛的不斷變化,也會有一定的變化,期間可能有臨時性的反覆不適1~3天,但很快可以恢復,恢復過來的時候比以前好的狀態還好,最後疼痛消失,症狀基本解除!
按摩禁忌的地方
很多人害怕按摩,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髓核較大的人,醫院的醫生嚴令禁止按摩。主要是有些病人,因為遭受到不得到的手法處理,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和損傷,那麼什麼樣的情況是我們不可以做按摩的呢?
急性外傷的24小時內、骨折、嚴重骨質疏鬆的人、癌症等有一些明確病理原因的疾病等。不說這些,還是講述關於運動系統問題,按壓時有針扎樣疼痛的地方不能按摩,腰椎中間的棘突不能按摩。有的人腰脊柱痛,按摩也不該按壓棘突,這是沒有意義的,暴力下壓可能導致腰椎滑脫。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按摩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如果按壓,力度要循序漸進,力度過大造成局部組織腫脹會加重病情,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容易損傷的不是按摩(按摩的臨時加重大都可以恢復),是斜搬法,這也是不少醫生長採用的手法,我不是不提倡斜搬法,如果不是明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刺激部位的位置關係,只去做這個動作,斜搬法使腰椎的旋轉極有可能加重這種刺激,引起疼痛加重,而不是採取這個方法的醫生都能分析考慮到這些!還是那句話,方法看用在什麼病情上,怎麼去用!
治療性質的按摩,和放鬆按摩是不同的,當你選方法的時候,很多時候不是方法有問題,而是使用方法的人有問題,每一個行業有著豐富經驗的人和剛剛入門的新手,天差地別!年齡也不是評價一個人能力的標準,不學習的人早晚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