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次性飯盒變檯燈 閒置物品獻愛心(組圖))
小朋友把舊衣物捐到愛心箱裡
廢舊材料做成的《綠水青山》
除了成為垃圾,一次性飯盒還能幹啥?經過巴南區魚洞四小的小小環保志願者們妙手加工,它竟然能變成一個漂亮的小檯燈。昨天上午,六·五世界環境日綠水青山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在巴南舉行,吸引了多個環保志願者組織前來參與。現場最受好評的,是中小學生環保志願服務隊的變廢為寶DIY展示。
加點創意廢品變成工藝品
變廢為寶DIY展示區是中小學生環保志願者們的舞臺,魚洞四小的小志願者們用一次性塑料飯盒和兩個酸奶瓶製作的檯燈,由於造型奇妙精巧,贏得了最多的眼球。
除了小檯燈,現場還有廢毛線製作的毛絨畫、易拉罐製作的金屬花等手工藝品,甚至還分成了多個主題。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將廢品變成工藝品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節約、環保意識,培養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
閒置物品換給有需要的人
家裡買的一些東西,閒置不用佔空間,扔掉又感覺太浪費。活動中舊物交換區,就是為盤活這些資源設置的。「我們已經收到了近千件物品,包括舊書、舊衣服、舊玩具等。」負責舊物交換的壹家人志願者協會負責人表示,市民家中一些閒置物品通過交換不僅可以騰出空間,也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便利。此外,一些閒置物品還可以送到貧困地區。
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志願服務季是一系列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的總稱,主要在全國助殘日、世界無菸日、世界環境日等7個重要節點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目的是吸引和吸收更多愛心人士參加經常性、常態性的志願服務,從而將春夏秋冬每一季都變成志願服務季。
重慶晚報記者 陶昆 畢克勤攝影報導
記者手記
綠色生活只需邁出一小步
家住魚洞的李阿姨說,以前覺得當志願者意味著放棄更多家庭的責任,付出更多額外的時間。但在昨天的活動現場,無數身份各異的志願者改變了她的看法。她第一次發現,好多志願者其實都是普通人,甚至還有退休職工。
最需要轉變的,恰好也是理念。李阿姨說,她過去也把廢品賣給回收站,常常也想起節水省電——但她考慮的只是省錢,沒想到這是環保生活的方式。她今後要做的,就是更多地感染周圍的人,讓大家一起來踐行綠色生活。
其實,我們好多人都和李阿姨一樣。從身邊小事做起,踐行綠色生活,只需要邁出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