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5日的最新統計,臺灣已累計30例新冠肺炎案例,基本上以每天兩例的速度「平穩增加」。千呼萬喚始出來,此前一直以「公開會引發恐慌」而緊咬著不公開新冠肺炎病例所在地的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多方要求下,終於在24日公布了各縣市病例分布情況。
指揮中心說這是「資訊公開透明」。而在同一天,從大陸返回臺灣的一名臺商,在社群網站上一篇《我居家檢疫十四天,可能「沒人」知道》的貼文,也因「資訊公開透明」而引發島內網友廣泛關注。這篇文章細數自己回臺14天在家隔離的過程,自嘲荒謬得「可能沒人知道」,直指臺灣防疫漏洞——戳破「好棒棒的防疫假象」。
回臺居家檢疫14天,可能「沒人」知道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臺灣自2月6日起,暫緩大陸籍旅客入境,有大陸和港澳旅遊史的臺灣人,入境需列入「居家檢疫」14天。
臺灣這次的隔離政策,按輕重有不同標準,有「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和「居家隔離」等。「居家檢疫」次於「與確定病例接觸者」的「居家隔離」,但都要求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14天,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以及不得出境。
名為WEI的該臺商,是2月8日從大陸返臺的,算是臺當局宣布由大陸返臺全面居家檢疫(即2/6後)的前幾波旅客。他說,一下飛機後,機場防疫單位便立刻要求登記所有資料,包括姓名、臺灣居住地、大陸居住地、電話等等,都詳實登記。填寫完資料後,海關防疫單位只交代返臺的須知事項以及居家檢疫的時間,沒有告訴他如何不出戶的情況下又能生活自理。臺商指出,實質上從第一天回到臺灣開始,「從、來、沒、有、人、打、過、電、話、給、我」,不管是裡幹事、裡長、警察通通沒有過一通電話。一開始,以為可能是裡幹事偷懶,沒有按規定來,但大約在居家檢疫第7天,同樣從大陸返臺的父親接到電話,當時順勢詢問,結果在裡幹事那得知,從疾管單位收到的資料,居住地僅有家父,沒有其他人。後續幾天,臺商一樣沒有接到電話。臺商表示,到了第15天,詢問裡幹事才知道原來自己從第一天踏入臺灣開始,對方從來就沒有接過他的資料,這便是為何從頭至尾只確認父親,卻沒有確認他的原因,「荒謬的點就在於如果打從一開始疾管單位就沒有打算把我居家檢疫傳給居住點的民政單位,真的能有效要求我居家檢疫十四天?亦或者何必要我花時間居家檢疫呢?」
他特別強調,該貼文「全部都是交代真實情況,如果認為有問題的話,歡迎來告。」
防疫漏洞百出,破口是早晚的事
該文章發上臉書後,引起廣泛討論,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也轉發推文,隨後,臺媒跟進報導,推波助瀾,「臺灣防疫有漏洞」成為這兩天島內的熱門話題。
大家在跟帖中反應:這只是冰山一角,沒接到電話的不會只是一兩人。
臺中一個女士就投訴,她在大陸念書的女兒,2月10日搭機返臺,入境確實填寫居家檢疫資料,在家乖乖自主隔離14天,沒想到10天過去卻沒有「任何政府單位」詢問,她趕緊主動向裡長反映,憂心防疫出現漏洞。
導報記者一個臺灣朋友,1月底到大陸旅遊,2月9日回臺,抵達臺北松山時也有按要求籤署「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但是直到回臺北第三天了,才有裡長打電話來關切。也就是說,防疫有「三天空窗期」,從下飛機到家裡,這三天時間,他可以四處趴趴走。對此,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解釋,從出入境檢疫到將材料送至各社區有延遲,因為臺灣不像大陸有「公安聯網」,身份證一查即知。
該朋友表示,在「三天空窗期」過後,裡長也只是每天打個電話問問而已。居家檢疫,全靠自覺。
居家隔離是口號?如果居家隔離只能憑良心,那這套制度未免太不可信賴。「政府」根本沒有認真做好管理居家隔離,如果有人趴趴走,那麼整個管理體系不是根本不知道,就是過了很久才發現。而帳面上亂跑的人與實際上會有很大的差異,防疫漏洞就多了。
名為WEI的臺商也無奈指出,「14天的時間要關我們在家不是不可以,問題在於花費的這個時間,是否能真實作用在防疫工作上,還是只是喊出『居家檢疫』這個措施為了讓臺灣居民感覺到心安。」
島內網友很悲觀:不過就是做做樣子安安人心,防疫漏洞百出,破口是早晚的事。
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文 臺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