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輕斷食」火爆全球,在本片中,既是執業醫師又是BBC健康節目製作人的Michael Mosley親身參與了研究。
實驗前,Michael本身體重超標,而且血糖血脂高,屬於癌症指數高的那一群人。
Michael展開了三天的「飢餓試驗」,這三天每天只能喝水、紅茶和味增湯。
斷食的第一天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
第二天,他看到同劇組的人吃韓國烤肉,饞的不行,便趕緊回到酒店喝味增湯,然後逼自己睡覺。在夢裡他吃到了心心念念的三明治,醒來時還瘋狂在地上找三明治掉的渣。
第三天,已沒有了飢餓的感覺,再去檢查的時候,他的各項指標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
再去檢查的時候,他的各項指標已恢復到正常水平。
他對這種簡單的斷食模式產生了莫大興趣。
Michae又找到一個研究腦退化症的教授,教授帶他去實驗室,給他看兩隻試驗用的小老鼠。
兩隻小老鼠的腦神經都被人為破壞掉了,它們被放在一個迷宮裡,總是吃不飽的那只會慢慢生長出新的神經元,更快的記住每次放食物的地方。
教授說,「這是符合進化論的,因為飢餓會迫使生物生長新的神經元,以便記住找到食物的路徑。」
不僅僅是瘦,斷食與健康似乎有莫大的關聯:心血管疾病、癌症、認知功能、胰島素敏感性、長壽。
不過本片大量的結論都建立在經驗判斷的基礎上。
紀錄片結尾,主持人也講這種斷食法「是否對所有人有效還有待研究,長期的效果也有待研究」。
直到目前為止,斷食的潛在益處看起來還更像是實驗室中的前沿進展,它有可能在將來改變我們的生活,但現在我們對它還遠不夠了解。
和斷食療法的有效性一樣,它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也尚不清晰,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被盲目的吹捧所迷惑。
而且臨床經驗表明這些年中國由節食減肥引起的厭食症發病率日益升高,所以無論斷食是否有好處,都不應該讓自己對飲食和身體失去控制哦~
盲目斷食危害大!
1、損害腸胃
長期辟穀會影響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正常分泌,意識營養物質的吸收等,導致身體代謝紊亂,甚至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2、引起便秘
有人認為吃得少,排得多,能把宿便排得乾乾淨淨,減少體內毒素,從而治療便秘。
事實上,只有當糞便堆積到一定量時,受到刺激的中樞才會發出排便指令,我們才會感到便意。
若吃的東西太少,經過消化道的吸收,在直腸的堆積物就很少,不足以刺激中樞發出有便意的指令,反而會導致便秘,這是現今很多年輕女性便秘原因,排毒作用更無從說起。
3、影響血糖
「餓」會影響人體的血糖供應,長時間飢餓,還會讓體質虛弱的人連肝臟也形成飢餓狀態!
尤其是瘦子們,更不能輕易「辟穀」。
4、影響內分泌
長時間不進食,體內會嚴重缺乏能量和蛋白質,除了皮下脂肪和骨骼會被逐漸消耗之外,對心、腎、腸胃等身體器官功能也會造成一定損害。
人體的各種分泌腺也同樣會受到影響,可能導致嚴重的內分泌失調。
5、器官萎縮
人體需要多種元素,如果辟穀者只喝水的話,電解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等物質無法得到補充。
「如果不攝入碳水化合物,身體為了維持所需量,就會分解體內的脂肪和肌肉,器官也會出現萎縮,影響全身的功能。」
因此,把斷食納入健康生活的常規部分顯得為時過早,現在我能給出的健康建議依然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這建議聽起來很無趣,但只要能堅持做到,它就足以給你很多可靠的健康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