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痛」在何處?

2020-12-21 東莞日報i東莞

引導員指導業主如何分類投放垃圾

文/羊城晚報記者 唐 波

圖/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

今年5月《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出臺,東莞正式進入生活垃圾「分類時」。半年多過去了,垃圾分類推進如何?既定的年度目標是否達成? 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深入全市各地發現,東莞的生活垃圾分類雖在艱難中起步,但正有序推進。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幾乎實現全覆蓋,各大小區、社區、學校、商超等,亦有了實質性動作。不過,縱觀整個分類工作,尚存在引導不夠、機制不活等諸多問題。

在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系副教授張雯聞看來,這些問題的背後,主要在於城市基層社群治理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一方面,必須構建政府指導、社區參與、市場協助的多主體參與垃圾分類和治理的格局;同時,還應該以體制機制為重要突破口,多管齊下,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便民舉措有待加強

位於東莞莞城運河邊上的「田禾·塞納河畔」小區,是東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較早的生活小區之一。

從今年7月開始,塞納河畔小區物業管理部門就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小區集中投放點,主要擺放著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回收桶。平時垃圾桶都上了鎖,只有到了定時投放的時段,才會由引導員來打開。「廚餘垃圾佔了七成以上,剩下的大多都是其他垃圾。」物業經理羅強告訴記者,整個小區共8棟住宅樓,常住600多戶,共約2000多人。樓層撤桶之後,小區共設有3個定時投放點,以及一個誤時投放點。羅強說,才撤桶時,小區居民牴觸情緒比較大,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和習慣的培養,居民們逐步開始理解並接受。

11月28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塞納河畔小區誤時投放點見到,誤時點一共設置了四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不少小區居民前來扔垃圾,有的已經將垃圾分好了類,有的還是直接一個包裝。「我確實不是很清楚具體分類的規則,你們說怎麼投,我就怎麼投。」一名陳姓阿姨告訴記者,生活垃圾分類以來,小區定時投放點會有物業人員引導,但誤時投放點是24小時開放的,沒有引導員值守,很多時候大家還是直接投進了「其他垃圾」這個垃圾桶。

「現在分為四種垃圾,難道我們在家裡還要分別擺四個不同的垃圾桶?」陳阿姨建議,相關部門和物業應該給居民們更為詳細的指引,以及分類訣竅培訓,這樣大家會更得心應手。記者走訪發現,諸如陳阿姨這樣的居民不在少數。一方面,他們認為分類給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他們也覺得必須要推進這項工作。

近一個月以來,記者接連走訪了東莞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社區、物業小區、商超、學校、企業等場所,包括市直機關和事業單位在內的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最廣,推進的力度也比較大;而企業和工業園區方面,則進度較為緩慢。以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例,市行政辦事中心和市民服務中心建立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臺帳顯示,今年9月份市行政辦事中心回收紙皮395公斤、報紙35公斤、廢水瓶8公斤,10月份這三項數據分別增加到1126公斤、354公斤和41公斤;市民服務中心僅「可回收物」一項數據,就從今年8月份的89公斤增至10月份的899公斤。

「這是典型的『上熱下冷』現象,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分類工作,還不太便民!」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系副教授張雯聞認為,不便民是表象,背後有多個深層次原因。首先,城市基層社群治理觀念有待轉變,如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加強人性化舉措,值得施政者思考。其次,垃圾分類治理的基礎制度建設不夠,這又包括兩方面:軟的制度規約仍不規範,有待發展,因而使得基層等等看看,不主動作為;硬的配套制度建設不夠,許多基層社區缺乏轉運車輛和人手,只能在有限的資源前提下儘可能尋找一個高效空間,結果就是不便民。

環衛工清潔分類垃圾桶

現場引導較為欠缺

「有人(引導員)在這裡,投放就好一點,只要沒人在,大多都在亂投放!」羅姨是東城火煉樹社區的一名引導員,她的工作崗位就在火煉樹社區居委會旁邊的定時投放點。火煉樹是東莞中心城區典型的城中村。整個社區8000多戶,共2萬多人,本地戶籍僅900多戶、1500多人,絕大部分都是外來人口。整個社區0.6平方公裡,共設置了11個定時投放點。「我們這兒餐館多、出租屋多、流動人口多,推進分類工作存在很大難度,其中最為困難的就是人手問題。」社區黨工委副書記羅素光坦言,自8月開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以來,社區分別從宣傳、培訓、監督等各個方面著手,總體而言落實得一般。

「首先是大家的意識有待提高,其次就是專門的引導員難招。」羅素光分析說,社區經過動員,在社區群眾中一共招募了數十名引導員,對其中50多人進行了培訓,其中30多人上崗。這其中,有的是兼職,有的則是專職,但後來,很多人辭職不幹了,主要原因是待遇太低,時間拉得太長。「每月4000元左右,幾乎全天都要耗在這裡。」

後來,社區發布了多次的招聘廣告,但應聘者寥寥無幾。「有的人是嫌待遇低,還有的人是對這份工作有誤解,認為跟垃圾打交道,面子上過不去。」羅素光認為,還是要從意識上改變大家,同時加大投入。

引導員在垃圾分類中的關鍵作用,莞城城管部門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目前,我們莞城由財政出資,統一招聘116個桶邊引導員,每個小區按照每300-500戶配備一個引導員的標準開展現場分類指導和政策宣傳,年底就可以全面到崗。」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莞城分局相關負責人黃耀棠表示,街道內116個定時投放點的桶邊引導員,全部由政府財政投入,通過現場桶邊引導模式的示範引領,以點帶面,深入推進各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市場化程度較低

東莞生活垃圾分類尚處於初級階段,如何理順機制,並加強相應保障,已成當務之急。記者走訪發現,就目前而言,由於缺乏強制性的政策法規,導致很多地方的推進遇到阻礙;同時,市場化機制尚在完善之中,政府一家「唱戲」,資金面臨一定的壓力。

位於旗峰路的萬科城市廣場,是東莞首批推進垃圾分類的商超代表。「一方面我們加強宣傳引導,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制度上加強了保障,每個入駐的鋪位,都必須跟我們籤訂保證書,必須嚴格按照商場的規定來,否則就得接受懲罰。」城市廣場相關負責人黃肇勳透露。目前他們已經開出了一張罰單。商場內一家精品店,沒有按照規定和指引投放生活垃圾,剛好被巡查員發現,經過調取監控錄像等手段,精品店也只能接受懲罰。「起到了震懾效果,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亂扔亂放的了。」

以類似「鄉規民約」的方法來約束商場內的店鋪,萬科城市廣場這一招著實見效了。「但這僅僅只能用在店鋪身上,對於廣大流動的客人,我們也就沒辦法了。」黃肇勳坦言,因為東莞沒有相應的法規體系作為支撐,對於垃圾分類目前只能是宣傳引導。東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也表示,雖然公共機構的分類做得還不錯,但由於制度缺位,也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他呼籲政府層面應該趕緊出臺相關約束監督機制。

採訪中,包括小區物管、社區幹部等均在叫苦,因為垃圾分類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而目前市場化的程度又偏低,導致他們在經費上有點吃力。

對此,張雯聞建議,相關部門在轉變基層社區治理觀念的前提下,圍繞垃圾分類,加強基層社區治理能力,構建政府指導、社區參與、市場協助的多主體參與垃圾治理格局;同時,以體制機制為重要突破口,在硬體上,持續完善垃圾分類治理投入機制,積極引入市場參與垃圾處理,盤活垃圾產業處理全產業鏈,實現多方共贏的垃圾治理新格局;軟體層面,參照國內外走在前面的城市,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創新垃圾分類治理的管理機制。

相關焦點

  • 舟山的有害垃圾最終去向何處?原來……
    它們是「有害垃圾」專用垃圾桶,讓市民家中的廢舊電池、燈管、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有了專門的去處。 那麼,市民該如何辨別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最終去向何處?7月25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跟隨普陀環衛工人探訪了舟山市有害垃圾回收處理的全流程。
  •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分。如何科學推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專題一:迪爾西小課堂——垃圾分類知多少?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46個重點城市中,已有30個城市出臺生活垃圾分類法規或規章,還有16個城市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計劃或已形成草案。出臺法規的30個城市均對垃圾分類提出強制要求,明確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其中以罰款為主,警告或限期整改為輔。多數城市規定對個人最高罰款200元,對單位最高處罰5萬元。以前是垃圾亂扔要罰款,現在是垃圾扔錯了垃圾桶要罰款!
  • 瞄準痛點 精準施策 湖州中心城市精細化推進垃圾分類
    您家的易腐垃圾裡『混』進了一隻塑膠袋,麻煩請重新分揀一下,我過會兒來收。 」2月22日,春節假期剛過,宋新琴一大早就上崗工作,挨家挨戶檢查生活垃圾分類情況。早上9點多,小區裡近一半的住戶家都跑過了。圖片來源於網絡作為湖城南園小區二期的垃圾分類專管員,宋新琴每天的工作是檢查分類情況。
  • 分類垃圾歸到何處?看準收集容器很重要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這生活垃圾的投放很有講究,不同場合,垃圾收集容器的設置也不一樣。垃圾分類強制執行後,不同類別的垃圾往哪裡扔,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為,就收集容器的設置來說,在住宅區和農村居住區,供餐單位、賓館、飯店和集貿市場,機關、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應當設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類收集容器。其中,住宅區和農村居住區施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集中投放制度。目前,南京已經試點的小區,大多數將投放時間段集中在上午和晚上。同時,也設立了「誤時投放點」。
  • 垃圾分類,有機垃圾的風口?
    本期特別刊發有機垃圾產業市場領域觀察,供大家參考。     垃圾分類的洪流助推   2017年,國家出臺文件,將在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被媒體稱為: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尤其隨著2019年上海強制垃圾分類措施啟動,以及中央數次對垃圾分類的強調,垃圾分類開始在中國如火如荼。
  • 物美價廉的家用分類垃圾桶何處來?這裡有省錢又環保的方法
    原標題:物美價廉的家用分類垃圾桶何處來?這裡有省錢又環保的方法  新規實施後,家裡需要備齊四個垃圾桶嗎?哪裡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家用分類垃圾桶?不少認真的網友紛紛發出了「靈魂拷問」  本文圖片 上海大調研微信公眾號  再過一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就要正式實施了!魔都居民即將迎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除了緊急「補課」垃圾分類知識,不少市民家裡的垃圾桶也急需升級換代。
  • 垃圾分類成為「熱詞」之後
    你的城市實行垃圾分類了嗎?隨著上海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一場席捲中國的垃圾分類熱潮正緊鑼密鼓。北京也藉助智能硬體和大數據技術,上門回收、積分獎勵、智能垃圾桶等新方法層出不窮。中國各城市相繼跟進,垃圾分類儼然已成為一種「新時尚」。
  • 北京垃圾怎麼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攻略
    在北京垃圾怎麼分類呢,有什麼分類技巧呢,小編相信小夥伴們一定都想知道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北京垃圾分類攻略,希望大家喜歡。  十問北京垃圾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將修法,擬明確個人分類責任
  • 垃圾分類,我們能跟日本學點什麼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也陸續出臺了垃圾分類條例和計劃。取代大好河山、美食珍饈出現在朋友圈裡的變成了:喝了一半的珍珠奶茶到底是什麼垃圾?沒吃完的小龍蝦又是什麼垃圾?說起垃圾分類,便不得不提以嚴苛的垃圾分類標準著稱的日本。日本是因何走上了垃圾分類的道路(why)?
  • 青島市市北區引領「智慧」垃圾分類新風尚
    作為傳統老城區,市北區和中國其他城市的老城區一樣,存在人口密度大、設施老化、道路和住房擁擠、垃圾圍城等「城市病」。「老城區垃圾分類的痛點和難點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城區設施不完善,但高密度人口產生的垃圾數量十分驚人,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勢在必行;二是老城區居民以中老年人和外來務工的新市民為主,環保意識相對淡薄,有的居民對垃圾分類有不小的牴觸情緒。」
  • 垃圾分類志願者:垃圾分類有序 志願參與先
    央廣網鄭州12月17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婁璞 劉博聞)近日,管城回族區金岱街道辦事處各社區活躍著一支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他們不懼寒冷,守桶分揀,走街入戶,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這是金岱街道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志願宣傳活動的一個剪影,「垃圾分類志願者」的袖標在居民心中也愈發清晰,成為引導居民參與分類、正確分類的引路標。垃圾分類志願者利用早晚尖峰時間開展「站桶」、「守桶」行動,對前來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進行分類知識宣傳,詢問居民是否已在家分類。對未分類的居民,徵得居民同意後現場指導分類。
  • 垃圾如何分類?垃圾分類標準是什麼?武漢生活垃圾分類管理7月實施
    垃圾如何分類?垃圾分類標準是什麼?【武漢生活垃圾分類】武漢強制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5月12日從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於日前獲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預計今年7月1日起施行。
  • 垃圾分類短板仍是居民參與少
    老小區不見得垃圾分類做得不好,社區工作者自有其高招。在大學路社區,有一個垃圾房是作為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試點,在規定投放垃圾的時間段,分類垃圾桶會從垃圾房裡拉出來供居民投放。過了這個時間段,垃圾桶就會「消失」,進入鎖著的垃圾房裡。 這個試點的垃圾房專門分配了兩位保潔員和兩個志願者,在居民投放垃圾時進行分類指導。大學生調研時,正好保潔員大姐正在工作。
  • 青島老城區推進「智慧」垃圾分類
    「老城區垃圾分類的痛點和難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城區設施不完善,但高密度人口產生的垃圾數量大,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勢在必行;二是老城區居民以中老年人和外來務工的新市民為主,環保意識相對淡薄,有的居民對垃圾分類還有牴觸情緒。」
  • 小學自製垃圾分類箱 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小學自製垃圾分類箱 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2019-11-08 17:07:12
  • 【垃圾分類】砣磯鎮開展垃圾分類集中觀摩活動
    【垃圾分類】砣磯鎮開展垃圾分類集中觀摩活動 2020-12-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分類垃圾有哪些危害 垃圾如何分類
    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如果沒有及時做好分類,那麼往往會產生一些危害,而且這些危害可能是人類意想不到的,所以大家要懂得一些有效的環保措施,了解基本的垃圾分類方法。下面介紹的是不分類垃圾有哪些危害以及垃圾如何分類,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重視垃圾分類的內容和知識點。
  • 創新垃圾分類新模式,她們讓垃圾分類 「難點」變「亮點」!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響應「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行動號召,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中的獨特作用,共同營造「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低碳生活,全民行動」的濃厚氛圍,2020年5月,市婦聯聯合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 美家美婦在行動」大比拼宣傳展示活動,評選「垃圾分類我先行
  • 「垃圾分類,人人有責」亭子社區垃圾分類宣傳遊園活動
    本網訊(圖文提供:南寧市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2020年12月17日上午10點,一場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在亭子社區廣場上舉行,活動由南寧市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南寧市江南區福建園街道辦事處亭子社區聯合開展,其目的是讓小區居民了解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增強了垃圾分類意識
  •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新城區婦聯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
    垃圾混放是垃圾,分類成資源,新城區婦聯向全區廣大家庭和婦女姐妹們發出倡議:一、做垃圾分類的宣傳者。主動學習和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延伸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倡導綠色循環低碳的生活理念,發揮女性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主動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巾幗志願服務活動,號召更多人關注和實踐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