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對口幫扶當成自家事辦 深圳全方位推進對口幫扶汕尾工作紀實

2020-12-15 東方網

原標題:把對口幫扶當成自家事辦 深圳全方位推進對口幫扶汕尾工作紀實

  記者 王莉英 李舒瑜

  從坪山新區向東驅車60公裡,深汕特別合作區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華南地區最大的雲計算中心——騰訊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大樓正在內部裝修,10月底將開始試運營。

  而在陸豐市陂洋鎮龍潭村,2800畝荒廢的耕地重新披上了綠裝。村支書高興地說:「感謝深圳人給我們修建了20公裡的高涵引水工程,我們村不再『守著水庫沒水喝啦!』」

  按照廣東省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的要求,深圳與汕尾這兩座沿海城市結成「對子」,從此心手相連。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說:「我們要把對口幫扶當成自己家的事來辦。」

  連日來,本報記者走進汕尾,從產業園區到田間地頭,感受對口幫扶一年來給汕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升級:從「輸血式」單項扶貧到「造血式」全面幫扶

  「如果說過去的對口幫扶還是單項扶貧,側重於『輸血』的話,這一輪我們是全面幫扶,立足於『造血』和發展。」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何學文是個大忙人,一天要向好幾批投資客商作推介,他硬是在中午「擠」出時間接受記者採訪。

  在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一樓的顯眼位置,是汕尾新城區規劃的沙盤,一座美麗而宜居的濱海城市呈現眼前。兩旁的展板上,記錄著兩座城市對口幫扶以來緊鑼密鼓的工作進展和從中結下的深情厚誼。

  去年7月,在推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省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啟動。深圳、汕尾兩市分別成立了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對口幫扶領導小組,以前所未有的積極作為共同推動汕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今年1月,深圳市以「一號文件」的形式印發了進一步深化對口幫扶工作的《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工作目標,2020年汕尾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超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這意味著,6年間,汕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人均GDP要翻兩番。

  春節剛過,市委書記王榮、市長許勤就率深圳市黨政代表團到汕尾「走親戚」。王榮說,我們要真正把對口幫扶當成「自己家的事」來辦,馬上抓落實,馬上見行動。何學文清楚記得,今年以來,市委書記王榮以赴汕尾調研、召開高層會議、專題研究的形式研究幫扶工作共7次,市長許勤則有6次。我市幾套班子、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同樣多次親臨對口幫扶第一線,了解實際工作情況,帶來資金和項目。

  到今天,兩地對口幫扶建立了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兩市對口幫扶領導小組每年舉行兩次專題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每年舉辦四次大型招商推介會,著力引進龍頭企業推動汕尾經濟跨越式發展;建立對口幫扶幹部隊伍,包括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深汕特別合作區、扶貧「雙到」工作組及駐村幹部,我市共有180多名幹部奮戰在對口幫扶的第一線。

  「深圳對汕尾的幫扶是全方位的,在制度建設、幹部人才配備、招商引資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績,汕尾人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汕尾市委書記溫國輝說。

  產業:騰訊的「雲」飄進深汕特別合作區

  記者在汕尾採訪期間,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正忙著搬家——從簡陋的平房搬進由舊廠房改造成的四層大樓。深汕特別合作區黨群工作局副局長鄭晞曼笑著說:「在鐵皮房工作兩年多,客人來了打趣說你們怎麼在『豬圈』裡辦公?從去年開始,這裡大變樣了。」

  從深圳市中心到深汕特別合作區,不過一個多小時車程。深圳與汕尾的結緣,是從2011年建立468.3平方公裡的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始的。其後由於種種原因,合作區發展兩年多來一直停滯不前。新一輪對口幫扶啟動後,如同辦公環境的快速改善一樣,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駛入快車道——合作區總體規劃重新修改,明確32平方公裡的合作區起步區範圍;成立了認繳註冊資本為6.5億元的投資控股公司,搭建投融資平臺……

  在管委會不遠處,深圳高科技企業騰訊的「雲」飄到這裡。總投資20億元的國家雲計算示範工程項目——騰訊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六幢大樓均已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裝機調試。這個雲計算平臺除了支持騰訊大部分主營業務,為中國數億網際網路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外,還將建立大量第三方應用服務的開放式平臺。「這是合作區的『拳頭』項目,肯定能帶動更多配套企業落戶合作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頂著烈日給記者介紹情況,臉上洋溢著希望。

  這名工作人員帶著記者驅車在新修的道路上來來回回跑,半天時間走不完已開工的10多個項目:投資80多億元的華潤電力海豐火電項目年底即將試運行,投產後可為當地創稅約6億元;大百匯生物科技園土建工作即將完工,下半年即可投產;水貝國際珠寶文化產業園剛剛動工,這是個集設計、生產、加工、展示、檢測、拍賣於一體的產業基地,建成後可創造約20萬個就業崗位……

  而更多的項目還在陸續進駐中。同時兼任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的何學文上任不到半年,就接待了90多批1300多家企業來訪。其中不少企業家對深圳這塊「後花園」表示出濃厚興趣。

  今年上半年,兩地政府還分別在汕尾和深圳各舉辦了一次招商推介會,60個項目現場籤約,金額達621億元。他們中的絕大部分落戶在深汕特別合作區。

  走在32平方公裡的合作區起步區,這裡還是一片大工地景象,猶如改革開放之初的深圳。而在規劃的藍圖中,這裡被分成定位清晰的四個片區——鵝埠,信息產業城;赤石,生物技術城;小漠,新能源產業基地;鮜門,生命健康城。

  「合作區的定位,肯定不能是簡單的承接產業轉移,而是要與深圳未來發展相配套,成為一座現代化的產業新城,全國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何學文說。

  在前不久召開的對口幫扶工作聯席會議上,確定羅湖區與陸豐市、龍崗區與海豐縣、光明新區與汕尾城區、坪山新區與陸河縣各合作共建一個產業園區,加上深汕特別合作區和汕尾新區,汕尾全市將形成「1+1+4」產業園區格局,兩市新一輪的產業合作即將展開。

  民生:貧困村將實現村村有分紅

  陸豐市城東鎮東埔村,52畝黃秋葵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這裡是深圳市委組織部幫扶點,幫扶工作啟動後,他們根據東埔村的自然條件,決定建設黃秋葵蔬菜示範基地,同時聘請農技專家指導農戶進行種植。規模化經營使黃秋葵可實現日產3000斤,每畝收益在1.5萬到2萬元,農民年收入可增加近百萬元。

  扶貧「雙到」是此次對口幫扶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安排,我市各委辦局和四個區分別對口幫扶汕尾90個貧困村。到目前為止,平均每村投入已達到380萬元,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一系列變化。

  ——村容村貌變美了。在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的幫扶下,陸豐市潭西鎮東山村建起了文化小廣場,簇新的健身器材上,阿公阿婆在嘗試鍛鍊身體;剛剛豎起的籃球架,讓村裡的年輕人有了釋放精力的去處。而小廣場旁,經過治理的荷塘在夕陽下泛著波光,村民們說,「我們村越來越像城裡啦!」

  ——村集體經濟得到發展。陸豐市碣石鎮梅田村臨海,人均耕地面積少。國資系統幫扶幹部將目光投向海邊1200畝灘涂地,投資30萬元在海邊建起鴨舍。「這可不是普通的鴨子,是專吃海邊小魚小蝦的海鮮鴨,產下的海鮮蛋好吃營養高,是市場的搶手貨。」來自深圳燃氣集團的駐村幹部李啟柱算了一筆帳:首批飼養投放1000隻蛋鴨,按每天產蛋800枚計算,每月可產3000斤海鮮蛋,每斤按15元計算年可獲利近30萬元,梅田村順利脫貧致富。

  ——村民觀念得到改變。在海豐縣,25個貧困村的50多名村幹部得到龍崗區的資助,陸續到海豐電大念大專。談及學習感受,一名村幹部說:「發展還要靠自己,以往『等靠要』的思想不能有。」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市各單位已在汕尾90個貧困村投入資金 2.7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155個,其中大部分是「造血」項目。汕尾市扶貧辦工作人員林飛翔信心滿滿:「有深圳人實實在在的幫扶,明年扶貧『雙到』工作目標一定能實現。」這意味著,汕尾的貧困村將由集體經濟基本為零,變為村村都有分紅。

  雙贏:汕尾融入珠三角,深圳拓展發展空間

  「汕尾汕尾,尾巴的尾」,這句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汕尾的落後。在對口幫扶過程中,來自深圳的幹部一直在思考,這座位於深圳、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擁有455公裡長海岸線的城市為什麼經濟發展一直滯後?

  「發展邊緣化是重要原因之一,儘管相隔不遠,卻既不納入『汕潮揭』,也不屬於『深莞惠』。」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產業組組長王濤說,我們認識到,汕尾要有長足發展,就要儘快融入珠三角。

  指揮部工作人員帶給大家一個好消息:近日,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同意汕尾按「3+1」(深莞惠+汕尾)模式參與深莞惠經濟圈建設、參與相關聯席會議,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驅動的原則確定相關合作事項,承接深莞惠地區輻射轉移。汕尾市與深莞惠經濟圈之間將主要依託深汕對口幫扶,重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社會民生事業、區域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對接合作,逐步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融合發展。

  汕尾市市長吳紫驪提起這個消息非常振奮:「這對汕尾來說是一件大喜事。」

  而在深圳許多學者看來,汕尾的融入,帶來的是雙贏。一方面,在過去的30多年裡,深圳的土地開發強度已達到50%,位列全省第一,缺乏空間是這座城市的發展難題;另一方面,汕尾的大量閒置土地成為其後發優勢,兩座城市優勢互補、緊密合作就可在東翼沿海地帶再造一個發展奇蹟。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丘海到汕尾陸豐內湖村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原標題:找準發展路子 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3月2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丘海到對口幫扶聯繫點汕尾市陸豐內湖村調研。他要求,幫扶項目要找準路子,打造「造血式」精準扶貧新模式,讓百姓直接受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盡最大努力出色完成此輪幫扶任務。
  • 聚力幫扶工作,深化雙方合作—高陵區赴白河縣召開對口幫扶聯席會
    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2019年高陵西鹹幫扶團對口幫扶安康市白河縣榮居全省第二名。為進一步做好對口幫扶工作,彰顯高陵責任、高陵擔當。11月9日下午,高陵·白河召開對口幫扶聯席會並在白河縣開展調研對接活動。區委書記楊仁華,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李斌,區政府黨組成員師文忠參加。
  • 駱文智到汕尾陸豐內湖村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原標題:推進產業扶貧 增強造血功能   4月8日下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到對口幫扶聯繫點汕尾市陸豐內湖村調研。他要求加大產業、就業扶貧力度,增強扶貧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讓當地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石崗,以及汕尾市有關負責人參加調研。
  • 大連大學對口幫扶六盤水二十載回眸
    大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大連大學黨委書記王晉良表示:「我們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學科等資源優勢,全力以赴做好對口幫扶工作。我們還要把參加對口幫扶作為鍛鍊幹部、培養人才的陣地,在經風瀝雨、艱難困苦中,淬鍊黨性、磨鍊本領、強化作風,練就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本領。」
  • 深圳龍崗區對口幫扶海豐縣:確保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實施產業幫扶增強「造血」機能、推動就業消費助力精準脫貧、改善醫療教育增進民生福祉……深圳市龍崗區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強力推動龍崗區對口幫扶海豐縣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地見效,確保不折不扣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加大對口幫扶 推進健康扶貧——國藥東風總醫院對口幫扶吉魚村工作...
    作為央企所辦的公立醫院,國藥東風總醫院(以下簡稱「總醫院」)一直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到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去。在確定竹山縣上庸鎮吉魚村為對口幫扶對象後,院領導班子深入大山展開調研,確定精準幫扶方案,選派精幹駐村幹部,加大扶貧物資投入,創新健康扶貧工作。
  • 灑向三燕古都的大海深情——大連市對口幫扶朝陽市脫貧發展紀實
    大連和朝陽,兩個同省兄弟,在省委、省政府對口幫扶部署下,自2001年起,開始了一段特別而珍貴的情緣。  20年間,大連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對口幫扶決策部署,按照「當地所需、大連所能」原則,把對口幫扶抓細抓實抓到位,聚焦精準扶貧、產業對接、人才合作等領域,將資金、項目、觀念持續不斷輸入朝陽,將大海的深情傾灑在三燕古都大地。
  • 駱文智分赴深汕特別合作區、對口幫扶聯繫點汕尾市陸豐內湖村調研
    他指出,加快推進深汕特別合作區開發開放,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破解省內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難題的一次「廣東試驗」,是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再起步再出發的戰略選擇。
  • 對口幫扶、送醫下鄉——河北醫科大學的鄉土情懷
    關鍵詞一:對口幫扶  1983年,河北醫大第四醫院與贊皇縣醫院籤訂了幫扶協議。籤字、互換文本……筆起筆落之間,開啟了32年的對口支援之路,也開啟了一個山區貧困縣醫院的新時代。  「目前,5所直屬醫院共對口幫扶了93家縣醫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幫扶機制。」
  • 深圳交易集團與河源對口幫扶紅陽村籤署碳普惠合約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12月8日,在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深圳交易集團與對口幫扶河源市龍川縣紅陽村舉行碳普惠指標籤約儀式。為全面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圳交易集團作為深圳國有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倡導者。同時,作為深圳交易集團下屬的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更是以綠色發展、生態環保為己任的深圳國企綠色發展引領者。本次深圳交易集團通過購買貧困地區碳普惠減排量以碳中和方式,實現辦公、員工出差及集團舉辦的大型會議的零碳排放,踐行了國企社會責任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
  • 四川保險業對口幫扶芭蕉村小學
    來源:中國保險報網特約記者 呂林 記者 李雪豔近日,四川保險業對口幫扶捐贈儀式在廣安鄰水縣城南鎮芭蕉村村委會舉行。四川省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周虎代表四川保險業將100萬元對口幫扶資金捐贈給芭蕉村小學,用於學校遷址重建的費用。據悉,這是以全行業名義捐贈的最大單筆扶貧資助。四川保監局相關科室負責人、鄰水縣副縣長張永亮、縣扶貧移民局副局長侯翔騰、城南鎮鎮長楊勇、芭蕉村村支部書記賴啟中出席對口幫扶捐贈儀式。
  • 高校對口幫扶 提升蘇區「造血」能力
    來源:南方日報中山大學對口幫扶嘉應學院7月有餘,八大方面碩果纍纍去年底,我省9所高校作為「組團式」幫扶團隊,分別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9所高校進行對口幫扶,其中中山大學對口幫扶嘉應學院。圖為嘉應學院。記者 何森垚 攝「中大幫扶團隊到我校實施精準對口幫扶,不僅帶來了先進的辦學思路,也帶來了凝心聚氣的工作作風和理念。提振了我們提高辦學質量的信心,讓我們有了靠山,有了發展的後勁!」嘉應學院黨委書記吳琦如是說。
  • 廣州「一盤棋」推進對口幫扶梅州
    廣州「一盤棋」推進對口幫扶梅州,擺脫了「廣撒芝麻」的扶貧模式,把就業、創業、資金、土地等眾多要素進行整合,向重點產業「握拳發力」,不僅讓貧困戶、村集體鼓起腰包,還通過「扶貧幹部掛帥」充分下沉園區、「廣州國企組團」充分轉移全鏈產業、「本地養鴿創業」充分反哺幫扶,實現扶貧長效化目標,建起「從輸血到造血」的產業幫扶長效機制,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貧隊」,讓扶貧產業站得穩
  • 大連市中山區·六盤水市水城縣對口幫扶第三次高層聯席會議召開
    原標題:大連市中山區·六盤水市水城縣對口幫扶第三次高層聯席會議召開 4月25日,大連市中山區·六盤水市水城縣對口幫扶第三次高層聯席會議在縣委黨校二樓一會議室召開。 會議強調,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做好扶貧協作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以更加有力的擔當、更加深厚的感情、更加務實的舉措,紮實做好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工作,攜手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六盤水市委常委、水城縣委書記張志祥,六盤水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車民,大連市中山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曲壽巍出席會議並講話。
  • 大連市中山區黨政代表團赴水城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5月7日至9日,大連市中山區區委書記王守宇率中山區黨政代表團赴水城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對水城縣相關情況進行實地考察,並出席大連市中山區對口幫扶六盤水市水城縣第六次高層聯席會議。  聯席會上,雙方分別介紹水城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和中山區對口幫扶工作相關情況。
  • 廈門市海滄區考察交流組在積石山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廈門市海滄區考察交流組在積石山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2019-10-20 0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嘉定區菊園新區管委會考察團到武定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8月12日到13日,由上海市嘉定區菊園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湯豔帶隊,嘉定區菊園新區考察團一行10人到武定縣開展滬滇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工作,召開與武定縣插甸鎮、萬德鎮扶貧協作對接會議,並向插甸鎮、萬德鎮捐贈鄉鎮結對(村村)結對幫扶資金170萬元。
  • 東莞東城對口幫扶韶關新豐 共建「造血型」產業
    東城供圖2016年以來,統籌約3272萬元幫扶村項目資金,395戶1138人實現脫貧、脫貧人數達總貧困人口99.3%;協助韶關市新豐縣成功籤約37個項目,投資額超104億元,其中億元項目達18個;2016年本級稅收收入2.08億元,2018年度達2.54億元,年均增長7.1%……一系列亮麗數據的背後,是東莞市東城街道第二輪對口幫扶韶關新豐工作的階段性成效。
  • 成都市二醫院醫療隊整裝出發 對口幫扶甘孜縣、爐霍縣
    2018年1月6日上午,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貧困地區城鄉醫療衛生對口支援醫療隊整裝出發,醫院黨委書記歐智勇、副院長劉早陽、院長助理謝雪、職能科室負責人及相關科室主任到場歡送。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的指示,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全面推進貧困地區城鄉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根據受援醫院的需求,派出第八批援藏醫療隊共計19人的醫療專家團隊到貧困地區(甘孜縣、爐霍縣)完成城鄉對口支援工作。
  • 民建上海市委會「消費扶貧」對口幫扶河北省豐寧縣小記
    「一款豐寧產地的小米,背後是企業對口幫扶604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款紅棗酸奶,關係137家貧困戶的生計」;「一款野生杏仁粉,有49家貧困戶為此辛勤勞作」;「一款羊排得益於此次直播平臺的助力,當地的鄉親們穿著民族服飾,帶著自家的土特產趕了一撥「電商集」。那是因為上海來的「大幹部」的「領導魅力」嗎?是,也不是。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會主委周漢民作為「帶貨主播」是真正意義上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