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 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亮相陌陌展絕活

2020-12-27 湖南在線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8月22日泛社交泛娛樂平臺陌陌邀請到了口技大師方浩然,核雕大師馬寧,古彩戲法大師田學明三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示各自絕活,廣大網友也充分的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的魅力。

泱泱古國,悠悠華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除了設定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對其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此次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通過在陌陌上的直播,就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了很好的弘揚和傳承。

仙人摘豆手法妙 大變活魚見真章

「古彩戲法講究的是口彩相連,師傅對徒弟口傳心授。一般來說分為文戲法、武戲法、雜技戲法,對基本功要求很嚴格。在國外呢,叫做魔術,在我們中國叫做戲法,兩者差不多,但也有區別。」古彩戲法大師田學明簡單的介紹完古彩戲法之後,開始了繩子穿螺母的表演。當普通的繩子穿過沒有缺口的螺母之後,螺母竟然可以從繩子上脫離出來,更為神奇的是螺母還可以跑到堵住兩頭的筷子上。

仙人摘豆是經典的古彩戲法之一,三個普通的黑豆,兩個普通的碗,在田學明的手裡就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他可以隨意的把裡面的豆轉移到其它的碗裡,甚至還把黑豆從左眼進右眼出,頭頂進嘴裡出,肚子進後背出。更令人叫絕的是,田學明利用一塊空毛巾變出了一缸帶水的活金魚,將古彩戲法的神奇演繹的淋漓盡致。

「古彩戲法據記載在漢代就有了,主要表演的場地是在宮廷。但是到了現在很多已經失傳了,比如撒豆成兵。所以希望大家要對此進行保護,不要輕易的揭秘。因為再過100年,500年還能看到古彩戲法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田學明在表演後,呼籲大家要尊重古彩戲法。

超越《核舟記》的核雕 半小時仙鶴躍然「核」上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 黃共閱一手卷。 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 珠可歷歷數也……」,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核舟記》選段,記錄了明朝核雕大師王叔遠在桃核上雕刻小船以及船中人物的故事。在陌陌現場,核雕大師馬寧拿出了一枚同《核舟記》相似的核雕,但是他的這枚核雕要比《核舟記》裡的核雕還要小,大小還不到八分。

「作為我們北派核雕,要根據桃核的紋理進行雕刻,在雕刻之前要先找到桃核裡有什麼東西才能動手,刀尖和手指頭相隔毫釐之間,這需要從小就訓練基本功,尤其是手勁的訓練,我現在的手指肚已經沒有指紋了。」馬寧一邊說一邊拿出了一枚未經雕刻的桃核,看著這枚桃核,他告訴三位主持人裡面藏著一隻仙鶴。三位主持人逐一看過之後仍舊是一頭霧水,根本找不出仙鶴的影子。

一刀,兩刀,三刀……,馬寧簡單的雕刻幾下後,仙鶴的頭部逐漸顯現出來。沒過多久,仙鶴的脖子以及大體輪廓也有了雛形。最終,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裡,馬寧用他那鬼斧神工的技藝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了一隻活靈活現的仙鶴,引得三位主持人和觀看的網友一致叫好。

再現《口技》場景 《阿凡達》配音驚豔全場

對於口技這門藝術,相信很多人是通過初一語文課文《口技》才所有了解。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項目第四代繼承人的方浩然,在當天的表演中再現了《口技》的場景。犬吠、孩子啼哭、男人夢囈、女人慌亂、眾人求救……,多種聲音混合,具有不同的空間感,每種聲音又獨立顯現,讓網友沉浸在慌亂和救火的場景當中。

「口技需要抓住不同的音色,每種音樂又要抓住不同的情緒,在發音上借鑑了京劇的組合音。另外,在發音上得採用特殊的拼音。與此同時,口技在表演的內容上需要結合時代,每個時代的需求都不一樣,以前主要是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現在口技表演者也需要與時俱進,我錄製了《阿凡達》、《變形金剛》等一些經典電影的片段,然後進行配音,這樣觀眾也喜歡看。」在談到口技的發展和創新,方浩然表示自己會新開發一些軍事題材的槍炮聲以及各種樂器的聲音來迎合觀眾的喜好。

人類開飛船的轟鳴聲、阿凡達騎著巨龍的嘶吼聲、雙方交戰的槍炮、射箭以及人仰馬翻等各種聲音,方浩然一邊播放著電影《阿凡達》的片段,一邊通過自己的口技進行配音。畫面和聲音配合的相得益彰,天衣無縫,這也引得了無數網友發出「厲害了,我的哥」、「好棒」、「比原版好聽」、「真的沒有放原版音樂?!」等評論。隨後,方浩然用口技中難度最大模仿不同鳥叫的《百鳥爭鳴》結束了當天的表演。

在三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表演過程中,不斷的有網友送出跑車、遊艇、金熊、火箭等貴重的虛擬禮物進行打賞,同時各種溢美之詞也是頻頻出現在彈幕上。這充分表明,對於非物質文化網友們還是認可和喜歡的。恰當的傳播渠道是對非物質文化最好的保護和傳承,而陌陌正是讓觀眾和非物質文化表演者無距離對接,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冬奧情 小康夢」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在石家莊開幕
    12月26日,「冬奧情 小康夢——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在河北省群眾藝術館(省非遺保護中心)拉開帷幕,蔚縣剪紙、青砂器、粗陶、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150餘件作品精彩亮相,吸引了不少觀眾觀展。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2020-12-0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惠州「千雞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座上賓
    圖為「千雞宴第一桌」上的惠州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代表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10月27日電 題:廣東惠州「千雞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座上賓作者 盧傑 宋秀傑東江鹽焗雞、山泉水煮五穀蟲草雞、一桶江山雞、太陽雞……10月27日中午,隨著一道道東江美味雞餚陸續登臺亮相
  • 2017鳥巢非物質文化遺產邀請展在京開幕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王佳寧)「築夢鳥巢 留住傳世技藝」2017鳥巢非物質文化遺產邀請展今天在京開幕。  開幕儀式後,非遺專家、企業代表與主辦方代表相聚一堂,共話「築夢鳥巢,留住傳世技藝」傳承·創新·資本論壇。聚焦傳承、創新、資本三大議題,探討保護方式、分享保護經驗、提供創新思路、探索資本交易路徑。
  • 蘇州命名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蘇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第二批示範基地命名大會今天舉行,首批134名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被正式命名。今天,還命名了中國崑曲博物館等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範基地。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國強、副市長王鴻聲參加了命名大會。
  • 潮州市新增7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喜 訊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六批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市林朝虹等7人被認定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如東麵塑傳承人羅彬獲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一等獎
    如東麵塑傳承人羅彬獲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一等獎 來源:如東縣 發布時間:2020-11-04 字體:[ 大 中 小 ]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梅相靖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福鼎白茶手工製作技藝傳承人,梅相靖從小就跟隨祖父學習製作白茶,至今沿襲家傳古法,堅守傳統製作工藝,對工藝流程精益求精。在他的努力下,福鼎白茶文化得以發揚光大,製作技藝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影報導3月21日,梅相靖在點頭鎮柏柳村的福鼎白茶非遺展示室展示他獲得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胸章。
  • 深圳福田「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走進日本倉敷
    央廣網深圳10月17日消息(記者鄭柱子)應日本岡山縣倉敷市邀請,深圳福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團日前赴日本參加「第27屆倉敷國際交流廣場節」大型慶典活動,並赴深圳友好城市——大阪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活動。
  • 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館開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8月13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磊和威海市副市長楊麗為威海市群眾藝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館共同揭牌,並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
  •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實踐
    2007年6月22日,我區公布第二批82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隔一年,到2008年12月25日,我區公布自治區級第一批134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截至目前,我區公布五批次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和四批次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名錄,各市地、縣區也建立了名錄體系。
  • 首屆七巧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成功舉行
    農曆七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由市龍山鄉村振興服務隊、共青團莒縣團委、縣婦聯、縣文化旅遊局、縣財經媒體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莒縣七橋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龍山鎮人民政府正式啟用莒縣奇橋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
  •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神農架林區
    為切實做好神農架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管理、傳承和傳播工作經仔細調查與深入研究、專家評審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人)一、傳統音樂龔良庭(神農架民歌)陳本國(神農架民歌)陳 平(三鑼鼓)張道德(三鑼鼓)李志友(夜鑼鼓)李豔學(打火炮)二、傳統戲劇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趙潤林的「剪」藝術
    趙潤林 女 ,中國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剪紙協會會員、烏蘭察布市婦女手工藝協會秘書長、烏蘭察布市民族手工業協會會員,烏蘭察布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商都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商都縣政協委員、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表演粵劇、製作東藝宮燈、習蔡李佛拳、製作白沙茅龍筆、學習新會葵藝……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循序漸進,從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到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成為非遺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 第三屆兩岸非遺月系列活動臺北開幕 展嶺南傳統文化瑰寶
    信息 第三屆兩岸非遺月系列活動臺北開幕 展嶺南傳統文化瑰寶   本屆活動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從即日起至9月28日,連續在臺北市、新竹縣舉辦「瑰麗嶺南——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嶺南風情——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等,向臺灣同胞展示頗具特色的嶺南文化和廣東對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豐碩成果。
  • 阿壩州阿壩縣建立專門平臺集中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特殊的地理、歷史等因素,阿壩縣擁有底蘊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其中就包括豐富的非物質遺產文化。——藏棋(阿壩縣文體局 供圖)  據介紹,阿壩縣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15項,其中「阿壩縣川西北草地山歌」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平陽縣溫州蛋畫的代表性傳承人葉立輝攜作品亮相格爾木
    近日,由格爾木市和溫州市文廣旅局聯合舉辦的「遇見非遺」溫州·格爾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舉行。平陽縣溫州蛋畫的代表性傳承人葉立輝攜作品精彩亮相。它是平陽縣一項珍貴的傳統工藝美術,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藝術、人文和民族價值。展會上,傳承人葉立輝老師在蛋殼上畫上一幅幅山水花鳥畫,吸引了不少格爾木市民前來觀賞。葉老師告訴記者:「這是屬於平陽人的文化,我們應該去看見它、珍惜它、了解它、保護它、傳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