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女們冬天總手腳冰涼?姜這樣吃,促進血液循環還美味
都說北方人過冬是靠暖氣,南方人過冬靠的是一身正氣,但是對於小仙女們來說,無論南北,過冬都得靠一碗「姜氣」。
女孩子們冬天有多容易手腳冰冷?以春語的觀察來說,就算是北方妹子,屋子裡24、5度的氣溫,手腳照樣是涼的。哪怕是夏天,也有些妹子的手摸起來是涼的。至於南方妹子們,想想連男生都要靠抖的才能過冬,估計在冬天的時候只能涼的會更徹底吧。
手腳冰涼的原因有很多,心臟供血能力不足、貧血都會導致這樣的症狀,不過歸結起來就一點,就是血液循環的能力不夠,導致手腳這些末端的地方,血液運輸不到位,也就導致了手腳冰涼。
另外就是處在減肥期或是在餓了一天的情況下也很容易手腳冰涼,原因自然是進入身體裡的熱量變少,能夠輸送到身體末端的熱量也同樣變少。
因此,想要應對手腳冰涼,不再被冬天「凍手凍腳」的非禮,就要在平時注意吃一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健脾溫胃的食物。比如今天春語要給大家重點介紹的——生薑。
提到姜,女孩子們大都很熟悉,紅糖薑茶早已經成為了女性專屬。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心甘情願喝下去,生薑太過辛辣,煮得特別濃的時候,喝起來能從喉嚨一直辣到胃裡,比起白酒也不遑多讓。也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女孩子們對生薑是拒絕的。
不過姜真的是好東西,自古就被視為藥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溼、暖胃、加速血液循環等多種保健功能。它具有發散風寒、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外感風寒有很好的療效。所以,當孩子被雨淋了的時候,媽媽們都會煮上喝上一大碗熱乎乎的薑湯,督促著自己的肝寶貝趁熱喝下去。
今天春語給大家帶來一種紅糖薑茶的另外一種吃法,好吃又好喝,而且還能中和姜的辛辣的——薑湯南瓜糯米丸。
主料:南瓜(200皮)、糯米粉(175克)、麵粉(25克)、生薑
配料:白芝麻、葡萄乾、紅糖
糯米也是一種「溫暖」的食物,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做成丸子,與生薑搭配非常合適。
麵粉的作用是給丸子稍微加一些筋性,這樣吃起來口感不至於過分粘牙。也可以全都用糯米粉。
做法:
1. 南瓜去皮切成薄片,然後上鍋蒸上10分鐘左右。蒸好後用叉子壓成細膩的南瓜泥。
2. 把南瓜泥、175克左右的糯米粉,25克左右的麵粉加到南瓜泥當中,和成比較軟的麵團。然後蓋上保鮮膜讓它省20分鐘左右。
3. 醒發的空當可以用來做薑汁。找塊乾淨的紗布鋪在碗口,然後用擦蓉器把生薑擦成薑蓉,最後兜起紗布擠出薑汁。沒有擦蓉器的也沒關係,可以把漏勺反放,然後用生薑在上面用力搓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如果連漏勺也沒有,就直接切成薄片。
4. 麵團醒發好之後,先搓成長條,然後切成大小相同的劑子。葡萄乾洗淨,塞進麵團當中,最後搓成圓球即可。
5. 燒一鍋開水,把搓好的南瓜糯米丸煮到浮起,然後撈出泡在涼水裡。這樣可以讓丸子更加Q彈。
6. 重新燒水(水不要太多,預計沒過丸子即可),按個人口味加入紅糖、薑汁。沒有薑汁的同學,可以加入薑片,先煮上10分鐘左右,煮成紅糖薑茶,把薑片撈出後再加入煮好的丸子。大約煮上3分鐘,一碗薑湯南瓜糯米丸就煮好了。喜歡清爽口感的這個時候就可以盛出來開吃了。
7. 不過這並不是這個南瓜糯米丸最誘人的吃法,想要看起來更有食慾,就要延長煮製的時間,煮到10分鐘以上,把湯汁煮得濃稠(越往後越要不停的攪動,防止粘鍋),煮成糖漿的狀態最好。特別心急的小夥伴,也可以加一丟丟澱粉水,來讓湯汁濃稠。最後灑上賦予靈魂的白芝麻,就可以開心地吃吃吃了。
南瓜糯米丸軟糯香甜,中間的葡萄乾還能提供一丟丟的微酸口感,完全不會像湯圓一樣吃2個就膩了,白芝麻又恰到好處地提供了一絲甘香。雖然加了不少薑汁,但是姜的辛辣被各種香氣掩蓋了,很容易就吃下一整碗。
生薑與糯米都是可以讓人溫暖的食物,加了南瓜一是為了增加營養與風味,另外也是為了降低熱量(南瓜熱量很100克只有25大卡),讓減肥期的小仙女們吃得更加無負擔。
冬天天氣寒冷,煮上這樣一碗粘嘰嘰、熱乎乎的生薑南瓜糯米丸,感覺整個人都溫暖起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