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龐維雙 本報通訊員 李更生 攝影報導
天氣慢慢轉涼,蚊蠅、蟑螂逐漸減少,但在我市的一個地方,仍有成千上萬隻蒼蠅、蟑螂吃著奶粉,吹著空調,每天有專職「保姆」精心「伺候」,生活十分「安逸」。
明明是害蟲,怎麼還有人供給它們好吃好喝的?原來,做這件事的是我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這些沒有被汙染的蒼蠅、蟑螂子一代,在這裡被用來做抗藥性實驗。近日,記者走進市疾控中心,為大家揭秘這個「養殖基地」。
「保姆」精心「照顧」著數千隻害蟲
當天,記者來到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實驗室,看到了各種捕蟲工具:抓蒼蠅的捕蠅網、逮蟑螂的誘集器……「在這裡的蒼蠅、蟑螂都是子一代,它們的『父母』是我們在今年六七月份抓來的。」市疾控中心防疫消殺科工作人員說,他們通常在市區農貿市場、住宅小區、養殖場等地捕捉昆蟲。
隔著一層玻璃,記者看到昆蟲飼養室內的木架上,擺著多個白色的籠子。「你要做好心理準備,裡面的味道可不好聞!」工作人員臨開門前,回頭囑咐道。記者深吸一口氣,隨他進入飼養室內。一進門,一股腥臊味頓時撲面而來,讓人有些作嘔,蒼蠅發出的「嗡嗡」聲也讓人十分煩躁。記者數了數,飼養室內的木架上擺了17個白色籠子,裡面養的都是蒼蠅。
「每個籠子裡,有300隻至400隻蒼蠅的子一代,全是做實驗後剩下的。」工作人員一邊查看每個籠子的情況,一邊說道。
蒼蠅飼養室外,擺放著3個容量約為30升的玻璃缸,裡面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蟑螂。工作人員說,它們是德國小蠊,每個缸裡有上千隻這種蟑螂。因為蟑螂喜暗怕光,所以工作人員為它們創造了一個「宜居」的環境。玻璃缸內放置了木頭卡槽,「戶型」以多層複式結構為主,充分滿足蟑螂鑽縫藏洞的特殊嗜好。
這位工作人員說:「今年,我們沒有做蚊子幼蟲的實驗,因此這裡只有蒼蠅和蟑螂的子一代。」
害蟲屋裡有空調,吃的是奶粉巧克力
在這個飼養室裡的蒼蠅、蟑螂,生活很「安逸」,從出生到「結婚」,再到「產子」,甚至死亡,都有專人「照顧」。飼養室內裝有空調,讓室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溼度保持在70%左右。
生活在這裡的害蟲還有專門的糧食。每個蒼蠅籠子裡,都有一個深褐色的小玻璃瓶,裡面裝著麥麩、紅糖、奶粉等食物,以滿足蒼蠅的營養需求。而蟑螂吃的是麵包和巧克力。「養蚊子的工作更加複雜,尤其是在它們臨近交配繁殖的時候,需專門給它們『加餐』,促使雌蚊子產卵。」工作人員介紹道。
養害蟲是為了指導市民科學滅蟲
當天,在另一間實驗室內,3名工作人員正在做蟑螂的抗藥實驗。他們用黑色塑膠袋裝來三個玻璃缸,先用二氧化碳將裡面的德國小蠊迷暈,然後迅速挑出110隻雄性蟑螂,分別放置在事先塗抹了三種藥物的試驗用瓶中,詳細記錄它們的被擊倒時間、死亡時間。
「分辨雌雄蒼蠅,看複眼就行了,雄性蒼蠅複眼之間的距離比較近,雌性蒼蠅複眼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分辨雌雄蟑螂,主要是看尾翅,雄蟑螂的尾翅很大,雌蟑螂的尾翅很小,甚至沒有尾翅。」市疾控中心防疫消殺科科長龐振清從事病媒生物研究有將近30年的時間了,對於害蟲的習性及特徵,他如數家珍。
在平常人看來,這些害蟲非常可惡,但在專業人員的眼裡,它們卻有特殊的意義。「這些並非普通的害蟲。」龐振清說,這些蒼蠅、蟑螂的子一代是在實驗室內潔淨培養的,未接觸過殺蟲劑等藥物,「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它們可以用來做滅蟲生物測試。通過檢測害蟲的抗藥性,我們能夠指導市民科學用藥,減少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