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葵青區青年赴內地參觀交流 探索大灣區發展機遇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7月20日電 (王姝)「葵青青年一鐵一橋大灣區交流團」20日於香港荔景社區會堂舉行歡送儀式,超過200名香港葵青區青年赴廣東省廣州市、珠海市進行交流,進一步實地了解大灣區。

交流團由葵青發展義工團主辦,組織該區逾200名15至30歲青年,展開為期兩日一夜的交流之旅。交流團成員搭乘廣深港高鐵前往廣州,隨後參觀廣州、珠海高科技企業,搭乘旅遊巴士經港珠澳大橋返港,感受「一鐵一橋」的開通為香港居民帶來的便利。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署長謝小華表示,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舉辦是次交流活動極具意義。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大大縮短了香港往來大灣區各城市的交通時間。港青赴大灣區交流學習,有助於拓展視野,親眼見證國家的發展。

謝小華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無限,希望港青在實地體驗大灣區發展的過程中取得收穫,為香港和大灣區發展建設作出貢獻。

葵青發展義工團主席王春輝表示,通過交流活動可以讓葵青區青年感受「一鐵一橋」帶來的便利與快捷。通過進一步實地了解大灣區,有助於促進兩地青年的交流,增強香港青年對國家的認識和了解。

交流團成員黃小姐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大灣區的建設為港青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希望在參觀交流的過程中尋求發展機會,未來有望赴內地創業。(完)

相關焦點

  •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代表團赴深圳市青年商會交流座談
    9月21日下午,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主席鄺海翔、副主席謝海發、董事梁凱喬一行蒞臨深圳市青年商會(以下簡稱「深青商會」)交流座談。深青商會會長黃仕坤攜副會長戴從磊、朱忠成、王嘉霖、喬宇、秘書長熊偉、副秘書長張默、方千等熱情接待來訪嘉賓,雙方就商會協作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進行深入交流。
  • 張茵:大灣區建設是香港青年最好的機遇
    俞靖 攝中新網南寧12月22日電(儲瑋瑋 蔣雪林 林浩)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12月21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灣區建設是香港青年最好的機遇。大灣區建設需要他們的聰明才智。張茵表示,大灣區建設對於香港來說,有很多機會。她呼籲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建設所呈現的機遇面前不要猶豫。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香港和內地多層次人文交流
    參加本次活動的嘉賓和市民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在持續增加投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不斷地推動香港和內地多層次的人文交流。沙田是香港新界區較早發展的新市鎮,經過長期發展,沙田已經由一個漁民和農民聚居的小鄉村演變成為一個近70萬人安居樂業的好地方。沙田節是沙田區內四年一度的大型盛事,目的在於向外界介紹沙田區的發展和特色。
  • 香港三位局長到訪葵青區 與區議員會面並參觀學校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13日,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聯袂到訪葵青區,與區議員會面和到訪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了解其醫療護理課程。三位局長還分別參觀一個流動健康檢測站和探訪一所中學。
  • 張建宗: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
    中新社香港12月15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5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為香港青年人的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張建宗當天主持以網上形式進行的第二屆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作出上述表示。
  • 香港中聯辦廣東聯絡部到天河區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參觀交流
    5月15日,香港中聯辦廣東聯絡部主任羅育淼、副巡視員管頌時一行到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創業基地——七客聯創(中信)國際社區參觀交流。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謝偉,區委統戰部副部長袁曉文,七客聯創總經理周偉東參加交流。
  • 「四海一家·香港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團」結束內地訪問
    「四海一家·香港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團」22日到訪內地最後一站廣州。在一場圍繞青年創新創業的主題論壇中,內地的學者和創業「大咖」們向香港青年分享了對當前創業環境的觀察和個人創業的體會。  當天上午,廣州中華文化學院副教授龐滔、廣州火烈鳥網絡公司CEO馬朔和深圳雲來網絡科技公司創始人諶鵬飛,在「四海一家·青年同心圓:粵港青年創新創業論壇」上面對交流團中的400餘名香港青年,進行了演講和交流。
  • 帶動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
    廖啟承 「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我對祖國,對深圳,對澳門的未來,充滿信心,更感到我們青年一代生逢其時,能夠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建設
  • 絲路青年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 「絲路青年愛國愛港聯盟...
    此次絲路青年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南山區召開,送來了「雙區」建設創新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必將對深圳、南山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他說,「雙區」建設互為支持,相互驅動,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深圳市、南山區注入新的動力、活力和創新力,也必將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 推動港惠交流合作深化發展,香港新界鄉議局參觀考察團訪惠
    昨日,由中聯辦新界工作部部長劉林任榮譽顧問、副部長張肖鷹任名譽顧問,香港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副主席林偉強分別任正、副團長的香港新界鄉議局粵港澳大灣區參觀考察團到惠考察。市政協主席黃雁行,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開洲,副市長餘金富參加相關活動。
  • 江蘇省僑青會舉辦僑界青年雙創發展交流活動
    省僑聯二級巡視員李發勇,蘇州市僑聯主席沈晉華,常熟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聯主席、市僑辦主任王小民,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省僑青會會長、香港九龍集團董事長孫曦以及省僑青會省直單位和蘇南五市僑青委員代表近50人參加活動。常熟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建強看望與會人員。僑青委員們在「創青春——江蘇僑界青年雙創發展分享」交流會上積極互動。
  • 香港各界: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 應珍惜發展機遇
    央廣網香港9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香港各界人士連日來紛紛表示,香港與內地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香港應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香港各界人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提供了重要機遇,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應加深對相關發展戰略的了解,珍惜難得的發展機遇。
  • 2020大灣區青年人才走訪調研惠陽共商創新創業發展新機遇
    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也是城鄉活力之源,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湧入,才有惠陽發展的無限活力。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人才助力·築夢惠陽」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在惠陽舉行。
  • 香港各界人士: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 應珍惜發展機遇
    香港各界人士連日來紛紛表示,香港與內地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香港應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香港各界人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提供了重要機遇,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應加深對相關發展戰略的了解,珍惜難得的發展機遇。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董 李志強:我的願望就是真的希望在我們祖國支持之下,在我們特區政府努力之下,我們一起把香港經濟搞得像過往一樣。
  • 傳承拓展 欣欣向榮——香港與內地文化交流形成全方位格局
    新華社香港6月29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回歸20多年來,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呈現出日益豐富、緊密、健康發展的態勢,雙方文化交流水平不斷提升,文化藝術和人才培養不斷融合發展,極大增強了香港同胞的文化歸屬感和愛國熱情,也推動了中華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
  • 南港澳臺攜手搶抓大灣區時代機遇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在各界精英的帶動和政府的支持下,南港澳臺合作有了深化發展的突破口,四地將共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代機遇。攜手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時代機遇南海政協歷屆港澳委員聯誼會的成立和南港澳臺四地企業家的交流效果能夠快速發酵,得益於「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在座各位不僅是南海政協歷屆港澳委員,還是全球最具遠見的成功企業家和活動家。參與和見證了珠三角從農田到工廠、從農村到城鎮、從傳統到現代。」
  • 打造內地與港澳融合之橋
    像戴德豐這樣,近日在各省區市舉行的政協會議上,港澳政協委員紛紛獻計獻策,就粵港澳大灣區、珠海橫琴和澳門的深度合作等建言資政,暢談在產業上強強聯合,呼籲港澳和內地在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  聚焦灣區,搶抓機遇  「海南與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相鄰,要主動把握機遇,搭上大灣區發展的快車。」來自澳門的政協委員韓電在1月15日召開的海南省政協七屆三次會議上建議。
  • 香港青年談在深學習就業創業:希望香港青年來深圳走走、創創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步伐的加快,未來大灣區的機遇將更多,無論是香港青年、還是深圳青年,都可以各展所長。」 「感恩深圳為香港青年創造了很好的發展平臺,幫助很多優秀及有抱負的香港青年實現了夢想。」 作為一名在深創業的香港青年,曾義坦言,他能深切體會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希望更多的港澳青年好好抓住發展機遇。曾義說,大灣區的創業氣候、政策及資金支持等,十分有利於有夢的年輕人來闖蕩。「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圖上,我們都只是一個小小的點,但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如今,深圳有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的戰略定位。
  • 臺灣青年之家參訪團到廣州從化參觀交流
    7月24至25日,廣州臺灣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帶領該會會員及來穗創業、就業和就學的臺灣青年一行37人到訪廣州市從化區參觀交流。從化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孫柱會見參訪團成員並陪同參觀,區委臺辦、良口鎮、街口街及鄉村振興辦相關負責同志陪同參觀。  參訪團參觀了灣區開放設計大學、鄉村振興實踐館、米埗小鎮、五指山森林公園、艾米小鎮稻香園區、錢崗古村等地,深入了解從化的鄉村振興發展和旅遊休閒文化。
  • 背靠祖國支持,發揮澳門所長——回歸20年澳門與內地共享發展機遇
    目前,「發現澳門」平臺涉及1700個旅遊產品,澳門境內旅遊產品覆蓋率達90%以上,62%的註冊用戶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蔡淵博是眾多奔走於澳門和內地之間的生活者、創業者之一,也是澳門與內地密切交流融合的縮影。回歸20年來,澳門締造了發展奇蹟,離不開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