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了味精的闢謠消息,我被踢出了家族群

2020-12-19 吃喝實驗室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家族群裡隔三差五就會有人轉發《味精高溫致癌,你還在吃嗎?》之類的文章。

文章裡把味精和雞精說成了毒藥,說兩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吃味精掉頭髮,吃雞精能致癌……

家人對這種理論深信不疑,起初我也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央視為味精闢謠,我急忙在家族群告訴大家,雞精和味精都是安全的。

可能是因為解釋不當,大家各執一詞爭執不下,最後,我被踢出了家族群。

什麼是鮮?

足足過了一天,我還是被重新邀請回了群,畢竟「味精緻癌是謠言」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了。母親大人也表示她把我踢出去只是手滑了一下,果然是親媽了。

家人紛紛表示我是對的,畢竟做菜不加味精沒有鮮味,不好吃。

為什麼菜裡沒有鮮味就不好吃?鮮到底是什麼呢?

查閱資料我才知道,鮮指的就是滋味美好,鮮美,鮮甜,有的時候也特指魚蝦和水產物,畢竟人家叫海鮮,能不鮮嗎?

鮮味的秘密

從小我就覺得鮮這種味道特別神奇,哪怕是很普通的菜,加上一點味精就會變得特別好吃,那就是鮮的味道。

畢竟本人飽讀詩書,所以在此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鮮」大家不知道的事情。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其實鮮有兩副面孔,鮮的第一副面孔就是天然之鮮

蟹、魚子醬、野生竹蓀,這些都是自然的「鮮」,用這些食材烹煮出的食物,不用加任何鮮味掉料,菜品中自然而然帶著鮮味。

第二副面孔則是必須要經歷腐敗,是腐敗之鮮

奶酪、臭豆腐、火腿,想要吃到這些美食離不開等待與發酵,經歷過腐敗的食材會展現另外一種鮮。

而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它最初是從自然中海藻裡提取製成的,也可以說,味精可以歸類為鮮的第二副面孔。

相關焦點

  • 網友將丁香醫生闢謠文章分享到家庭群 被踢出群聊
    原標題:網友將丁香醫生闢謠微博分享到家庭群 結果被踢了最近,丁香醫生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針對朋友圈常見的一些說法進行了闢謠,總共有?101條。有些網友對此非常認同,並且紛紛轉發,認為這才是科學的說法,並且把這篇文章發給了長輩、家人,希望家裡人能夠改變錯誤觀念。當然也有很多人是不認同這裡的說法的,認為這篇文章其實滿滿都是對中醫的否定和批判,尬吹西醫的觀念。
  • 男子闢謠老媽 「鹼性食物抗癌」帖,被踢出家庭微信群
    IT之家11月10日消息 據半島晨報報導,近日有網友在家庭群轉發文章《這五種鹼性食物是癌細胞的死對頭,堅持吃……》,於是他就回復稱:都闢謠了,別再轉了。豈料老媽私聊責怪他,還被三姨踢出群。該網友在微博上發帖訴苦後發現幾乎每家都有這麼一個家庭群。
  • 家庭群裡怎麼闢謠?委婉的方式更易被接受
    家庭群裡闢謠,你不能這麼說楊劍蘭「吃完香蕉千萬別吃它,當心滋養癌細胞!」類似的謠言,是不是常出現在你的微信家庭群呢?很多年輕網友表示,長輩們的分享,讓家庭群已經成為謠言重災區。,貼心關懷式「天天吃這個,保證不得癌」……家庭群就這樣被謠言攻陷了。最後,中老年人群的利他心理,讓他們樂於分享轉發謠言。很多中老年人表示,轉發的初心是為了家人好。比如這樣的謠言,「味精高溫致癌,為了家人必須轉!轉一次就是救人一命!」,便是利用了中老年人關心家人的利他心理。
  • 丁香醫生「轉發闢謠101條,做家族群裡最膈應的人」被疑黑中醫
    大家都知道,在家庭群裡,父母、親戚隔三差五地就轉發一些在我們看來荒謬至極的謠言,關鍵是他們還信以為真,你跟他們講還講不通,他們不信你,覺得你沒有「專家」講得對。近日有醫學大V丁香醫生在微博上發文,表示「全網最強闢謠101來了,從生活到健康一網打盡。
  • 重慶大學團委闢謠:2018年軍訓補訓通知系假消息
    重慶大學團委闢謠:2018年軍訓補訓通知系假消息 @共青團重慶大學委員會 2018-09-28 15:21
  • 闢謠|網絡整頓,騰訊開始封群,所有群不要發圖片和連結?
    「網絡整頓,騰訊即將開始封群所有群不要發圖片和連結」?「緊急通知!從明天早晨3點到晚上十點所有人都不要發任何圖片和連結!因為中國網絡監控在清理整頓!有給閉群的危害!一但被閉群!我們群裡每個人的手機號都被控。很嘛煩!所以大家從今晚就不要發了!暫時休息一下!望相互轉告!從現在開始,大家一律文字聊天, 如果再發圖片請撤回, 還請大家多多體諒。」立馬轉發了嗎?我正群聊,慌得一批?
  • 每天在群裡發養生知識 66歲大爺被踢出小區微信群
    嚴勇傑繪 「我是微信群的活躍分子,每天給大家發早安問候,發養生知識,可群主把我踢了,太欺負人了。誰給他這樣的權利?我一定要他把我再加到這個群裡!」日前,家住鎮海某小區的李師傅氣衝衝地衝進了社區調解室,強烈要求調解員給自己評理。
  • 看到同事轉發的這條消息,我為果農感到委屈
    昨晚同事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大致內容如下:剛買的櫻桃用鹽水一泡,全部都有蛆,今年別買櫻桃了。並且還配了一張圖加以說明。從這張圖中我並未看到蛆的影子,只是一堆品相不好的櫻桃裝在塑膠袋裡罷了。如果真如她所言,應該發一張櫻桃泡在鹽水裡,表面浮起一層白色蟲子的照片才是。於是發信息問她:「姐,這是你買的櫻桃啊,裡面真的有蛆嗎?」
  • 闢謠| 騰訊即將開始封群,最近千萬別在群裡發任何東西?
    立馬轉發了嗎?我正群聊,慌得一批?真相說小蘇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此消息子虛烏有,是假的!小蘇查了一下其實此類信息早在去年9月就有各地警方出來闢謠了!小蘇提醒大家:未經核實的信息,拒絕隨意轉發,更不要故意「添枝加葉」、「移花接木」、「杜撰改編」,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已經轉發的謠言信息,建議立即刪除,不要以訛傳訛,引發恐慌!
  • 華為被「踢出群」後,又被「邀請」成為群成員!
    最近華為被「踢出群」的消息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還沒過多久,SDA就恢復了華為的會員資格。SDA就像打開了一個缺口,之後更多的行業組織開始恢復華為的會員資格。
  • 海霸王是蔡英文家族企業?多年老謠,勿信勿傳!
    近日,網上熱傳這樣一則消息: 「臺灣朋友轉發:請大家告訴所有認識的人:「海霸王」 產品是臺獨分子蔡英文的家族企業,是凍品,有湯元、海鮮之類。蔡英文的冷凍海鮮來源於日本核汙染海域產品,在日本和其它國家都不食用,蔡英文把這些核汙染食品銷往大陸,用心險惡。我們一起來抵制!見群就發,謝謝大家!」
  • 海霸王是蔡英文家族企業?冷凍海鮮來源日本核汙染海域?
    近日,網上熱傳這樣一則消息:「臺灣朋友轉發:請大家告訴所有認識的人:「海霸王」 產品是臺獨分子蔡英文的家族企業,是凍品,有湯圓、海鮮之類。網傳消息截圖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求證,網傳消息不實,不能信。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注意到,多年前網絡上就曾流傳這樣的消息,然而卻被證實是不折不扣的謠言。
  • 律師被踢出微信群後上訴群主:質疑我浪費資源者格局低
    (柳孔聖在庭審現場 圖/萊西法院)今年1月,柳孔聖因在微信群中發布一張自己微博的截圖,群主提醒他,群裡不能再說與主題無關的事,並表示「再說你就不要進這個群了」。隨後,柳與一群友對話,兩人話語間火藥味頗濃,群主認為柳此舉是在鬧事,遂將其「踢出」了群。
  • 「網聞鑑真」轉發給父母,帶他們遠離謠言傷害
    但是,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信息獲取與分享的門檻變低而傳播效率變高,加上老一輩對所獲取的消息習慣性認同、對社科知識的一定匱乏,導致長輩群和朋友圈成為了謠言的重災區。遇見長輩們在群裡轉發謠言時,目前網友們主要有以下四種做法:0 1放任自流型:我是王xxx: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關於你xxx:你知道跟他們爭辯起來有多辛苦嗎?
  • 臺軍剛闢謠,我解放軍遼寧艦航母戰鬥群就出動了!
    文/深藍今天,我解放軍戰機戰艦不斷警巡東海、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礪劍戈壁、演兵塞外、制勝空天、巡視深藍,用戰機戰艦的航跡丈量著祖國的每一寸大好河山,宣誓著祖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神聖不可侵犯,時刻準備著打擊一切虎豹豺狼、消滅一切來犯之敵!
  • 被踢出微信工作群後,他把法官「群主」給告了…群主能任性踢人嗎?
    大背景就是山東實行網上立案,有很多新的規定,直接通知到各個律師、法律工作者,所以就設立這麼一個群,是窗口單位為了便民的一個群。」柳孔聖說,他之前是平度市的一名法官,在法院工作了10多年之後開始轉行,幾個月前正式成為一名律師。1月22日,他在群裡發了一張關於警方執法的微博截圖,隨後和群主發生爭執,就被群主踢出了這個微信群。
  • 好萊塢往事闢謠怎麼回事 好萊塢往事因為什麼事情闢謠
    今日,多家媒體紛紛爆料,昆汀新片《好萊塢往事》內地定檔7月19日,比北美地區提前一周上映(7月26日),正當粉絲們對此消息感到興奮之時,官方就發布了一條闢謠公告表示情況不屬實。官微在這條闢謠公告中稱:「近日網傳電影好萊塢往事內地定檔,此情況不屬實。有關影片的任何確切消息一經確認,官微君會第一時間告知大家。」
  • 闢謠保智商!這些謠言真的別再傳了,記得轉發給爸媽
    2016年夏季,正是西瓜熱銷的季節,一則「只要瓜瓤裡有黃白色的筋,就說明這個西瓜打過針了」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瘋傳。事實上,此消息並沒有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細節,以「柿子+酸奶」為關鍵詞在網絡搜索,近期也並未發生公眾因食用柿子酸奶中毒、致死的事件。
  • 有的直白有的勵志 廈門家族微信群取名創意迭出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沈淑婷)您的家族群、家庭群叫什麼?是「相親相愛一家人」,還是「幸福一家人」?近日,微博話題#全國統一的家庭群名稱#上了熱搜,網友紛紛曬出自家的群名。  廈門人都愛給家族群、家庭群取什麼樣的名字?記者在隨機採訪中了解到,「相親相愛一家人」高居榜首,與全國其他地方步調一致。不過,除了這樣的常規群名,不少廈門人也花了心思,取出花樣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