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2021-01-17 騰訊網

由南越王宮博物館與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分為「羈縻徠遠」、「土司制度」、「土司尊榮」、「信仰崇奉」、「改土歸流」五個部分,展出文物達173件/套之多,系統地展現了一幅平武明代土司金玉滿堂、雍容別致的生活畫面。

展覽開幕式上,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先生,綿陽市博物館副館長、黨支部書記周健先生出席並分别致辭。隨後,他們代表雙方博物館互贈禮物,並與出席開幕式的嘉賓們合影留念。

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先生致辭

綿陽市博物館副館長、黨支部書記周健先生致辭

開幕式後,綿陽市博物館副館長都雲昆先生帶領觀眾參觀本次展覽,詳細介紹了精品文物的用途、製作技藝及背後的文化底蘊,帶領觀眾走進平武土司的年代,感受明代平武土司生活的奢華典雅,以及大明王朝的富庶興盛。

展覽主創人員進行導覽

土司制度在元代正式建立,它源於唐宋以來的羈縻制度,一般是由中央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並以世襲的形式擔任地方文武官員,以管理少數民族地區,達至和平穩定的目的。而平武土司的特殊之處,在於由以王、薛兩家族為主的客籍漢族擔任土司。從南宋末年揚州府興化縣進士王行儉入龍州任判官開始,平武土司開始了長達近八百年的統治,是我國歷史上承襲時間最長的漢族土司之一。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展出的,是精選自平武明代土司薛繼賢夫婦合葬墓和宣撫司僉事王璽家族墓中出土的精美文物。薛繼賢為薛氏土司中的第五任土司,其夫婦合葬墓墓主共九位,為薛繼賢與他的八位妻妾。王璽為王氏土司中第七任土司的庶長子,庶子繼位的他,是王氏土司中最具影響力的一代土司,在位期間王氏土司的勢力達到了最高峰。

展出的文物中,既有奢華的金銀玉器,又有產自景德鎮民窯的青花瓷、青白瓷,還有墓室中豐富多彩的石刻作品,讓人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金仙宮夜遊分心

王文淵夫人墓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眾多金器中,名為「金仙宮夜遊分心」的髮飾造型精美,力壓國內眾多土司墓中出土器物,是展示器物中最具價值的一件。分心,是插戴在 髻之前的髮飾,造型通常呈「山」字形,正面上緣一溜尖拱,中心高,兩邊依次低下來。

髮飾上,描繪了古人晚上出行的場景,整個金器採用立雕或高浮雕的方式,玲瓏剔透、層次鮮明。工匠在長度僅有18.4釐米的髮飾上竟一共刻畫了40個人。金器整體呈山峰形,中部有兩柱葡萄,高柯擁接,抱成圓框,一人騎馬穿行其間,馬的前面有提燈開路者,有吹笙、起舞者,馬後有舉扇侍奉者。圓框左右各有隨從15人,或持扇、或擊鼓、或操琴、或彈琵琶,背景則是宮殿樓閣,周圍均環繞連珠紋。實屬精美絕倫之作!

金玎璫七事

薛繼賢夫婦合葬墓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玎璫七事」由「事件兒」發展而來,是一種純粹的裝飾品。所謂「事件兒」是一種將日常使用的挖耳、牙籤、鑷子、勺子用金鍊串起,既做用具,也兼做裝飾之用的佩飾,一般系掛於胸前、腰間。

紅綠彩花卉紋小口帶蓋瓷瓶

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 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藏

鈴形蓋,寶珠鈕,蓋內中心有管狀子口。器身為侈口、圓唇、短頸、溜肩、深鼓腹下收、平底。全器內外施白釉,釉下勾勒花卉紋,釉上飾以紅、綠二彩。內壁有一周凸稜,器身為拼接而成。鈕下蓋面飾覆蓮瓣,蓋身飾纏枝花卉。瓶肩亦飾覆蓮瓣,腹部由蓮池、寶相花、月季、牡丹構成四季花卉紋。近底處飾一周「壽山福海」紋。

青花松竹蓮紋瓷盤

王璽家族墓出土 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藏

影青雙龍耳瓷方瓶

王璽家族墓出土 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藏

施彩女侍像石浮雕

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 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藏

火把簇千戶所銅印

四川博物院藏

銅印方形,圓形柱鈕,印面陽刻九疊篆文「火把簇千戶所印」;左側稜上陰刻楷書「心字一百二十九號」。印背陰刻楷書,右為「火把簇千戶印」;左為「永樂年九年十一月日□禮部造」。

鑲嵌藍寶石金戒指

王鑑夫人朱氏墓出土 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藏

橢圓形戒託,戒面鑲嵌藍寶石,託周自上而下依次飾線紋、兩周繩紋、連珠紋、竹節紋,指環根部飾捲雲紋。

參觀之後,綿陽市博物館展覽保管部的主任、文博副研究員李生老師還為大家主講了《龍州土司鉤沉》學術講座,為大家介紹了龍州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歷史,以及龍州土司源流,其與朝廷、土民的關係,龍州土司遺產等的內容。

綿陽市博物館展覽保管部的主任、副研究員李生老師講座

意猶未盡或者錯過了講座的朋友們,不用擔心,這個周末,一起來南越王宮博物館,親眼見識見識平武土司的驚世遺珍,感受來自大明的奢華典雅吧!

展覽主題: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07.24——2020.10.15

展覽地點: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樓二樓臨展廳

THE END

相關焦點

  • 「土司家的寶貝來了!」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展」深博今日展出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
  • 來賞明朝土司奢華之色 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展出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土司遺址,備受世界矚目。作為我國歷史上承襲時間最長的漢族土司之一,平武土司更是創造了獨特的土司文化。今日,「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明年3月28日。
  • 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有多豪?一件金髮飾刻40個人
    南都訊記者許曉蕾 實習生高明月 24日,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以及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樓北二樓臨展廳開幕。
  • 墓中遺珍引人誇 四川平武土司「家底」首次集中展示
    「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古代中國,元朝在唐宋羈縻制的基礎上,在西南地區冊立土司進行管理,這些執掌一方的土司,都過著怎樣一種生活?上世紀70年代,平武土司王璽家族墓地的發掘,算是讓這些土司的「家底」驚現於世。
  • 來自四川明代土司的「親切的金子」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去年辦了兩個挺不錯的借展:上海青龍鎮遺址和陝西唐代陶俑,形成了「小而精」的辦展特色,延續這一特色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已經開幕,最大的感受是:好多金子。
  • 明代「土司」文物亮相南越王宮博物館
    明代「土司」文物亮相南越王宮博物館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07-25 平武,古稱龍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是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雜居之地
  • 「土司遺珍」亮相深圳
    「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近日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活動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共同舉辦,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玉石與陶瓷等各類遺物。
  • 「土司遺珍」亮相深博,數百精品文物奪目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本次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
  • 南越王宮展出「土司遺珍」:好大好大的金腰帶
    「這次展覽中的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走出四川;它們出川的第一站,就選擇了廣州」,在24日上午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開幕式上,西漢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說,這個展覽,是王宮博物館引進的展覽中展出文物數量最多的,而且文物非常精彩,歡迎大家來看!
  • 明代土司晚上竟然這樣出遊 快來看看多氣派
    今天(24日)起,「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南越王宮博物館開幕,173件(套)文物系統展現了一幅平武明代土司金玉滿堂、雍容別致的生活畫面,帶領觀眾一窺明代平武土司的政治、文化風採。展覽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以及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舉辦,將持續到10月15日。
  • 管窺西南土司文化風採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劉莎莎)日前,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期間,市民可免費參觀。
  • 從墓穴遺珍窺探西南土司文化奧秘
    在不平滑的石塊上,雕刻著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的生活場景,人物線條清晰可見,色彩飽滿,栩栩如生——這是從王璽家族墓 M5 天順八年(1464 年)王璽夫人蔡氏墓出土的《王璽夫人蔡氏及女侍像石浮雕》。蔡氏居中,端坐帳中椅上,束髻簪花;兩側女侍分別雙手託奩、捧巾。
  • 見識一下明代土司有多豪!173件/套出土文物亮相南越王宮博物館
    7月24日,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開展,將持續展至10月15日。影青雙龍耳瓷方瓶(明代)平武,古稱龍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是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雜居之地,屬多民族、多文化交融與衝突的地帶。
  • 「土司家族」文物集體亮相 這個周末和深博來場「約會」吧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7日訊(記者 潘潤華 通訊員 董傑)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
  • 栩栩如生的浮雕、流光溢彩的金鑲寶,到深博看明代西南土司的社會生活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本次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
  • 深圳博物館遊記1,欣賞四川平武縣土司遺珍1
    2樓為深圳民俗文化展廳、古代深圳展廳、近代深圳展廳、第二專題展廳(現在為四川平武縣土司遺珍展)。 今天我們參觀二樓四川平武縣土司遺珍展1: 1.金葫蘆形耳環,製造年代:明朝1368年~1644年,王璽家族墓出土。
  • 習水十孔墓穴疑似土司將軍墓 貴州還有5大考古發現【圖】
    近日,在習水縣土城鎮的一處臨河工地上,人們在遷墳過程中,發現一個十孔墓穴疑似將軍墓葬,據稱墓主人是一位袁姓明代土司袁綸。袁氏家譜稱其為入播第十一世,繼承兄長袁綱(或袁經)爵位,明代天順年間任唐朝壩長官司長官,後被封為節義將軍。經過多年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顯示,貴州距今1萬到4000年的人類遺址有100多處,有5個地方還獲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了鳳冠、金盞、銀壺等精美文物。
  • 貴州遵義明代播州土司楊輝墓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
    貴州遵義明代播州土司楊輝墓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03月15日 14:17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3月 11日揭曉,
  • 湘西發現明代土司王陵墓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王權   湘西永順縣日前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老司城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發現距今800多年前明代土司王陵的神道和殿堂
  • 遵義播州考古重要發現 五座土司墓墓主身份確認
    原標題:五座土司墓墓主身份確認 遵義市播州考古再獲重要發現—— 五座土司墓墓主身份確認 對貴州乃至西南地區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特性研究有重要意義 首次發掘確認 元代土司墓葬 此次發掘的播州楊氏土司墓葬,分為兩個墓群。其中一個墓群,在1957年發現的第13世土司楊粲墓前,被稱為皇墳嘴墓地,分別是第18世土司楊嘉貞、23世楊炯、27世楊斌夫婦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