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已經今日夏季最熱的時候,全天平均氣溫都在30度以上,此時我們外出作釣,肯定主要是以鰱鱅為目漂魚,因為我們都知道鰱鱅不怕熱,所以我們都會選擇浮釣鰱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浮釣鰱鱅都有哪些技巧。
鰱鱅是中大型魚類,且喜群聚,所以在釣具選擇上要體現不能過短但也不宜過長。體型不大可以用4.5米的碳素杆即可,如果體型過大可以用5.4米的碳素杆!當然也要根據水面來定。如果大水面經常有人用長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長杆。"大"即鉤要大。鰱鱅嘴大,一般用伊勢尼10~15號。"粗"即線要粗。主線3-4號左右,子線1-3號為宜。一般墜下2鉤,子線長50釐米,相距15-20釐米較好。漂要用到位快的粗長漂,吃鉛相對要大些,最好漂尾就能承受餌料重量!
鰱鱅餌料的霧化性要好,餌料比重要輕!霧化好和比重輕,這兩點是所有垂釣鰱鱅餌料中都必須遵循的一點,記住是所有的鰱鱅魚餌料,不管他是用的什麼餌料來釣鰱魚,一定是按照這這一點來的。很多人問為什麼?餌料的霧化性好,餌料的比重比較輕,這樣的餌料在水中時,可以不斷散發出小的顆粒在水中,而鰱魚是濾食性魚類,鰱鱅在吃餌時,先用嘴吸入含有餌料的水,吸到嘴裡去,再用魚鰓過濾水中的顆粒,通過這種方式來吃餌料。如果你的餌料連霧化性都滿足不了的話,那怎麼可能釣得上鯰魚呢?
所以在作釣鰱鱅魚時,餌料的狀態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問題。配製魚餌時,要特別注意餌料的霧化程度,最好保證餌料入水後能在1-2分鐘內均勻化盡。餌料化盡後便可繼續拋竿,直至釣點形成一個立體霧化區,這樣鰱鱅才會逐漸入窩。鉤餌配比大致是:40%菜籽餅+40%鰱鱅餌+15%的富含小麥蛋白的鯽魚餌料,如老鬼2#918、速攻或龍王恨藍鯽等,甚至直接加入白面也行。另為對餌料狀態進行微調,可加入不超過5%的小麥蛋白和適量白粉。當然,這只是大概的比例,不必用量杯精確測量,菜籽餅可提前用水泡開並發酵1-2天。之所以使用菜籽餅,是為了降低垂釣成本,同時又可釣獲其它魚種,缺點是容易招來小雜魚。
垂釣鰱鱅其實就是"以誘為主,以釣為輔"。如果打窩的話,窩料不能捏的太嚴實,輕握幾下即可,需要打下的窩料在指定水域的中層就化開化完。如果不打窩,可以開始垂釣時餌料稍稍捏得松一些,大一些,通過頻繁拋竿同樣能起到誘魚作用,釣鰱鱅必須誘魚。
平原型水庫找深水位,山間水庫找陡面,就是那種往前一米找不到底那種地方,春天陽面,夏秋陰面,另外比較重要的是如果有風,釣鰱鱅我們通常找側風或者上風口釣,這樣有利於餌料向外擴散誘魚,餌下風口餌料擴散是飄向自己,靠自己是誘不來魚的。不管找哪裡,水深都在三米上以為佳。鰱鱅都是暖水高氧魚,低氣壓避免出行,即便出去了也只能看到水面上一層憋得難受吧嗒吧嗒嘴的,看看就好。豔陽天釣白鰱的機率高一些,陰天涼爽高氧出花鰱的機率大,這個跟食物鏈有關係。
野釣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即可提竿:一是漂尖前後左右擺動,說明有魚碰線,立即提竿掛之,往往可掛到魚鰭上;二是浮漂向下沉1-2目,停住不動、或有上送情況,應立即提竿,往往可掛在魚嘴上,或將魚嘴「縫」住;三是釣下底後,浮漂此時又上升1-2目,「打樁」,此時應猛提竿,亦可掛到魚嘴;四是浮漂上下不斷抖動,這時提竿往往亦可掛住魚;五是個別情況也有「拉黑漂」現象,往往是幼鰱、幼鱅所為,當鰱、鱅成群進窩時,不像其它魚那麼狡猾,如若你猛提竿,它會驚散魚群;而成群結隊的鰱鱅進窩,即使你猛提竿的大動作,也不至於驚散魚群,甚至一個好窩子能釣上十幾尾乃至幾十尾,其餘的圍在窩子裡久久不肯離開。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