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每隔15公裡內就算一個生活圈了,兩個生活圈的東西很多方面都不一樣。基本可以分四個圈子,老城區越秀、東山、荔灣、海珠、芳村,新城區天河,近郊區白雲、蘿崗、黃埔,遠郊區番禺、南沙、花都、從化、增城。
外省人覺得廣州人都是一體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南沙增城花都從化這些地方離越秀東山荔灣這些老城區很遠,比如有的南沙人甚至都很少很少去過那邊,不熟悉那邊的文化、習俗及俚語,更多時候是通過電視來了解,神奇不神奇?
荔灣作為廣州本土文化的根,飲食是強項,和越秀一樣,商業氣息重,教育醫療文娛配套設施幾乎都是廣州頂級的。但是荔灣整個區域的面貌在一線城市裡顯得很破舊,更像是北京的胡同給人那種很市井的感覺,成片的騎樓被批發市場佔領。
越秀區文物古蹟很多,代表有五羊石像、南越王博物館等。越秀比荔灣小很多,但是經濟更好一點,很多穿著拖鞋背心身家億億聲的人就出自這兩個區。東山區也差不多,唯一區別是讓人感覺權氣過重,因為大多重要機關都在這。
天河北到珠江邊是廣州經濟新中心,所有高大上的商務和文化活動的聚集地。天河其實很大,東邊的發展遠不如西邊靠近越秀的區域來得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天河還有很多城中村,比如火爐山那邊的區域。另外天河北有很多成熟的街區,高端和市井都能給到你。
白雲區在廣州北邊,白雲區比較有存在感的是白雲山,是廣州人口最多的區,外來人口比例也很大,所以做外貿和網店的個體戶也非常多。至於黃埔雖有過輝煌,但是和蘿崗一樣,相對東山和天河而言,目前還是像農村鄉下多一點,聽說也要做CBD,看看效果如何了。
原番禺是由現番禺和現南沙組成,以前番禺人去得最多是市橋,以前市橋對於他們來說才是市區,廣州老城區相當於省城的概念,去荔灣這些老城區就相當於是出遠門了,來回就是一整天了,現在通了地鐵慢慢拉近了現實距離,可是心理距離還依然如此,尤其是對老一輩的人來說。
至於南沙,給我印象就是距離「遠」,產業「散」,這八年來才發展起來,南沙是相當於分了兩個鎮中心--舊鎮和金州,兩個地方都相距較遠,現在南沙的發展重點是在以前更農村的萬頃沙島、靈山島、橫瀝島三個島島尖組成的明珠灣核心區,也想打造成天河的珠江新城,且看效果再說吧。
其他未提到的區也都大同小異,可參考各圈子裡的典型區,但在各個圈子裡,基本都是屬於小弟級別,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