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700公裡,浙川兩地在四川青川竟然幹成了這件事!

2020-12-18 閃電新聞

「魚米之鄉、清麗吳興」;「熊貓家園、大美青川」。

吳興在東、青川在西,兩地相隔1700公裡的空間距離,相似的山水、相融的情感、共同的使命、相同的夢想成就了相距千裡的協作情緣,成為了全面小康路上攜手共進的「一家人」。

「山盟海誓」共合作,這份濃濃的情誼在3216平方公裡的青川大地上書寫了跨越千裡、合力戰貧的新故事,開啟了東西攜手前行的新航程;2018年青川脫貧摘帽,2018-2019連續兩年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好」等次。

提高站位,扛起扶貧協作時代使命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關心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1996年黨中央作出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重大部署以來,浙江接續在對口幫扶、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長效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等方面,給予青川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浙青兩地結下了24年血濃於水的深情厚誼。

2016年7月,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動員令發出以來,浙江、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推動,親臨青川指導工作;湖州、廣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常態組織研究,多次帶隊互訪;吳興、青川兩地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認真落實浙川兩省、湖廣兩市決策部署,堅決扛起主體責任,籤訂協作協議,務實互訪對接,著力精準幫扶,形成高質量、全方位、深層次的扶貧協作格局。

吳興區委書記吳炳芳,區委副書記、區長潘永鋒,青川縣委書記羅雲,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自強分別帶隊多次對接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通過高頻次的互訪交流,促進了兩地協作領域的深化拓展、協作工作的深入推進。

青川人民深切的感受到:浙江24年的傾情傾力幫扶,成為助推青川後發趕超綠色崛起最可靠、最強大、最全面的不竭動力。

精準發力,繪就真幫實扶恢宏畫卷

堅持人才共育,強化智力支撐。建立兩地人才交流幫扶機制,制定了幹部人才培養和交流合作計劃實施方案,籤訂幹部人才交流合作協議。

打造吳興青川幹部人才培訓基地,推行「東西黨員幹部人才聯動」培訓模式,培訓基層黨員幹部7341人次。建立吳興名師工作室5個,引進白茶種植、湖羊養殖等新技術9項。

堅持項目共建,做強發展引擎。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薄弱環節和產業、就業等重點領域,編制扶貧協作三年實施方案,籤訂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項目備忘書,浙江安排財政幫扶資金1.353億元,實施幫扶項目68個,帶動貧困人口2.6萬人。將幫扶項目全部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統一監管,嚴格執行工作跟蹤督辦和定期會商制度,推動項目儘快投產達效。出臺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管理辦法,將幫扶資金納入專戶,確保幫扶資金規範使用、陽光運行。

堅持產業共促,提升增收質量。制定引導和支持浙江扶貧協作企業來青川投資十條政策,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項目庫,用好用活財稅、金融、土地、電力等優惠政策,強化精準對接和服務保障,招引落地浙江企業13家,實際投資達12.4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586人增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830人。

高標準建設「四區五園」,培育產業協作示範項目45個、示範鄉鎮10個、示範村35個。吳興青川東西部扶貧協作特色產業園全面完工,「湖羊入川」加快向「湖羊致富」邁進。

540萬株受捐「白葉一號」茶苗建成1517畝白茶基地,將白茶種好、種活、種出效益,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先導工程、示範工程、重點工程。「一片感恩葉,攜手奔康路」報導在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放送,「白葉一號」管護經驗被中央辦公廳《每日匯報》刊載,2020年試採試製的「白葉一號」小茶包,在全國兩會期間送進人民大會堂。

堅持勞務共享,拓寬致富路徑。兩地籤訂了勞務合作框架協議書,湖州市、吳興區分別制定政策,對協作地區轉移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每人最高可獲2.2萬元政府補貼。

制定勞務協作六條措施,設立「勞務協作聯絡站」,用好轉移就業「大數據」平臺,確保就業意願和市場需求精準對接。舉辦勞務招聘會26場,提供就業崗位1萬餘個,幫助貧困人口就業3321人。疫情期間開展「點對點」「一站式」服務,有序組織貧困人員返崗就業651人。

注重就業技能提升。舉辦勞務協作技能培訓80期,培訓貧困人口2762人;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354人,帶動貧困人口1151人。

強化攜手奔康,匯聚幫扶合力。青川吳興籤訂了攜手奔康結對幫扶協議,吳興每年從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500萬元,支持青川項目引建、平臺建設、企業發展。

紮實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54家企業與青川79個貧困村籤訂結對幫扶協議,兩地鄉鎮、部門、學校、醫院、村企結成幫扶對子,精準實施「一對一」幫扶。建立吳興·青川村企結對同心扶貧基金、木魚中學獎學助學基金,讓貧困群眾、貧困學生長期受益。

全力推動消費扶貧。務實推進單位購銷、結對助銷、企業營銷等「十大」消費扶貧行動,銷售已認定扶貧產品3.9億元,開設吳上興鮮—攜手青川扶貧館、湖州龍之夢特色扶貧產品青川展銷專區。累計接收浙江湖州吳興社會團體和企業捐贈物資資金2819.6萬元。

創新實踐,闖出攜手戰貧吳青經驗

搭建了扶貧車間聯盟「造血幫扶」新載體。落實部門聯動、財政獎補、金融支持「三大舉措」,依託聯動培訓、創業孵化、交流互進、權益保障「四大載體」,建設生產加工扶貧車間,有效吸納貧困人口603名、帶動就業3728人。

成立全市首個東西部扶貧車間聯盟,有效破解了扶貧車間分散經營、利用效率不高等難題。扶貧車間聯盟輻射14個鄉鎮,吸納600餘名群眾穩定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3000元。《扶貧車間新模式寫就脫貧「大文章」》等經驗被《中國扶貧》等國家級刊物刊載推廣。

拓寬了「網際網路+醫療」網絡扶貧新通道。搭建湖州、吳興、青川醫療機構三級網絡平臺,開展遠程治療指導、遠程教學等10項協同醫療服務,切實提高疾病診斷精度、降低醫療風險。開發家庭醫生「雲服務」APP,將「醫院」有效延伸至「患者家中」。湖州-吳興-青川三方遠程會診系統建設入選2019年網絡扶貧典型案例。

探索了「黨建促脫貧、人才助振興」新機制。籤訂「青吳同心·攜手同行」黨建聯盟協議,開展「契約化」共建活動,200名困難黨員得到幫扶,9個村級陣地進一步提升。按照「按需選派、人崗適應」的原則,圍繞農業、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累計互派幹部人才167人。

打造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縣區」新樣板。吳興青川兩地始終以創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縣區為目標,著力探索建立協作幫扶長效機制,紮實開展「六大示範行動」,創新實施「十大工程」,探索推行「五共」模式,著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縣區新樣板。《守望相助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吳青」樣本》等經驗被《中國扶貧》、《中國經濟時報》等國家級刊物頭版頭條刊載推廣。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千裡連心同攻堅,和衷共濟奔小康,這份恩情,這份厚誼,這份守望,青川的山水作證。25萬青川人民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發揚「兩幅標語」精神,以感恩奮進之心、知恩圖報之志,全力以赴把東西部協作往細處做、往實處抓、往深處推,努力創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示範縣,努力把青川建設成為嘉陵江上遊大蜀道腹地高顏值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矽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奮鬥目標貢獻青川力量!(唐續宗 江琪)

責任編輯:王永戰

相關焦點

  • 吳興·青川:千裡攜手協作 傾情逐夢小康
    浙江吳興在東、四川青川在西,兩地相隔1700公裡的空間距離,相似的山水、相融的情感、共同的使命、相同的夢想成就了相距千裡的協作情緣,成為了全面小康路上攜手共進的「一家人」。這份濃濃的情誼在3216平方公裡的青川大地上書寫了跨越千裡、合力戰貧的新故事,開啟了東西攜手前行的新航程;2018年青川脫貧摘帽,2018-2019連續兩年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
  • 獨家揭秘|青川「小茶包」走進人民大會堂
    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徐萍說,今年青川又新規劃了3500畝種植基地,「有了這致富的茶葉,通過我們勤勞的雙手,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徐萍娓娓道來,來自浙江的扶貧茶葉和四川青川的故事,走進了人們的心裡。發言完畢,攤開手掌,嘿,滿手心都是汗。那是緊張,更是激動。
  •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山海之戀 浙廣情深 跨越1800公裡的情誼 2020-10-21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8輛「健康專列」開進青川鄉鎮衛生院
    這8輛救護車一定會對青川的醫療急救事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極大滿足兩所偏遠鄉鎮衛生院急救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需要。救護車是老百姓的救命車,是生命健康的守護神。此次收到救護車的8個鄉鎮衛生院分別是:喬莊鎮、青溪鎮、房石鎮、涼水鎮、竹園鎮、關莊鎮、木魚鎮、沙州鎮,這必將大力提升基層鄉鎮衛生院醫療急救水平,造福當地群眾。
  • 廣元青川:貧困村裡菌香飄 群眾腰包鼓起來
    40多歲的唐樹勇感慨不已,去年,他承包了這片產業基地,租金作為青竹村的村集體經濟,還帶動貧困群眾進入基地務工、科學學習種植技術、發展香菇木耳種植特色產業。觀音店鄉是典型的邊遠落後貧困鄉,坡高路陡,峰高谷深。自脫貧攻堅仗打響後,該鄉黨委政府和川報集團等幫扶單位齊心協力,同心繪藍圖,共築小康夢。
  • 跨越千裡架起「致富橋」吳興東西部扶貧協作為青川「造血」
    作為青川縣的對口協作縣(區),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近年來在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中,不斷謀求兩地長期互利合作。吳興區根據青川縣實際情況,量身定製了吳興青川產業園、水利幫扶、八裡竹園、童裝入川和湖羊入川等「十大工程」,運用吳興行之有效的發展經驗,為青川解開「致富密碼」。
  • 川貝母和浙貝母,都是「貝母」用處可不一樣,分清楚才能用得好!
    但是貝母大家都知道,貝母還有「川貝母」和「浙貝母」之分,雖然一字之差,效果卻有殊異,更值得注意的是兩者的價格上更是有天壤之別。川貝母川貝母顧名思義,就是四川主產的一種貝母,雲南甘肅等地也有部分出產,川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等品種的乾燥鱗莖。
  • 異地戀:跨越1700公裡擁抱你
    -這是 阿瑤 的第 3 封微甜情書-聖誕節。上午9點的機場,行人寥落。隔著1700公裡,你在電話另一頭激動地語無倫次。「寶貝,你給了我這麼大的驚喜,我必須給你一個小小的驚喜」「哈?什麼呀?」「等下你就知道啦~這次我要忍住,不能告訴你!」
  • 情暖雙城 越享樂味 | 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樂山商貿旅遊文化...
    峨眉武術文化、嘉州歷史文化、美食文化五張名片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密切浙川東西協作,推動浙川兩地經貿旅遊文化交流合作,帶動扶貧產品在內的「樂山造」產品走出去。經市政府同意,在浙江省紹興市開展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樂山商貿旅遊文化交流合作活動。
  • 四川青川:山貨搭上電商快車成「網紅」
    如今,青川黑木耳已經是各大電商平臺上的「網紅」產品。青川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災區,木魚村也幾乎在這場災難中被夷為平地。十年前,在北京建築工地上務工的張正華急匆匆趕回家,被眼前滿目瘡痍的場景所震驚,多年打工修建的兩層樓房也垮了。「當時我就想,今後說什麼也不和家人分開了。」
  • 青川是四川與陝西甘肅交界的一個縣,城郊坐落著一個「歐洲小鎮」
    四川被譽為天府之國,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國土壤最肥沃、氣候最適宜、水量最充沛、人居最集中的區域。青川縣就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白龍江下遊,隸屬於廣元市,是四川省內與陝西、甘肅三省交界處的一個地方,素有「雞鳴三省」、「金三角」之稱。
  • 美味青川|邂逅古色古香的千年邊城風味——青溪豆腐乾
    青川縣青溪古城一個有著淳樸的蜀漢1700年邊城 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如今烈烈旌旗下藏有豆香撲鼻的「青溪豆腐乾」是一種獨特的邊城風味豆腐乾與三國的歷史煙雲傳說中諸葛亮與豆腐乾有一段不解之緣廖化即把清溪幹豆腐拿出來諸葛亮在吃豆腐乾時越嚼越香便隨口吟詠了一首詩豆仙多風流,腐餚品質優幹潤隨人意,乃味香破口上界仙人食,品之也舒喉珍品出青溪,餚譜志千秋這是一首藏頭詩把每一句的第一字連起來是「豆腐乾乃上品珍餚」 青溪老百姓知道諸葛亮喜愛吃豆腐乾感到十分榮幸
  • 四川:竹蓀——生長在青川之山中的「舌尖」珍品
    中國網6月19日訊 記者從四川相關部門了解到,四川青川出產優質上等的竹蓀青川竹蓀,菌帽肥厚、菌柄粗壯、裙擺圓實、營養豐富、脆嫩爽口。具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溼、抑腐防餿之功效,對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是歷代宮廷貢品,國宴名饈,食療佳品,而今,青川竹蓀更以其天然的生長環境、細緻的人工製作、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享譽國內外。
  • 青川 零汙染的美味 讓你垂涎欲滴
    「八山一水一分田」,這是青川縣的概況,也描繪出一幅優美的山水圖畫,這裡有著純天然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俗話說「靠山吃山」,八分山地給青川人民帶來了大自然美好的饋贈。這是他告別外出打工生活,回到家鄉從事森林蔬菜種植的第二年,眼下這批野生菌菇,正是他收穫的第三批。在他的種植大棚裡,還有青川赫赫有名的木耳和天麻正在生長中。    而在青川最大的森林蔬菜企業川珍實業有限公司,來自南京的商家秦先生正在預購下一批木耳。「青川的木耳在我們南京市場銷量非常好,還帶動了青川菌菇、竹蓀等野生產品的熱銷。」    全國木耳產地不少,是什麼使青川木耳脫穎而出的呢?
  • 四川青川森林面積達60萬畝 天然避暑地
    百度大數據揭秘,「冬海南」,必然「夏青川」。 四川青川因「其水清美」而得名,擁有「中國最美夏天」「避暑勝地,度假天堂」的美譽。這裡山秀林木盛,水清瀑布流;青川,是一場身心的歸隱,靈魂的深呼吸。 青川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3.48%;這裡天然富氧,空氣清新,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60天以上,負氧離子每立方米含量最高達2.5萬個。
  • 青川木耳成「網紅」:「山珍大王」川珍幫種植戶搭上京東快車 每年...
    彼時,被稱為「山珍大王」的青川縣川珍實業有限公司,也在地震中遭受了高達4800多萬元的損失。在恢復生產的過程中,川珍與本地群眾達成了一致:公司免費提供黑木耳菌種,農戶負責種植,成熟後公司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進行回收。在這十年中,川珍不僅帶動包括張正華在內的萬餘人從事食用菌種植和增收,還帶領大家搭上了京東快車。
  • 天塹變通途 青川酒家埡隧道試通車成功
    圖為酒家埡隧道試通車現場    四川新聞網青川5月10日電(記者 高志農) 「高高酒家埡抒寫鐵兵築路情,巍巍龍門山見證一年重建路。」今(10)日下午14時15分,一輛滿載乘客的青川縣城喬莊至房石的客車,從酒家埡隧道緩緩駛出,標誌著全省最長的地方公路隧道、全省災後復工的第一個交通建設項目酒家埡隧道工程進入試通車階段。 圖為喬莊至房石的客車成為首輛通過酒家埡隧道的車輛    劍青路是青川的「生命線」。
  • 跨越2000公裡 川臺產業合作推介會在滬吸引上百家臺商
    從成都到上海,跨越2000公裡,由省臺辦、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主辦的川臺產業合作推介會來到申城。為何不遠千裡?目的簡單明確。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直言,就是為了讓長三角地區臺商臺企更好了解四川經濟布局、發展機遇和營商環境,通過推介會面對面碰撞出更多合作共贏機會。
  • 跨越海峽 希望奔湧——寫在第三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開幕之際
    築牢一個平臺:年度農業合作論壇在川臺兩地交替舉辦,構建起兩岸間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川臺農業「緣」來已久。曾參加過兩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的李後強,3個月前在《四川人在臺灣》一書中探源——早在明清,粵贛閩的客家人便一支入川,一支渡臺。共同牽手,源於身體裡沸騰著共同的血。
  • 廣元:為青川山珍代言 美女縣長化身「網紅」直播帶貨
    廣元:為青川山珍代言 美女縣長化身「網紅」直播帶貨2020-06-03 11:13來源:四川新聞網編輯:董茜濛四川新聞網廣元6月2日訊(馮小珈)「哇塞,縣長來到直播間,幫助老百姓挑青川特產,走群眾路線幹實事,真棒!」「整的好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