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再造人類健康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再造人類健康

  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進展,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將在傳統治療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展現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層次生物高科技修復工程的劃時代醫療水準,造福無數需要幫助的病人。

  韓忠朝

  法國技術科學院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中國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時至今日,人類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一方面,人類的壽命在不斷延長;另一方面,因為種種意外因素,人類生病、受傷的機率越來越大,皮膚、器官、骨骼等人體組織都很容易受傷。

  正因如此,關於組織修復與再生的醫學研究,目前是國內外生命科學界研究的熱點。但同時,國外並沒有對組織修復與再生這一新興的學科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與盤點。目前,隨著中華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的成立,中國的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典型的交叉學科

  2014年6月25日,由付小兵院士擔任主任委員的中華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在京成立,這是中華醫學會下屬第88個分會。

  該分會的成立,對於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而言,無疑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2015年6月18日,首屆全國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大會暨國際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這意味著,中華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那麼,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能給人類健康帶來哪些變化?

  首屆全國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大會執行主席韓忠朝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說,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是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熱點,涉及幾乎所有人類損傷、疾病治療以及抗衰老等領域。

  損傷組織的修復與再生是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涉及遺傳、發育、幹細胞組織工程、生物材料等諸多基礎學科和創傷、燒傷、骨科等臨床學科,其成果將為數以億計的傷病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提供直接服務,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韓忠朝介紹說,組織修復,一般是指局部組織、細胞因某種致病因素的作用遭受損傷或死亡後,由鄰近健康細胞的再生來修補,以恢復組織完整性的過程。修復過程的快慢及完整與否受許多因素影響,這些因素除受損傷的組織類型外,還有致損傷因子、營養、血液供應、感染、組織缺損多少等。

  而組織再生,是指組織損傷後細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復的過程。例如,傷口的修復即通過血管、結締組織、上皮組織等組織的再生來完成。若再生後的組織在結構和功能上與原來組織完全相同,稱為完全性再生,如缺損的組織不能完全由結構及功能相同的組織修復,則稱為不完全性再生。

  「應該說,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它包括醫學、生物學、材料學等多個學科,需要多學科的研究人員齊心協力,才能共同推進其發展。」韓忠朝說。

  幹細胞的作用

  對於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而言,幹細胞、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的發展,對其發展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隨著這三大技術的不斷實踐,人們已經看到組織修復和再生的創新理論、關鍵技術和方法開始應用於人類健康領域。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度繁殖以及多向分化的潛能,被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是再生醫學的核心成分。

  幹細胞是人類組織器官的起源細胞,所有組織器官的這些細胞都來自幹細胞,是幹細胞在不斷地分裂、增殖,分化各種各樣的組織,最後構成人體的組織器官和整個人體。所以它是源泉的細胞。此外,人體需要新陳代謝,每天都會有好多的細胞死去,又不斷地有很多新的細胞產生,這些新的細胞都來自幹細胞。

  現代醫學利用幹細胞的這種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功能來治療疾病。韓忠朝說,當人體組織器官出現損傷,就可以用相對應的幹細胞來進行修復,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幹細胞具有巨大的醫學和臨床應用價值。

  幹細胞有很多種。根據幹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大致可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根據幹細胞的發育潛能分為三類: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韓忠朝指出,成體幹細胞包括來自骨髓、脂肪等組織來源的幹細胞,也包括圍產期組織如胎盤、臍帶組織和臍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等。「幹細胞的應用已有較長的歷史,如人體造血幹細胞,相關技術的應用已經有數十年,全世界已經有上百萬人通過這一技術得以治療。應該說,它已經很成熟了。」

  組織工程作為一門以細胞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相結合,進行體外或體內構建組織或器官的新興學科,其要素主要包括種子細胞、生物材料、細胞與生物材料的整合以及植入物與體內微環境的整合。據韓忠朝介紹,目前組織工程技術可應用於複製各種組織,如肌肉、骨骼、軟骨、腱、韌帶、人工血管和皮膚;生物人工器官的開發,如人工胰臟、肝臟、腎臟等。

  生物材料則是用於人體組織和器官的診斷、修復或增進其功能的一類高技術材料,即用於取代、修復活組織的天然或人造材料,其作用藥物不可替代。生物材料能執行、增進或替換因疾病、損傷等失去的某種功能,而不能恢復缺陷部位。

  發展潛力可觀

  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的發展,未來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身體健康。

  「應該說,在這一領域,幹細胞技術、生物材料等等都很重要,但相較而言,幹細胞技術還是要略微顯得作用更大一點。」韓忠朝指出,組織損傷與幹細胞有密切的關係。當組織有損傷時,誰來起作用?那就是幹細胞能夠不斷增殖,重構這個組織。除了細胞以外,還有細胞外的機制也很重要。相關的機制破壞後,依靠幹細胞技術就可以進行治療,就能實現組織的再生。但對於損傷太過嚴重的一些組織,有的就需要外用材料(生物材料)來配合幹細胞相關的技術,最終實現組織再生。

  「目前,社會上有些人對於幹細胞有些誤解,這主要是他們對這一技術不夠了解。幹細胞有很多種,不同的幹細胞用途不太一樣。幹細胞研究至今,國際上已批准多款幹細胞產品作為藥品上市,這充分說明其科學性。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圍產期組織來源的幹細胞由於其易獲得性、較高的安全性,在產業化上走在其他種類幹細胞的前面。」韓忠朝說。

  目前,國內外分析數據已經顯示,圍產期組織來源的幹細胞的應用將超過其他種類的成體幹細胞,成為再生醫學的主力軍。由於以韓忠朝為代表的中國科研人員的努力,目前中國在圍產期幹細胞的科研水平基本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幹細胞的科研和臨床與國際差距並不大,但是中國幹細胞在法律法規上離歐美國家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圍繞幹細胞的法律法規還是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末,幹細胞領域發展已經經過了幾十年,但有關部門還是用幾十年前的法律法規在調控,非常滯後。

  政策法規的滯後一方面造成了公眾對幹細胞的誤解,另一方面也嚴重阻礙了整個幹細胞行業的發展。目前,在幹細胞的儲存方面,美國已達到10%,日本和韓國將近15%,而我國僅僅是千分之幾。

  「有關部門應當抓緊幹細胞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關鍵是要制定幹細胞技術的標準,促進這一產業的發展。政府部門應當多聽取幹細胞科研人員、醫療從業者、幹細胞研發企業的意見,不能一葉蔽目。」韓忠朝說。

  預計未來10到20年,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進展,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將在傳統治療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展現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層次生物高科技修復工程的劃時代醫療水準,這將會造福無數需要幫助的病人,從而改變整個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發展史。

相關焦點

  • 絲素蛋白|再生修復醫學-仿生骨
    隨之而來的材料、硬體等產業開發更加豐富了仿生學研究的方向,本篇結合回顧前人在醫用仿生材料方面所做工作,從再生醫學角度出發,研討仿生骨材料在不同修復場景下的應用空間與市場前景。·外源骨修復使用體外材料,多為合成有機高分子、合金金屬,非人源材料的修復效果較差,容易誘發二次感染。骨軟骨缺損治療手段包括同種異體移植、激發骨髓再生修復及清創術,異體移植涉及免疫排斥和疾病傳播問題,而激發骨髓再生修復只是臨時的姑息手段,難以完全治癒。植入支架逐漸成為行業新的研發趨勢。
  • 再生醫學「細胞療法」南京擎安醫療了解一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幹細胞技術正蓬勃發展;它將是攻克傳統醫學所不能及的重大疾病的一種全新醫療技術,是當今和未來醫學研究的熱點和發展的方向,以前我們無法攻克甚至無法想像的疾病和醫學療程正在通過幹細胞一步步走進我們的視野和生活,疾病變得不再那麼可怕!
  • 可注射軟骨再生技術有望代替玻尿酸
    &nbsp&nbsp&nbsp&nbsp2018年1月,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全球用組織工程方法造出了人的耳朵,引發世界轟動。近日,這個團隊又對外公布,稱已實現可注射軟骨再生技術,可用於人體組織修復和美容。這種技術可有效避免玻尿酸所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最終有望代替玻尿酸。
  • 小分子藥物可促進肝臟修復再生
    ■環球短訊  新華社華盛頓8月17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國研究人員17日說,一種小分子藥物會促進受損的肝臟修復與再生,並在小鼠實驗中取得了優異的治療效果。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 二十載技術研究 艾爾菲生物再創再生醫學材料奇蹟
    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發展,通過生物材料修復人體受損組織、以生物治療方法促進機體自我修復與再生已經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作為中國最早從事再生醫學研究、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之一,西安艾爾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潛心二十多年,開發出了多種相關生物材料產品,以領先的技術優勢在護膚品新原料開發界和再生醫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 貝利達(BIOREPAIR)——突破了牙釉質不可再生的醫學瓶頸!
    刷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不要忽略這件「小」事,它跟人們的口腔健康息息相關。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人們面臨著各種美食的誘惑。然而古語有云:病從口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口腔風險。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人的口腔發病率已經高達97.6%。因此日常良好的口腔護理很重要,功效型牙膏也越來越發揮其作用。
  • 艾爾菲生物:科技帶動中國護膚品原料與再生醫學革新
    楊正國先生所領導的西安艾爾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從事細胞學護膚品原料事業之外,還在再生醫學生物材料研究方面有所建樹,企業目前以「打造民族護膚品品牌,實現異種大器官夢想」為前進方向,這一發展理念獲得了政府的認同與支持。
  • 人類肺損傷有望通過豬循環系統修復--中國數字科技館
    人類肺損傷有望通過豬循環系統修復2020-12-13 19:59:00
  • 2018第十二屆國際再生醫學和幹細胞大會在西安開幕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生物醫學新領域,具有重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其旨在通過幹細胞移植、分化與組織再生,促進機體創傷修復、治理疾病。幹細胞APSC多能細胞與再生醫學將改變傳統對於壞死性和損傷性等疾病的治療手段,對疾病的機理研究和臨床運用帶來革命性變化。
  • 呂紅斌團隊連續在頂尖期刊《Biomaterials》發表促骨腱界面再生的...
    紅網時刻4月29日訊(通訊員 嚴麗)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器官損傷衰老與再生醫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運動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際華人骨研學會(ICMRS)運動醫學聯合研究中心呂紅斌教授團隊在生物材料領域頂尖學術期刊《Biomaterials》(IF=10.273)上連續發表2篇原創性論文,分別介紹了兩種促進骨腱界面再生的新型組織工程治療策略
  • 華中科大張勝民團隊在再生醫學材料和3D生物列印領域獲系列進展
    近日,國際生物材料領域著名期刊Biomaterials在線報導了張勝民教授團隊利用仿生礦化微圖案再生材料模擬骨膜微環境實現了體內顱骨缺損加速血管化骨再生的新成果(Biomaterial 2021
  • 全球創業者大會暨創面大健康,細胞再生技術走進河北邯鄲
    而這些難題在巴克集團研發的巴克細胞再生技術應用中卻迎刃而解。巴克20年來的臨床實踐已得到大眾的高度認可,十幾萬件優秀臨床案例將巴克細胞再生技術推向了世界領先地位。在2019年11月29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加強體表慢性難癒合創面(潰瘍)診療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創面修復科等相關科室的能力建設,組織開展專業人才培訓,提升創面修複診治能力和規範化水平」。國民健康不能等,巴克細胞再生技術率先鋒。
  • 小耳患者福音——郭樹忠耳再造團隊入駐西安國際醫學整形醫院
    小耳患者福音——郭樹忠耳再造團隊入駐西安國際醫學整形醫院據獲悉,郭樹忠教授攜其團隊全力支援大西北,於2020年7月底開始調往西安囯際醫學中心工作,郭教授擔任西安囯際醫學整形醫院晥長,將繼續為小耳畸形恵者提供服務,手術費不變,以往的預約繼續有效,郭樹忠教授耳部再造團隊開始在西安全面恢復接診與手術
  • 北京生理科學會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再生醫學與未來—纖連蛋白與...
    2020年10月17日下午,北京生理科學會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首次採用網絡在線形式,召開「再生醫學與未來—纖連蛋白與再生醫學」的專題研討會。本次會議得到了國內再生醫學領域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學院校、研究機構及臨床醫院的專家,是BAPS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的一次盛會。
  • 一本日記引出一段助殘扶貧佳話,全國首家耳再造救助修復基地成立
    4月20日,「因愛耳美麗」耳再造公益救助專項計劃暨耳再造救助修復基地成立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山西醫學美容協會王新燦會長等整形美容行業的一線專家,還有遼寧、廣西、山西等地患者代表。經過反覆論證和協商,他們決定成立中國耳再造修復基地,發起「因愛耳美麗」耳再造公益救助專項計劃。活動中,他們將藉助社會各界的力量,使用好慈善機構和人士捐贈的專項善款,對貧困家庭的患者實行免費或優惠醫療。
  • 華中科技大學發現自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複合物的修復作用
    IUA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宮腔鏡下宮頸粘連電切術(TCRA)輔助物理和藥物防術後治療,雖然這些抗粘連策略有一定的療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和不足,如遠期療效差、隔離面積有限、易誘導宮內炎性反應、子宮內膜再生困難等。此外,術後粘連的高復發率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幹細胞療法已成為一種非常有前景的組織再生方法。
  • 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
    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蛋白質為優質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 2. 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 3. 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報導聽毛細胞再生的機制,修復聽力損傷
    聽力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內耳聽毛細胞的退化或者死亡,但是在人類等哺乳動物中聽毛細胞不能再生。斑馬魚側線毛細胞與內耳聽毛細胞在發育、結構和功能上非常類似,不同的是側線毛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因而斑馬魚側線系統成為研究聽毛細胞再生的理想模型。
  • 器官再生——徐大椿《洄溪醫案》
    然而,這個真實無疑的臨床個案,在何種程度上表明醫學技術的進步意義,在徐大椿的時代尚無法得到說明。諸如這類器官再生案例,一直以來都很難避免孤證的危險。而對於中國醫學,支持它得以成立的理由,是中國醫學中關於身體的想像。也即是,按照中國的身體認識和原理,後天遭到損壞(即疾病)的身體,具備自我修復和再生(甚至長生不老)的功能,只須找到合適的醫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