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常常說媽寶男可怕,那么女人口中的「媽寶男」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這樣一類男人:在他們心目中,媽媽永遠是最大的。因為他們依賴媽媽習慣了,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問下媽媽的意見。甚至兩個人交往的點點滴滴也毫不保留,全盤託出。
對於自己的「寶寶」,媽媽自然看不得她受一點委屈。由於長久以來習慣包辦兒子的事情,所以婚姻日常和小夫妻之間的生活,經常被媽媽幹預。這會讓給女人感覺自己是個外來者。
這樣的男人跟母親之間的感情早就超越了普通母子關係,已經涉及到了情侶之間的小秘密。比如「秉燭夜談」、接送上下班、節日驚喜……
他們之間的界限並不明朗,既然都是相似的「情侶」關係,那麼他跟母親有著20多年的感情積累,跟老婆卻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在男人心目中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但是這種類型的「媽寶男」其實是明著的,並且可以改變。
我朋友的丈夫就是如此,工資全都交給他母親。而他母親則是賦閒在家,整天打麻將。父親喜歡抽菸喝酒,也沒什麼收入來源。
在年底時,他估算著今年應該交了十多萬給母親了,但是最後發現一毛錢也沒有。他母親說家裡欠了外債,還了8萬。還剩4萬被父親拿去補繳養老保險。
朋友的丈夫對此一聲不吭,反而認為很正常。結婚之後才知道,生活壓力有多可怕。在朋友的引導下,男人開始反思自己,並有了改變。他開始對比別的丈夫為人處世方式,很快便認清現實。
從那以後,他選擇自主管理自己的收入。由於男人工作待遇還不錯,因此他存下一部分錢,同時拿出一小部分出來投資。最關鍵的是他把關注點放在了經營自己的小家庭上面。
如今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蒸蒸日上。這個男人不僅不再讓母親主導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還引導母親為這個家庭貢獻「餘溫」。儘管上了年紀,不代表只能吃喝玩樂。帶帶孩子,處理家務完全沒有問題。
相反地,我另一個朋友就比較慘。她的丈夫十分有主見,不願意務工,打算自己做生意。兩個人風風火火就開始投資。
但是手裡的錢並不夠,因此丈夫又出去向以前的老闆借錢。可惜丈夫平常在社會上沒什麼威望,一分錢也沒借到。這時候女人挺身而出,拿自己的一套房子抵押,換來了男人創業的資本。
婚後,男人憑藉著超市,緩慢償還著欠下的債務。然而大家也知道,如今到處都是商場和小賣部,尋常的超市很難生存下去。沒多久男人的店就關門大吉。
這個時候意外出現了,男人突然從她的生活中消失了。不但見不到人,連電話也打不通。巨大的債務一下子壓在朋友頭上,讓她有些措手不及。
她去找男人的父母,結果平時唯唯諾諾的婆婆,這個時候卻挺直腰板,說這事跟他們沒關係。這時候朋友才明白:原來她的老公不是不依賴父母,而是隱藏較深,只在需要的時候拿父母擋在前面。
無論這個男人多有主見,多有魄力,但他沒有為自己的爛攤子負責到底。反而是躲在父母背後,任由女人自己去面對債務和壓力。
後來朋友也從其他人嘴裡得知,男人覺得很對不起自己。但是筆者覺得,與其心中內疚,不如勇敢站出來,一起面對這個坎。
兩個「媽寶男」相比,第一個特別依賴母親的男人反而改得很快。其實男人是否「媽寶」,與他的工作能力緊密相連。「我媽說」只是一個表面。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承擔自己家庭責任的男人,才可以脫離「媽寶」行列。
因為他具備成為正常男人的「基礎」和特質,欠缺的只是正確母子關係的認知。而沒有能力的男人,即使覺悟再高,往往心有餘力不足,無法獨自在社會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