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麼一個問題:《歡樂頌》裡的安迪和樊勝美在現實中,你覺得誰更難嫁?
毫無疑問,是安迪。可以從幾個點來看出:
1:感情方面
安迪是個理性的人,加之她對婚姻沒抱很大的希望,能找到一個合得來的人最好,沒找到也無所謂。
而樊勝美剛好相反,她愛感情用事,對於婚姻她抱著極大目的去尋找的。她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有錢,能養得起自己,外加自己那個無底洞的娘家。
一個人對待感情的態度會決定她以後的生活。樊勝美外表看似光鮮,內心卻很是苦澀。她累了幾十年,很想逃脫這種困境,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找個能撐得起又有錢的肩膀。
可上帝贈送的禮物,往往都是暗中標好的價格。樊勝美看中人家的錢財,人家只是貪她的一時歡樂。受過傷的樊勝美,更是想到了將就,降低要求將就自己,接受了王柏川。在原生家庭受過傷的人,會因為一顆糖而迷失自己。
在這一點上,安迪不會這麼違背自己的內心,和奇點戀愛時,發現不合,當斷則斷。現實生活中,這種精英人士比較自我,她們也奉行著寧可高質量的單身,也不願低質量的婚姻。
2:外因環境
安迪是個自由的人,不單單表現在自己各方面獨立,也在於沒有父母和親戚的催婚,在婚姻方面更是沒有壓力。她在這方面,選擇的是隨緣或是高質量單身。
樊勝美這麼多年養著家,很累很累,才會想找給男人給自己足夠的依靠。就算沒有家人的催促,內心也不斷地給自己催眠,再堅持堅持,就會有人一起幫忙了。
這種是壓力,也是迷之自信,認為自身條件還是上上之選的,婚姻也可以找到想要的那個。
像安迪這樣的人放在生活中,父母就算不開朗,也會尊重兒女,不會太過於幹涉。樊勝美不同,父母都是普通人,一般都是望女成鳳的小家庭。在他們心裡,沒有什麼比孩子的終身大事要重要。他們所處的家庭環境都相差不大,如果自己孩子成了剩女,壓力不是一點點。
樊勝美這類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也是面子比拼的籌碼。成長後的樊勝美不僅要承受自己的不自信,還有來自父母的無形催促。
3:時間和圈子
安迪和樊勝美都是三十而立了,這個年齡從別人的口中出來的話已經不好聽了。安迪是精英人士,圈子裡也有優秀的人先創業先成家的。年齡方面都不是有這麼大的阻力,就算安迪再晚幾年談戀愛,在他們眼裡也算正常 ,別人也會說她是事業型女強人。
樊勝美所處的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聊八卦的人也相對多。一些好事之人,會把你剩下來作為各種娛樂談資來消遣,久了,人就會被動處於焦慮。
樊勝美的心理不夠強大,她會因為自己的年齡和別人的眼光引起慌亂。等再過幾年,她就坐不住了,隨意找一個人湊合都有可能。
所以,安迪不管早還是晚,她都有決定權。樊勝美卻只能早不能晚。
總的來說,《歡樂頌》這部影視劇,通過5個女孩子的生活,講述了不少人生哲理。不管是職場,家庭,還是情感,她們的喜怒哀樂,都映射著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如此,很多人都可以從劇中看到人物看到不同的世界,大同小異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