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30日拉薩電(記者 華旦尼瑪)民主改革60年來,山南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西藏自治區的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不移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強基礎、擴開放,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官方數據顯示,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山南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序、穩中向好,2018年完成全市生產總值164.32億元,是1990年的59.1倍;2018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88億元,是1959年的2805倍;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5.8億元,是1980年的150.8倍;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315元,是2006年的3.5倍,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497元,是1975年的116倍。
60年來,山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 目前,拉林鐵路山南段加快建設,澤貢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山南沒有高等級公路的歷史,山南12個縣(區)、79個鄉鎮和347個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暢率分別為100%、96.34%、63.09%,基本形成了以澤當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水利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農田灌溉保證率和農村安全飲水保障率分別達到82%、92%,農村安全飲水覆蓋率達到100%。行政村通電率達100%,主電網供電率為99.8%。通訊條件顯著改善,全市行政村通郵率、通電話率、通寬帶率均達到100%。
60年來,山南市產業發展穩步推進,產業建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形成較為鞏固的「二三一」產業格局。農牧業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向現代農牧業邁進的根本轉變。201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32.86億元,是1959年的32.86萬倍。圍繞打造「藏源文化旅遊基地」,著力推進以藏源文化、雅礱文化節、鄉村旅遊等旅遊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2018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10萬人次、收入16.8億元,均連創新高。
60年以來,山南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17年,全市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2018年達到1249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315元。堅持用繡花的功夫推進差異化精準化扶貧,乃東等12縣(區)順利摘帽,貧困發生率由19.3%下降至0.23%,脫貧攻堅工作連續三年被自治區評為優秀等次。
據山南市政府副市長牟永文介紹,該市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主要採取構建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構建兜底保障的政策體系、構建廣泛參與的幫扶體系等有利措施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進差異化、精準化扶貧。
「全市5784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52705人,12縣區全部實現脫貧。」牟永文說。「全市5784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52705人,12縣區全部實現脫貧。」
據山南市發改委副主任次旺羅布 介紹,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方面,自「十三五」以來,山南市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極大緩解了發展瓶頸制約。
「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實施了加桑公路二期、通鄉油路、通寺公路、邊防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澤貢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山南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拉林鐵路、拉薩山南快速通道、G560、G219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次旺羅布說。「全市公路通車總裡程達7586公裡,12個縣(區)、79個鄉鎮和347個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暢率分別為100%、96.34%、63.09%。水利條件不斷改善。」
據悉,該市在助推美麗中國、美麗西藏建設方面站在「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最大貢獻」的高度,自覺增強「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保護和發展好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