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墨魚仔、鐵板魷魚、章魚小丸子……這些美食你肯定多多少少吃過吧?想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然而,吃了這麼多年海鮮的你,究竟能不能分清楚它們呢?墨魚和魷魚、烏賊、章魚一樣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章魚=八爪魚,烏賊=墨魚,魷魚=槍烏賊。
先來分類,看看它們是在哪一層開始分家的。章魚、魷魚以及墨魚,人們戲稱其為「軟氏三兄弟」。它們都是生活在海洋裡的軟體動物,都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也就是說,從綱這一層開始分的話,章魚、烏賊和魷魚三種生物還是一家人,它們都隸屬於頭足綱蛸亞綱(也就是二鰓亞綱)。然後從目這一層就開始分化了,章魚屬於八腕目無須亞目,烏賊和魷魚則屬於十腕目,其中烏賊又單屬於烏賊目。到科這一層,三種生物就徹底區分開了,章魚屬於章魚科,烏賊屬於烏賊科,魷魚則屬於槍烏賊科。
它們的區別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身體結構不同
章魚是八條腕,魷魚、墨魚皆為十條腕。
章魚身體柔軟,魷魚生長有軟骨,墨魚則有硬骨。
章魚體呈短卵圓形,囊狀,無鰭;頭與軀體分界不明顯,章魚的頭胴部約7-9.5釐米,頭上有大的複眼及8條可收縮的腕。
二、外觀形狀不同
看到章魚我們可以聯想章魚小丸子——其身體呈囊狀,貌似丸子;
魷魚身體狹長、仿佛管具,橫切面為圈狀;
墨魚的身體則較為扁平、十分寬大。
三、生活習性不同
章魚一般用腕中吸盤沿海底爬行,動作十分緩慢; 大部分章魚用吸盤沿海底爬行,但受驚時會從體管噴出水流,噴射的水力強勁,從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動。
魷魚、墨魚則在海中快速遊動。
章魚是夜行性動物,對於光線十分敏感,喜歡待在黑暗的環境之中,漁夫常將專用的陶罐拋入海中,然後算好時間、請君入甕--等著章魚鑽入罐中、自投羅網。
魷魚、墨魚卻喜歡光亮,漁夫就利用其之習性在捕撈船上掛起集魚燈等著它們蜂擁而至,然後一網打盡。
四、食用方式不同
章魚可生食亦可熟食,而生食尤佳;有蕁麻疹、過敏史的人及癌症患者忌食章魚。
魷魚、墨魚則須煮熟後再食用,皆因其體內有一種多肽成份,若未煮透即食用,往往會讓食客腸胃運動失調、以致於腹部不適。此外魷魚之類的水產品性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亦應少吃為妙。
魷魚是海鮮類產品,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啤酒則含有維生素B1,它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謝的催化劑。邊吃海鮮邊喝啤酒,造成嘌呤、苷酸與維生素B1混合在一起,發生化學作用,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破壞原來的平衡;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以鈉鹽的形式沉澱下來,容易形成結石或引發痛風。嚴重時,滿身紅疙瘩,痛癢不止,無法行走。
至於墨魚、魷魚和章魚哪個更好吃,這就是蘿蔔青菜的問題了。因為他們的種類不同,烹飪方法也有所不同,那到底怎麼做才能把它們各自的味道展現得淋漓盡致呢?
白煮、紅燒、清炒……肉質不一,各顯其能
章魚用活的比較多,做法相對簡單,白煮、紅燒或者炒雪菜。烏賊則相反,市場上賣的基本都是速凍的,所以用來紅燒,或者用雪菜汁來烤的比較多。而魷魚水分多、肉質嫩,曬鯗味道很好,而且很香,也可以做成鐵板魷魚,在大連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烏賊不但味感鮮脆爽口,蛋白質含量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富有藥用價值。烏賊幹和綠豆煨湯食用,起到明目降火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