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船在直升機護航下平安抵達泰國水域。人民網記者孫廣勇攝
12月11日,記者早早來到泰國清盛碼頭,看到沉寂了兩個多月的碼頭一片繁忙,中泰兩國國旗隨著晨風習習招展,岸上張貼的「清盛港歡迎中國商船」、「中泰友誼萬古長青」大幅標語十分醒目,碼頭上很多民眾揮舞著旗幟,歡迎中國船隻的到來。
中國商船安全抵達
記者登上泰國水警的巡邏艇,從清盛碼頭出發前往「金三角」水域迎接中國商船。為了保障中國商船的安全,泰國軍隊、警察共同組成護航隊伍在泰國水域保護中國商船,並且安排了直升機在空中巡邏。
旱季的湄公河水面不寬,河對岸寮國的村莊和緬甸的山巒清晰可見,除了水上巡邏艇,記者看到泰國一側道路上也有軍警在巡邏,寮國的碼頭也有警力執勤。負責協調護航任務的泰國第五警區副指揮官詩提蓬少將告訴記者,此次護航任務主要由清盛水警的6艘巡邏艇執行,陸地上部署了清盛警察局的警力,此外還有帕莽軍營第三裝甲團和湄公河水上部隊的支援。這樣周密的部署將保證中國商船絕對安全,並向外界證明:在泰國境內進行商貿活動是絕對安全的。
下午3:00時左右,記者看到中國商船和中老緬護航船隻從「金三角」水域駛來,中國船隻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讓人感到熱血沸騰。在護航船隻的護衛下,「順安6號」第一個駛入泰國水域,其餘船隻緊隨其後。泰國水警巡邏艇鳴響汽笛,打出「歡迎來到泰國」旗語,指揮官登上中國巡邏艇與中老緬護航船隻完成交接,6艘泰國巡邏艇隨即分列在10艘中國商船四周,然後轉變成一字形編隊駛往清盛港。記者看到泰國巡邏艇上裝備了高射機槍,船上警員配備了M16步槍,警惕地觀察著周圍水域情況。
一個小時後,中國商船抵達港口,沉寂了兩個多月的清盛港忙碌起來,卸貨工人的吆喝聲、久違之後的熱情招呼聲四處響起,而且記者聽到大部分都是親切的漢語問候聲,在港口的海關、檢疫、港務等辦公地點記者看到還都標上了中文標示。
港口工作人員瑪麗妮告訴記者,在等待覆航的日子裡,清盛港組織工作人員學習漢語,以便為中國商船提供更好的服務,因為港口工作人員和貨商都相信湄公河航運一定會恢復,清盛港還會像以前一樣停滿中國商船。
恢復航運帶來希望
從事進口中國水果生意的素吉告訴記者,湄公河停航兩個多月來,他只能從昆曼公路運輸水果到泰國,但是運費是湄公河運輸的3倍,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甚至無法銷售。湄公河最好的航運季節是第三季度,一月份旱季到來就無法行船。素吉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天到達的貨船就有他訂購的水果,要抓緊時間把兩個月的損失補回來。
2001年6月,中老緬泰四國實現四國通航,通航範圍為從中國思茅港至寮國琅勃拉邦786公裡的水域,對外開放的港口、碼頭共14個,該行段可以通航100噸—300噸級的船舶,為四國之間的貿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記者從清盛港海關的統計數據看到,2011年清盛港進出口貨物總值達到101億泰銖(1美元約合30.5泰銖),比2010年增加了51%,進口貨物主要為寒溫帶水果、農副產品、建材、百貨等,出口主要有熱帶水果、棕櫚油、輕工產品、橡膠、大米等。清盛港的進口貨物中有97.3%來自中國,出口貨物中43.1%出口到中國。
中國商船停運後,清盛港貿易基本停止,只有泰國、寮國、緬甸之間的少量小額貿易。記者在清盛港看到,中國商船到達前,碼頭上十分冷清,幾十輛汽車停在貨場等待運輸,幾條寮國的小貨船在裝卸飲料、大米。船主頌蓬告訴記者,寮國、緬甸的貨船只能載重幾十噸、從事短途運輸,只有中國幾百噸的大船才能在湄公河上運輸大量貨物。
清盛港務局局長頌格告訴記者,清盛港正在建設的第二個港口將於明年4月運行,以滿足日益增加的湄公河航運貿易,新港口的吞吐量是現有港口的5倍。如果湄公河停止航運不僅對港口造成巨大損失,還對在該流域各個港口從事運輸、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造成巨大損失,他們的投資將無法收回。瀾滄江-湄公河航道復航是大家共同的期待,將促進湄公河流域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
期待保持長效機制
在清盛港口,記者看到參加復航的中國船員都很高興,臉上顯出少有的輕鬆。一位老船員告訴記者,這次航行有四國聯合護航,絕對安全,10號從關累出發、10號夜裡停靠清闊時他踏踏實實地睡了一覺,這是在湄公河上跑船十幾年來的第一次。
為保障湄公河的航運安全,11月26日中、老、緬、泰四國在北京通過了《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在關累港設立了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聯合指揮部。此次護航,中國派出3艘巡邏艇,寮國派出1艘,緬甸派出1艘,泰國在該國境內執行護航任務。
在與商船船員和進出口商交流的過程中,記者可以看出如何推出長效湄公河航運安全機制是普遍關心的話題,還有人向記者詢問此前中國船員遇害案件的進展。參加復航的「順安6號」船長黃星強表示,有四國警力護航,中國商船感受到了從沒有過的安全感,希望以後每次都有警力護航,再也不用為安全擔心。
對於如何採取長效機制維護湄公河航運安全,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表示,四國聯合巡邏執法是有效打擊湄公河流域跨國犯罪、維護湄公河長治久安的有效手段,開啟了四國執法安全合作的新篇章,今後將加強合作、整治該流域治安。泰國副總理差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順利完成湄公河復航後,作為負責安全事務的副總理他將直接指揮湄公河聯合安全機制在泰國的實施,將組成由第五警區、第三軍區、邊防警察組成的聯合行動隊伍,指揮中心就設在清盛港。除了保證泰國水域的安全外,還將加強與中老緬在情報、預警、打擊犯罪等方面的合作,加強湄公河航運安全保障,保證各國商船的安全,促進該地區的貿易發展。
對於中國船員被害事件,差林表示,根據警方調查,證據顯示9名泰國士兵涉嫌殺害中國船員,泰國將按照嚴格的司法程序處理案件,讓中國政府和人民滿意,避免這個事件影響中泰之間的密切友好關係。但是在記者採訪泰國陸軍發言人汕森時,他表示,9名泰國士兵否認殺害中國船員,案件仍處於偵查階段,警方偵查結束後將由最高檢察院決定是否起訴,如果起訴將由軍事法庭審理,各方不要急於定論。記者在清盛採訪期間,接觸了9名士兵所屬分隊指揮官,他表示堅信9名士兵沒有殺害中國船員。目前,泰國政府和軍隊在此案件上的明顯分歧增加了人們對案件正常審理的擔憂。
但是當地也有輿論認為,湄公河聯合執法安全機制仍存在不少制約因素,首先是湄公河不少河段通航能力差、陸上交通困難,影響執法行動。其次四國常態化護航需要大量資金,而寮國、緬甸財力缺乏。而且湄公河航運貨值、運能不高,達不到組織一個大型船隊護航的規模。另外,該流域部分地區黑惡勢力猖獗、政府控制能力低下,可能影響聯合執法的執行力度。只有相關國家高度重視、強化合作機制,才能保證聯合執法發揮長效作用。
離開清盛港時,記者看到中國船員仍然在卸載貨物,他們告訴記者,這次一共運來了1200多噸水果和農產品。10艘貨船商量好了,儘快卸載貨物,大家一起跟隨護航船隻返回中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新年前多跑幾次、運送更多貨物、儘快恢復湄公河上的航運貿易。(人民網清盛12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