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球隊即使他們在某個階段的賽季國內聯賽、國內的杯賽全部失敗了,但他們仍舊能夠在歐冠取得不錯的成績。有的球員在聯賽表現得一般般,但是一到歐冠就生龍活虎了。有些教練帶領球隊在聯賽裡輸了個遍,但是他們一到歐冠卻能創造奇蹟.....我們把這些現象統稱為「歐冠基因」。此類基因可以出現在任何球隊、球員和教練上面,像羅納爾多拿到過世界盃、聯賽冠軍,但他就是無法捧起大耳朵杯,我們也可以把羅納爾多的倒黴稱之為「缺乏歐冠基因」。
「歐冠基因」看不見摸不著的,實在有點玄幻。在筆者看來有些事實是無法改變的,雖然這些事實看起來有些巧合,但是當富有歐冠基因的球員、教練和球隊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創下「歐冠三連冠」這樣的奇蹟,也就解釋得通了。的確,齊達內時代的皇馬就是三個方向的「歐冠基因」都配比齊了,才會讓皇馬有如此的「運氣」。早在97~98賽季的時候,皇馬時隔32年再次舉起歐冠獎盃。事實上在這之前皇馬已有9年時間未進過四強,32年未獲得過冠軍了。有意思的是,當年皇馬歐冠的決賽對手正是齊達內率領的尤文圖斯。當年決賽前的賠率是一邊倒地傾向於尤文的,最終的皇馬通過穩紮穩打、憑藉米賈託維奇的進球獲得冠軍。
說來也是巧合,皇馬的「歐冠基因」沉睡了32年之後需要有人來「激活」,叫醒皇馬的那個人可以是自己球隊的人,也可以是對手。對於皇馬來說99~00賽季可以說是多事之秋,這一年皇馬的歐冠之路最為神奇的是,歷程和98年幾乎一模一樣——四分之一決賽遇到衛冕冠軍曼聯,皇馬在主場收穫了0:0的不利局面下,客場擺出5後衛陣容,以3:2客場戰勝對手獲勝驚險過關。半決賽又遇到小組賽裡曾灌了皇馬8個球的老對手拜仁,雖然那個時候是德國足球的低谷期,但是拜仁很厲害(99年歐冠亞軍、01年歐冠冠軍)。皇馬憑藉阿內爾卡主客場兩個球,總比分3:2淘汰了拜仁。決賽裡皇馬對陣的瓦倫西亞稍微弱些,不過當時他們也連續兩年闖入了決賽。
比較這14年、16~18年歐冠的皇馬歷程,和那兩屆歐冠的晉級經歷非常的相似。14年馬競先淘汰了巴薩再噢臺了切爾西,然而最後還是敗在了皇馬的腳下,也讓齊達內執教時期的皇馬得到了個綽號:歐冠的情人。不過筆者要套用一句俗話了:」歐冠基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大概從14年的聯賽主場輸給馬競開始,因為對聯賽基本已經不抱希望,齊達內便開始主動輪換球員,鍛鍊角色球員的能力,尤其是巴斯克斯、伊斯科和赫賽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然對達尼洛和科瓦也是給了機會的——這就是皇馬為歐冠開始做準備了。
筆者仔細回顧了一下:從馬競那場開始,皇馬每場比賽與上一場的首發都沒重複過。中間雖然有傷病因素,但也有主動輪換,尤其對克羅斯和莫德裡奇的輪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4~15賽季皇馬一度完成22連勝,頂著超級豪華的陣容最後卻四大皆空,主要原因就是核心球員過於疲勞導致傷病、角色球員平時鍛鍊不夠、無法撐起大梁所致的。很明顯在齊達內上任以後是吸取了教訓,最後核心球員滿狀態出戰歐冠決賽,巴斯克斯們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所以14~16年皇馬看似是「歐冠基因」發揮了作用,其實是齊達內對於這支皇馬研究透徹,知道對付什麼樣的球隊該使用什麼樣的戰術,也知道什麼時候該輪換球員放棄一些比賽。我想這就是「齊宗玄」能掌握球隊「命門」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