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搬遷群眾的「貼心人」|遵義市匯川區學堂堡社區黨...

2020-12-19 天眼新聞

我叫胡小梅,今年39歲,是一名中共黨員。2005年5月,匯川區招聘第一批社工時,我通過招聘進入社區工作,曾在上海路街道長徵社區、南京路社區、荷花池社區、烏江恬苑社區任職。2019年5月,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信任下,我有幸來到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堂堡社區,在這擔任黨支部書記一職。

在這工作一年多裡,我見證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實惠,見證了健康扶貧的便利,見證了就業扶貧的優越,見證了搬遷群眾勤勞致富的的歡愉,見證了搬遷群眾從「等靠要」到「比著幹」的華麗轉身……  來到學堂堡社區,對我而言,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這裡匯聚了八鎮一辦的搬遷群眾1274戶5216人,如何讓他們迅速從村民轉變為市民、如何在這裡安居樂業致富成為了我的全新課題。  面對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這一全新課題,剛開始的我一臉茫然,不知從何入手。每天回到家中,我便開始仔細研讀習近平總書記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區委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五個體系」建設的相關要求,慢慢地才對這個全新課題有了一定了解。   剛到社區時,為了消除部分群眾心中的疑慮,我便帶著社區的兄弟姐妹們一起走家入戶,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經過近2個月的進家入戶摸底了解,我們才總結出自身工作方式方法有問題,政策解讀不到位,老百姓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一時半會難以改變等原因,所以他們才會有過激言行。一年多來,我走遍了社區的所有搬遷群眾家,現在已經成為了他們心中的「老熟人」了。

人們都說,基層幹部最擅長處理的就是「家長裡短」,殊不知,在繁雜而瑣碎的工作中,也難免會受委屈,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從柜子中拿出一件我珍藏已久的物品,然後繼續「淚往心裡藏,扛著繼續上」。  可能大家對這件物品有所好奇,它不是什麼奇珍異寶,也不是價值連城的物品,它其實就是一雙手工布鞋。但是對於我來說,它是無價之寶,是搬遷群眾對我最好的鼓勵和鞭策。   我記得是在2019年8月,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家住B11棟的毛石鎮搬遷移民黃孟芬到社區辦公室找到我,顫顫巍巍的雙手從隨身攜帶的挎包中拿出一雙布鞋遞給了我。

「胡支書,我看你為了我們整天跑上跑下辛苦了,我沒有文化,也說不出好聽的感謝話,只有給你織一雙鞋,布鞋透氣好走路。」接過這雙鞋,我的內心無比感動。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雙鞋時刻鞭策著我要不忘黨員初心,砥礪前行為民做好服務。  脫貧並不止於「摘帽」,不返貧才能確保脫貧質量和成色,我們要做的是「扶上馬」之後再多「送一程」。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為自己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而感動,為自己能參與到脫貧攻堅而驕傲,為學堂堡社區搬遷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而自豪。  黃小波 袁靜 整理

編輯 黃霞

編審 陳富強 王其倫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石山——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我的扶貧故事】石山——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2021-01-03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路」漫守初心 朝夕擔使命丨遵義市匯川區山盆鎮...
    我叫簡祖雄,現任遵義市匯川區山盆鎮黨委書記。2019年2月24日,帶著組織的重託,懷著為民服務的初心,我來到山盆鎮這個全區脫貧任務較重的主戰場,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也滿懷激情,希望自己能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貢獻一份力量。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生活真不賴丨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街道五星...
    我叫賴真榮,今年72歲,是匯川區董公寺街道五星社區洞埡組農民。我家有3口人,都曾是精準扶貧對象。  年輕時候,我曾外出務過工,每日挑擔賣貨,雖早出晚歸,卻收不抵支,常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2014年,迎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春風,我家3口人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大病保險、就業扶貧等政策。  2017年,匯川區實施健身步道沿線黔北民居住房精品打造,我家又被列入精品點集中打造,並通過「三改三化」扶貧政策,我家的房子煥然一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織金縣阿弓鎮聯合村第一書記...
    我叫曾慶義,是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員。2018年8月14日,在縣委、縣政府決戰脫貧攻堅大會上,我被組織派任阿弓鎮聯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共產黨員的我,在那一刻便在心中堅定了要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的信念。
  • ...三地扶貧人 一生扶貧情|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人民政府鎮長張秋生
    我叫張秋生,是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人民政府鎮長。 2017年1月,我從匯川區委辦到高坪街道任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從一名機關幫扶幹部變成了脫貧攻堅最前線的戰士。 芝麻鎮是匯川區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全鎮6個村中有5個是貧困村(其中1個省級深度貧困村竹元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個,全鎮原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47戶5946人,貧困發生率為14.67%。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陳名航為貧困群眾送米油等生活用品為儘快進入到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推心置腹地拉家常、摸情況。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組居住又比較分散,再加上群眾對我不熟悉,溝通難度大,儘管每日早出晚歸,有時一天下來也走訪不了幾戶。
  • 「新市民·追夢橋」搬遷到哪裡,娘家人暖心招聘會就延伸到哪裡……
    「我文化低,之前一直在家帶娃、照顧老人,只會做點簡單的家務,我能應聘嗎?」「那我剛搬來這,自疫情以來一直在家呆著,想留在父母身邊工作,可我只會繡花,縫紉,我能應聘嗎?」……在貴州各地易地扶貧搬遷點就業招聘會現場,格外火熱為進一步抓實「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引導扶持婦女群眾創業就業,幫助安置點婦女找準創業就業路子和方向。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興義市灑金街道周定武
    時時入戶走訪,宣傳交通安全、消防、在家帶小孩注意高空拋物、上學的孩童、獨自在家的老人,總之能夠想到的我們儘量每次多說一點,讓來自大山深處的群眾儘快適應城市,讓獲得感和幸福充溢社區,讓黨的聲音傳進每個人耳中,黨的恩情沉浸進心底。
  • 「我的扶貧故事」大家叫我「茄子書記」丨遵義市匯川區泗渡鎮黨委...
    我叫王倩,是匯川區泗渡鎮黨委書記。   作為泗渡鎮「當家人」,我用了一年多時間,將泗渡鎮壩區這個「萬畝荒地」,打造成了「綠色聚寶盆」。用群眾的話說,憑的就是「實幹」。   截至目前,共銷售茄子6831噸,產值達1360萬元,全鎮村集體經濟累計增加200餘萬元;利益聯結覆蓋6個村(居),兌現群眾薪金300萬元,兌現土地流轉金300餘萬元,帶動周邊群眾4660戶(含512戶脫貧戶)增收致富。然而,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 「我的脫貧故事」搬進新生活 我從貧困戶變成了「老闆」|遵義市紅...
    我叫肖錫奎,是遵義市紅花崗區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戶。前幾天,當得知我創辦的遵義市遷居業贏有限公司入選全省「2020年先進就業扶貧車間」時,我感到很驚喜,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心,也讓我深感這一路走來不容易。2014年,國家精準扶貧工作全面深入推進。村幹部考慮到我家孩子讀書、生病等實際情況,把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讓我們享受到了教育、醫療、住房等一系列扶貧政策。而讓我家發生根本變化的是在2018年。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全力以赴 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一段全新的旅程,讓我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 2019年4月,當時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思想上是有所顧忌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真是無法顧忌。但我帶著一絲絲的不情願踏上了扶貧之路。
  • ...搬遷群眾的「他鄉」變「故鄉」!|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鎮長曾學強
    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有一部分群眾代表在跟社區管理人員和企業負責人詢問小區管理和企業用工方面的問題,我意識到這個方法是正確的,讓群眾現場感受比單一的開會宣傳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找到了突破口,我們一鼓作氣,組織了更大規模的參觀,很快就有群眾遞交了搬遷和拆除舊房的申請書,工作局面豁然開朗。
  • 【圖片故事】基層社區工作者的一天:保持「初心」 做群眾的貼心人
    【圖片故事】基層社區工作者的一天:保持「初心」 做群眾的貼心人 中安在線   2019-08-09 11:20:27     作者:王佳 徐慧冬  編輯:汪賽霞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扶貧搬遷 融入幸福之家丨劍河縣革東鎮麻慄村...
    我叫王安和,是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革東鎮麻慄村的村民。我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便帶著我們兄弟改嫁到麻慄村。家裡人口眾多,一家人過著拮据的生活。他到村裡後的第一時間與我通了電話,向我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我向他表達了訴求後,沒多久他便告訴我,現在村裡有名額可以讓我搬到縣城裡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去生活,以後若是回來還可以讓孩子在縣城裡面上學。我聽到楊漢華隊長的介紹之後,心情無比激動,當即與家人和兄弟們商量。
  • 易地扶貧搬遷戶石永參將價值五千元的水果送到疫情防控一線
    「我在微信群裡看到我們鴨溪的幹部從初二就放棄休假,一直在前線保衛我們的安全,很感動。我是貧困戶,雖然沒什麼錢,但我開的鋪子裡面剛好有一些水果,我想捐給前線的弟兄們,樊書記請你幫幫忙。」2月1日,在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長徵社區辦公室,易地扶貧搬遷戶石永參拖來了一麵包車水果,找到社區總支書記,要求將物資捐給在戰疫一線的黨員幹部。 在社區書記的陪同下,石永參將這批價值5千元的水果,送到卡點、政府、派出所,為戰疫一線的黨員幹部、醫生、幹警送上最溫暖的慰問與祝福。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初來乍到,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社區黨建工作、環境衛生、新市民就業、新市民子女就學、新市民的融入等等,忙得心力憔悴,但想到自己是第一書記,便在心中默默地告誡自己,一定要用真心真情抓好各項工作,為社區群眾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初到社區,每天都會看到一個婦女總是衣衫不整、性格及行為都比較古怪。
  • 給搬遷群眾一個溫暖的家——長武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百分之百入住
    看著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最後一戶群眾喬遷新居,我就覺得自己再辛苦也值了……」11月15日,長武縣移民辦副主任張強利高興地告訴記者。近年來,長武縣把易地扶貧搬遷當作脫貧攻堅工作的頭號工程來抓。他們推出「優惠政策、溫情關懷、經濟獎勵、舊宅基地騰退」等四項舉措,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縣情的易地扶貧搬遷路子。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意解民困 雪中送炭顯擔當丨遵義市公安局...
    這是幫扶對象王天剛每次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我叫宋天江,是遵義市公安局播州分局的一名民警,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落實幫扶措施,設身處地、真心實意幫助幫扶對象解決實際困難。2017年初,按照區委和分局的統一安排部署,由我對石板鎮金山村王天剛戶進行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