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笨北港到笨南港 後稱北港 可稱之為「臺灣」

2020-12-17 楊朋訴說人生夢想

今天來講講關於臺灣很出名的港口名字的由來,這個港口跟」流求「也有點關係,這個港口名叫北港。

清嘉慶、道光之前,今臺南市與安平鎮之間,有一個闊約6裡、長達30裡,汪洋浩瀚,可泊千舟的大海灣叫做臺江,也就是陳第《東番記》說的「大員」灣、周嬰《遠遊篇》的「臺員」灣。在臺江與臺灣海峽之間,有一道由11個小沙嶼組成的天然防波堤。由北而南分別叫做海翁島、加老灣、隙仔港、北線尾,以及臺窩灣(即一鯤身,荷蘭文獻稱大員,今安平)、二鯤身……七鯤身。其間有兩個港口通臺江:

北港現狀

「北自加老灣,與北汕(線)尾北端相距裡許之處,叫做北口,又名鹿耳門。南至北汕尾南端,與臺窩灣相距約半裡的港門,叫南口,又名大港。」

嘉慶、光緒間兩次大雨,曾文溪泛濫,泥塞臺江,頓成陸浦。因此,鹿耳門與臺江一起,滄海變桑田了。

鹿耳門港道,又稱北港或鹿口(Lou-keou ) ,「流求」之名,很可能是由Lou-keou音轉而來。

首先,鹿與流,都是來母尤韻字,雙聲疊韻,讀音相同。口與求,今音聲母分別為K與Q,在古代均可歸入「溪」、「群」二母,韻屬尤部。它們也是雙聲疊韻字,故「流求」與「鹿口」可以通假。從音韻上說,流求是由鹿口音轉而來是說得通的。

其次,自隋至明,大陸人民渡海到臺灣的主要地點是大員渭。明末文獻上所說的北港即鹿耳門,而不是現在的北港(又稱笨港),也不是鹿港。李獻璋在《笨港聚落的成立及其媽祖祠祀的發展與信仰實態》一文,對今北港(笨北港的簡稱)的形成、發展史,作了詳盡的考證。他明確指出:顏思齊、鄭芝龍集團「築寨駐屯」之地,顏思齊墓地所在,1635年7月荷蘭保都曼率荷兵2000侄入劃英莊時的登陸地點,以及鄭成功永曆十五年視察春耕的地方,過去都以為發生在今北港一帶,這是不對的。他說:

「......《臺灣外紀》與《花莊談往》所記顏鄭集團的所謂十寨,分徽在安平和臺南附近聚落的可能性較大,無法證明其為笨港之地。正如《巴達維亞城日記》的Pakang(北港)大都是指的赤坎鹿耳門的北港道一樣,當時的笨港還沒有南、北之分,故決不是笨北港。·」一《巴達維亞城日記》裡所見Pomkan,確可推定為笨港·」…

巴達維亞城日記

據李氏考證,北港在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4年)時,還僅僅是一個入海口地名,沒有聚落。康熙三十四五年開始拓殖。至康照末年才發展起來。乾隆年間,在北港溪南岸即笨南港,才有「舟車輻犢,百貨駢闐」的盛況。到了嘉慶、道光年間,笨北港才取代笨南港的地位,被正式稱之為「北港」。

這就說明,在明至清統一臺灣之初,大陸人渡海來臺的集中下碇之所,不是原來稱為笨港的北港。那麼,這個北港在哪裡呢?清朱景英在《海東札記》中,曾指明其方位:

「北港在澎湖東南,亦謂之臺灣。」

據此不難判斷,「北港」所在,當然不是澎朔正東的笨港,而是鹿耳門的北港道。它不僅在澎湖東南,而且又可稱之為「臺灣」(即「臺窩掩,的省譯)。

鹿港的發展,遠較今臺南市一帶(即臺江東岸)為晚。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漢族移民才由臺南前往那裡墾荒。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設彰化縣,鹿港歸其管轄。到了乾隆年間,才成為三大港之一。到1784年,才開闢為與泉州蚶江對渡的港口。

上述「北港」,亦即鹿耳門北港道,是高山族與漢族群眾雜居之地,又是交通大陸的中心。那裡,原先居住著平埔人的臺窩灣等部落。萬曆三十年末《公元1603年初),陳第隨沈有容攻剿侵入臺清的俊寇,在「大員」登陸。

他在《東番記》後記中說:

「倭破,收泊大員,夷目大彌勒輩率數十人叩謁,獻鹿饋酒,喜為除害也。」。

荷蘭人入侵之初,當他們登上一鯤身及鄰近海岸時,「遇到一個背負弓箭,完全赤裸的土人」,用手勢把他們「領往他的部落所在的地方」。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相信大家都了解了臺灣出名的港口的名字的來由了吧!

相關焦點

  • 遊記《北港朝天宮》:來北巷看孝子釘,順便看北港媽祖廟
    我2008年3月第一次到北港朝天言時不明就裡,還誇大甲鎮湖宮媽祖繞境進香辦得蠻有影響,陪同我的一位朝天宮廟荒就不以為然。後來,我才知道朝天宮與鎮宮有過爭執,至今關係似乎還不好: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之間,關於誰才是「古笨港媽祖」正統的傳承者的爭論則比這更早。北港街即笨港,因在笨港溪之北,故名北港。北港因有港口之利,「六時城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
  • 臺灣歷史學博士追溯兩岸蔡氏淵源
    作者 葉秋雲  「過去因為兩岸隔絕,在洋坑的宗親找不著『北』的時候,北港宗親也長期找不到原鄉『洋坑』」。特意從臺灣雲林趕來拜謁媽祖的蔡相輝也是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歷史學博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他談起了兩岸蔡氏淵源。  「洋坑」是古地名,雅稱為容卿,據蔡相輝所說,在石獅市靈秀鎮一帶。元代蔡氏在此開基創業,至今已有逾600年歷史。明末清初,洋坑蔡氏開始大量移居臺灣。目前,僅蔡姓族人就佔北港總人口的三成。
  • 臺灣之景:科技感、前衛感都有!雲林北港的天空之橋、女兒橋
    站在天空之橋的觀景平臺上,可居高臨下感受北港鎮的風光。想到雲林北港,就想到北港朝天宮,但可別以為到了北港只能到朝天宮拜媽祖而已。位在北港朝天宮不遠處,有兩座極具獨特前衛設計感的橋梁,為充滿濃厚傳統人文風情的北港鎮帶來現代質感,在這裡隨手拍,都能簡單呈現出一張張超質感意境照。
  • 雲林縣——臺灣島上漢人最早開墾的地方
    其著名的風景名勝如清幽的草嶺、樟湖;新奇刺激的古坑劍湖山世界;北港溪口的外傘頂洲是片處女地,其荒涼粗獷的景色別具特色,是釣魚人的天堂。 北港朝天宮是全臺300多間媽祖廟的總廟,也是雲林最引以為傲的人文名勝。雲林縣是臺灣島上漢人最早開墾的地方,曾有過光輝的歷史。據臺灣府志沿革記載,早在明天啟元年(1621年)福建彰州人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率領眾人由笨港登陸,安營紮寨,從事開墾。
  • 思辨:前兩年 「南港大開發」,是否耽誤了北港興城興業
    然而,在航空港區——一個定位為鄭汴港大都市區的中心、扮演著與鄭州平起平坐的兄弟角色的空港城市——卻不大可能有這樣的場景,或者說在北港少見、在南港不可能看到。城建七年,城市界面已有,為何人口和熱鬧程度還有不足?是不是因為港區步子跨得太大,在北港成熟區城市建設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就分散重點大搞南港基建?這個鍋,南港,要背嗎?
  • 2017臺灣燈會雲林北港燈區啟燈 朝天宮成最大主燈
    觀光大橋百鳥朝鳳(「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2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燈會7日晚間在雲林北港燈區率先啟燈,朝天宮主體建築照明成最大主燈,加上觀光大橋、水道頭、巷弄燈區,綻放北港的多採多姿與歷史風華。
  • 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港河、南港河 黑臭水體整治銷號情況公示
    按照嶽陽市政府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部署,我區2018年開始實質啟動北港河、南港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當年,我區範圍內的北港河、南港河沿河截汙管網實現全覆蓋,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羅家坡二期汙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 鐵嶺市文化交流考察團赴臺北市南港軟體園區考察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臺北訊 4月25日,鐵嶺市文化交流考察團去往臺北市南港區拜訪了南港軟體園區,與園區總幹事楊東升親切會晤交流。  座談會上,園區管理人與鐵嶺考察團組分別就園區的基本情況與發展戰略,並與鐵嶺的科技園區的基礎設施和未來前景展開了交流討論。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雲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可愛的故鄉——雲林,頁9)  5、大埤   大埤原稱為「大埤頭」,其名稱由來有二說:  1.因往昔創村於荷包連圳埤之頭,故有此稱。荷包連圳即在早知與柳樹腳間,引倒孔溪之水,流向西北至大埤頭入圳,因在本地設埤塘儲水,乃稱之為大埤頭。
  • 鄭州港區供地爆發,涉及領事館區/北港/南港……
    從掛牌公告可以看出,以下7宗地塊與北港123號地、南港131號、132號地共10宗地,不接受聯合競買及個人競買,競買人或其控股股東需達到AAA主體信用評級,且註冊資本不低於200億。可見,領事館區對於入駐開發商的要求還是足夠高的。
  • 回首臺灣蘇澳港的百年變遷
    據日本人伊能嘉矩(1867-1925年)的考證,這座港口即是蘇澳港,不過西班牙人與荷蘭人都未曾在蘇澳有實際的設官治理措施。明鄭時期,開發重心在臺灣南部,因此蘇澳的開墾要到清代統治臺灣以後。可惜道路開通後遭受不少原住民的襲擊,加上風雨天災的破壞,因此蘇花道路於來年遭到撤廢。由於天然的地形屏障,讓晚到宜蘭地區的漢人與原住民,因土地資源而發生許多激烈的衝突,清代宜蘭開發可說是一部漢人與原住民衝突的歷史。儘管牡丹社事件後,讓清廷開始重視並積極治理臺灣,但是宜蘭地區的「開山撫番」政策效果有限。
  • 在臺灣的媽祖廟
    臺灣與莆田淵源很深,雖隔一灣海峽,仍阻斷不了兩岸人民的密切往來,在海對面寶島臺灣,不僅繁衍著眾多的興化裔,而且在臺灣的高山族中今還有幾個社通用興化話作為口語。    餘文以《續修臺灣府志》卷十五(番社風俗)中指明,福建興化府漢人渡海到臺灣後,娶高山族婦女為妻,隨後「令其子孫婚配,皆由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
  • 海南周刊 | 萬寧港北港:日落耕海清晨歸
    海南日報記者於偉慧攝  港北小海旁的牧場  在非禁漁期,清晨,萬寧和樂鎮港北港碼頭總是一片繁忙,大小漁船穿梭往返在海面上,場面甚是壯觀。  漁民們滿載著大海的饋贈而歸,每個人臉上都有著略顯疲憊的興奮,岸上的人早已準備好冰和水箱,把船上的各類海鮮卸下來,有人忙著打包、有人忙著挑選、有人忙著討價還價、有人忙著上秤……一片繁華的漁市每天都在港北港口日復一日地上演,每天都有新鮮的海鮮從港北港出發,運送到全國各地。
  • 萬尊媽祖神像將會聚臺灣北港朝天宮
    萬尊媽祖神像將會聚臺灣北港朝天宮 2013年06月27日 08:1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北港朝天宮美味進軍臺中 北港王鴨肉飯香味迷人
    北港朝天宮附近的著名小吃福安鴨肉飯,在三年前也揮軍中部成立一家原汁原味的北港王鴨肉飯,平價美味的鴨料理,更是令饕客們感到驚喜。〔WEnews公民記者suzume/提供〕  北港朝天宮附近的著名小吃福安鴨肉飯,在三年前也揮軍中部成立一家原汁原味的北港王鴨肉飯,平價美味的鴨料理,更是令饕客們感到驚喜。老闆師承北港福安鴨肉飯除了店內首推的鴨肉飯外,其餘的鴨料理,美味也是不惶多讓。
  • 常州軟體園與臺灣南港軟體園"喜結良緣"
    華夏經緯網訊:江蘇常州國家軟體園與臺灣南港軟體園日前正式籤署建立友好園區的合作協議,常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董謙和南港軟體園總經理遊文杰參加了籤字儀式。雙方承諾將通過基於軟體產業的技術交流、人才交流、互訪合作等形式,開展對口交流與互補合作,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促進軟體產業的發展。
  • 全球4000尊媽祖會北港 「第一行宮」金身將赴臺
    原標題:全球4000尊媽祖會北港 「第一行宮」金身將赴臺  中新社寧德8月5日電(葉茂)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聖母行宮董事會秘書長陳杰5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應臺灣有關方面邀請,松山天后行宮媽祖金身今年9月中旬將赴臺灣雲林縣參加為期12天的「2013世界媽祖會北港」活動。屆時,世界各地4000餘尊媽祖將匯聚一堂,共襄盛會。
  • 陽明山下的臺灣省省會,從雞籠到基隆,臺灣的進出港
    陽明山下的臺灣省省會,從雞籠到基隆,臺灣的進出港大家好,歡迎大家的閱讀。陽明山下的臺北到了臺灣,一問臺北,有些找不著北。咦,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這兒的街道複雜,容易迷路,使人分不清方向?司機心裡想的是另一個臺北,沒準兒把你拉到另一個角落,可真的就找不著北了。臺北市坐落在一個水火包圍的小小山間盆地裡。自古道,水火不相容。為什麼說它被水,也被火包圍?站在市內的「最高峰」,508米高,101層的臺北國際金融中心樓頂,放眼朝四面看,瞧見由東向西的基隆河緊緊挨靠著北邊的山丘,彎彎曲曲往前流。
  • 臺灣寫真:小鎮北港,這裡有媽祖300年不墜的香火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攝  朝天宮文化組長紀仁智告訴近期來此訪問的中新社記者,早在光緒年間,這個臺灣中部的農業小鎮就有聯繫金門、廈門、安平(臺南)的商船航路。1894年從福建到雲林任儒學訓導的倪贊元在其《雲林縣採訪冊》中描述,(北港)百物駢集,六時成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俗人呼為小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