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唱響「鄉音·鄉情」

2020-12-19 新華網天津頻道

  昨天下午,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周日音樂下午茶」系列音樂會舉辦第150場,旅美歌唱家李勇、陳宏宇夫婦「夫唱婦隨」,在天津音樂廳為家鄉觀眾帶來了一場「鄉音·鄉情」聲樂專場音樂會。

  李勇、陳宏宇是活躍在當今舞臺上的歌唱家,同時也從事聲樂教育多年。李勇師從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黎信昌,曾在天津歌舞劇院任男低音歌唱演員。陳宏宇師從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郭淑珍,曾在北京教育學院任教。赴美後,他們與國外多支樂團有過成功合作,本場音樂會是他們為父老鄉親準備的一臺「省親」專場。音樂會上,李勇、陳宏宇以飽滿的感情演唱了《聖母頌》《滾滾長江東逝水》《故鄉》《緊握我的手》《鴻雁》等作品,受到觀眾的歡迎。歌唱家趙振嶺、崔菁華、張晏蓉等也帶來精彩表演。(翟志鵬 姚文生)

相關焦點

  • 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下午茶」唱響「鄉音·鄉情」
    原標題:「下午茶」唱響「鄉音·鄉情」(圖) 5月20日下午,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周日音樂下午茶」系列音樂會舉辦第150場,旅美歌唱家李勇、陳宏宇夫婦「夫唱婦隨」,在天津音樂廳為家鄉觀眾帶來了一場「鄉音·鄉情」聲樂專場音樂會。
  • 2020《唱響新時代》郴州站預熱直播節目《湘情鄉音》帶您走進郴州...
    郴州廣電新媒體中心報導9月5日16:00,央視頻「樂遊天下」 聆聽嶺之南「湘情鄉音」——2020《唱響新時代》郴州站預熱直播節目《湘情鄉音》準點開播,嘉賓好妹妹、張赫宣、魏允熙、簡弘亦、洪雨雷、謝宇倫、王矜霖帶廣大網友一起走進郴州、貼近鄉情、聆聽湘音,開啟了一段美妙的音樂之旅。
  • 在臺灣感受貴州魅力 難忘鄉音鄉情
    鄉音鄉情永難忘  閉幕式上,記者在現場遇見一位手拿DV不停拍攝的人。他叫胡築金,祖籍上海,1941年出生在貴州,1946年隨家人離開貴州後赴臺。「貴州,我熟悉。『人無三兩銀,地無三尺平』,那是過去我小時候的情形。」胡先生說,「從開幕到閉幕,我每天都來這裡看,我也算半個貴州人吧。」
  • 《新時代的我們》專場音樂會唱響「下午茶」
    原標題:《新時代的我們》專場音樂會唱響「下午茶」 《新時代的我們》專場音樂會唱響「下午茶」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萬物復甦,人們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鄉音鄉情」李振濤獨唱音樂會萊蕪舉辦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8月30日訊(記者 亓秀寶)8月30日晚,由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團演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鄉音鄉情」李振濤獨唱音樂會在濟南市委黨校萊蕪校區劇場舉行。
  • 《鄉音鄉情》音樂會帶您體驗山東音樂作品的風格與魅力!
    為此,濟南市歌舞劇院精心打造了這臺《鄉音鄉情》山東風格題材專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以原創及改編音樂作品為主,包含器樂、聲樂、山東民歌等藝術形式,尤其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山東弦索樂也將在音樂會中進行呈現,讓觀眾充分體驗山東音樂作品的風格與魅力,感受齊魯文化的悠久歷史與勃勃生機。
  • 孔祥有:難忘鄉音鄉情 關注家鄉發展
    握著我們的手,仍然十分有力,一口金華鄉音的普通話,我們這些小年輕,一下子就放下心中的包袱,喜歡上了他。「我小時候,是在婺江水裡面泡大的,然後經常在松林中玩耍。」說起家鄉的變化,孔祥有眉飛色舞,他說他最懷念小時候在婺江邊畔戲水的日子。「每個人都一樣,我對家鄉也很熱愛,一直盯著金東的發展呢。最近幾年很不錯,基礎建設越發完善,環境也越發好了。
  • 廈門「鄉音之旅」赴臺灣南部巡演半月
    廈門「鄉音之旅」赴臺灣南部巡演半月 2012年09月27日 11:4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鄉音難改鄉情難忘 400多名鄉友在深圳聚會共謀發展
    在深圳這片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熱土,用智慧和汗水在粵港澳大灣區,勇立潮頭,以鄉情為紐帶,以商情為抓手,大家一起辦起了一個嶄新的平臺——深圳市湖南華容商會。今年,是深圳市湖南華容商會成立的第二年。在會長朱興明的帶領下,在商會全員的共同努力下,圍繞「23510」目標,融鄉情、創商機、謀發展,促進鄉友企業共同發展。
  • 原創:一碗水、一杯酒、一朵雲,難忘鄉音、不忘鄉情、守望鄉愁
    鄉情首先來自於祖先崇拜這一中華傳統文化。如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軒轅,一直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鑄魂、聚心的精神家園。祭祀黃帝對於傳承中華民族精神,促進中華文化認同和團結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1937年的清明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首次同時派代表共同祭奠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
  • 鄉情鄉韻,京東大鼓 鼓聲唱響在京東
    當時的民間藝人根據天津民間小調中最流行的「靠山調」,吸收了部分京劇西皮快板唱腔,又增加了京東郊縣的鄉音韻味, 以木為板,配合擊鼓,合成了一種新的演唱方式。20世紀20年代確立於天津,流行在京津及河北的廊坊、保定、承德地區,曾經被稱為樂亭大鼓,並紅火了一段時期,直到1935年,民間藝人劉文斌才將其正式定名為「京東大鼓」。
  • 《今日廣東·鄉音》——醃製橄欖糝
    《今日廣東·鄉音》——醃製橄欖糝金羊網  作者:□六二  2021-01-03 逢年過節或周末,外婆還會做一些家鄉小吃,如糕燒紅薯、鼠殼粿、紅桃粿、年糕和鴨母捻(潮語、潮汕湯圓)等給我們解饞。
  • 客家圍屋話鄉音 歡聲笑語敘鄉情
    鄉音是遊走故鄉的通行證,方言則是加密的鄉情口令。 資料顯示,客家話為十大漢語方言之一,被譽為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如今,客家話正以逐年遞增的速度在式微,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引發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擔憂。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
  • 2019年河南光通信行業年度聯誼會成功舉辦:鄉音敘鄉情,共謀家鄉發展
    本次河南光通信行業年度聯誼會,參會企業及人士多為河南籍從事光通信行業的老鄉,席間把酒言歡,以鄉音交流,彼此間倍感親切。   聯誼會上河南地方劇豫劇演員帶來了精彩的文藝節目,豫劇經典曲目演唱,熟悉的鄉音鄉劇,令身在異鄉的人溫暖倍致,席間觥籌交錯,賓客同歡,細敘鄉情,共謀發展。
  • 廈門百年江夏堂迎兩岸宗親祭祖 臺胞慨嘆鄉音未改鄉情猶在
    快一年了回到宗祠,鄉音未改鄉情猶在。」半個多月前,臺商黃靈聰從臺中趕回廈門,度過隔離期後迫不及待地來到江夏堂,參加20日在此舉行的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典禮。時隔十個多月,他又見到了熟悉的老友們。圖為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現場。 李思源 攝  冬至將臨,兩岸八十多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
  • 瓊僑歌謠,出海傳鄉音(僑界關注)
    大會歡迎晚宴上,由馬來西亞表演團隊帶來的瓊僑歌謠,再次用海南鄉音喚起各地瓊籍華僑華人的共同記憶。有鄉音才有鄉情「阿公赴南洋,阿婆把家當。阿公阿婆心相守,迎來百年長……」綠樹椰林中傳來陣陣海南鄉音,這是《海南歌謠唱我家》的唱段。在日前舉行的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歡迎晚宴上,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文化交流表演團用海南話演唱了這首歌曲。
  • 「深州資訊」專訪深州籍張和平:鄉音鄉情最難忘
    「鄉音鄉情最難忘,感謝家鄉對我的滋養,藉助衡水日報社這個媒體平臺,向家鄉父老鄉親問聲好,希望家鄉新時代有新發展,越來越美好。」採訪即將結束,張和平特別委託我們,代他獻上對故鄉衡水、對衡水父老鄉親們最真摯的祝福。
  • 巴塞隆納唱響「四海同春」 情深意濃溫暖僑心
    中新社巴塞隆納2月10日電 題:巴塞隆納唱響「四海同春」 情深意濃溫暖僑心  作者 付強  「這是我在海外看過最精彩的中華文化表演」、「少林功夫太震撼了,現在還覺得熱血沸騰」、「『我和我的祖國』大合唱聽得我熱淚盈眶」……觀看完「四海同春」演出後,走出劇場的華僑華人對剛剛的節目讚不絕口。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家鄉的方言你還記得多少?
    在我們老家話中有不少方言,由於我離開故鄉的時間太久了,一時想不起太多,但對故鄉的思念與牽掛,又常常讓我有意無意間念起那些小時候講過的土話,總想捋一捋自己到底還能記得多少鄉音鄉情。情的東西我就整理成故事短文寫下來,音的東西就歸入到這篇短文中,算是我對故鄉之根的一種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