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主打「宮廷餐飲」的北京厲家菜翻車了。
包括「水哥」王昱珩在內的一眾微博大V在厲家菜消費後,發現體驗非常糟糕,「如果這也能評『米其林一星』,學校食堂都是『二星』起步」。 微博大V們的吐槽,在網絡上迅速引發熱議。
不能單點,只能吃套餐,每位價格從298元到2868元不等,還要額外收取10%的服務費,如此講究的厲家菜,到底什麼來頭?
看厲家菜官網的介紹,中英雙語,國際範兒十足,遺憾的是當中不但有錯別字,還有語病。根據官網介紹,厲家菜的主人祖籍北京,滿族,正白旗,祖父為同治、光緒年間內務府大臣,宮廷大宴總掌提調。
1984年,厲家人在國慶宴會邀請賽中奪冠,次年便在北京開辦了專營宮廷風味的厲家菜。坊間流傳著厲家菜的諸多傳說,宮廷秘方、不能點菜、每天僅供一桌、能吃到的都是名流政要、提前半年預訂還得碰運氣……
從創辦之初,厲家菜走的就是「宮廷餐飲」路線——有憑據,有故事,有淵源。但稱其為「老字號」卻有些名不符實,因為人家1985年才開張,迄今不過35年。
有人說,去這種店不是吃菜而是交際,食物是否好吃其實不重要。還有人調侃,大清都亡100多年了,還正白旗?一股子滿清遺老遺少風,是不是就差搬出老佛爺出逃的梗了?與其玩這些噱頭,不如用心把菜做好,沒有了消費者的認同,再硬的招牌也會倒掉。譚家菜、全聚德、狗不理,前車之鑑還少嗎?
餐廳走高端路線無可指摘,一個健康成熟的市場,可以有幾塊錢的油條鍋盔,也會有幾千上萬龍肝鳳髓,只要商家和消費者你情我願。可厲家菜這次讓人吐槽的不是價格高,而是菜品太差,配不上價錢,消費者明顯不情願了。
面對質疑,厲家菜工作人員回應說:「他們吃的是最低的標準,他們說不值,我們也沒有辦法,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這回應很宮廷,道理似乎也對。問題是,自己的事情真做好了?
除了被微博大V吐槽,厲家菜還在大眾點評上收穫了眾多差評:「有空麻煩多練練內功」「一頓飯下來沒一道菜值得回味」「無比尷尬的請客經歷」「大廚應該休息了」。
想起趙麗蓉小品《打工奇遇》的經典臺詞:「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這酒怎麼樣?聽我給你吹。」 厲家菜是不是屬於這類?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心,水煮白菜也能成為上品;不用心,鮑翅燕窩都是白瞎。
趙麗蓉小品《打工奇遇》截圖
怎麼辦?無非兩個詞八個字:用心待客,貨真價實。對厲家菜來說,要把宮廷餐飲真正變成金字招牌,最好辦法是拿出宮廷水準,而不是宮廷做派。